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寻路者》:24次访谈,如何串起新中国70年历程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2019-06-13 16:5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说人物,有居庙堂之高的陈锡文、王新奎、高尚全和邵宁;处江湖之远的郑永年、周其仁、张五常和王赓武;有在象牙塔中的陈佳洱、吴启迪和方汉奇;经历媒体巨变的白岩松、张力奋、胡锡进和曹景行。

讲故事,有加入世贸组织前谈判的日日夜夜;东京审判前不眠不休的准备,法庭上针针见血的控诉;见高识远的陈锡文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不妥协;运筹帷幄的王新奎对1980年代初少年意气的念念不忘;邵宁对“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殚精竭虑……

6月9日下午,由上海新华传媒、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联合共同举办的“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上,新书《中国寻路者》的作者,解放日报社特聘首席记者高渊与现场观众分享他的访谈故事,带领读者从不同维度回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征程,触摸这些时代寻路者的赤子雄心。

高渊

高渊曾在《人民日报》工作十三年,2007年到《解放日报》担任理论评论部主任,在2013年参与创办新媒体品牌“上海观察”。2015年,他被评为全报社唯一的“特聘首席记者”,这是他决定做一系列人物访谈的初衷。

“因为我姓高,访问的人物又比较高端,我就起了一个名字叫‘高访’。”高渊介绍,在“高访”中,一共采访了30多位名人,其中《中国寻路者》收录了主要部分。书中共分为五章,其中“庙堂之高”收录了几位影响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的重要官员,“江湖之远”中囊括了关注中国经济、历史的著名学者,“象牙塔中”访谈了中国教育界知名的高校校长,“媒体巨变”从高渊的本行出发,记录了白岩松、胡锡进等知名媒体人对世界和行业变局的思考。颇有特色的是“入世风云”和“东京归来”两章,悉数访谈了在中国加入WTO前夕参与谈判的外交官们,以及在东京审判中通过激昂证词为中国赢得世界尊严的法官,记录了时代之书一路翻开中,惊心动魄的点滴侧影。

面对这些声名显赫的采访对象,身为一名记者,高渊如何做到平实、客观、诚恳地记录?“第一个是平视人,对大佬要平视他,还要平视底层的人民。看上去比你低的人也要平视他。”在他眼中,更重要的是不仅平视人,还要平视社会,平视对社会的评判、平视社会的细节。

在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李泓冰看来,《中国寻路者》探讨的问题颇为深刻:这70年的中国,从数千年的封建观念笼罩中,从盘根错节、积重难返的旧体制中,锐意革新、艰难突围,其间究竟发生过什么?改革开放究竟是由哪些人、哪些事一一促成的?碰到过哪些坎坷、采取过哪些应对措施?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放思想在各个领域具体所指又是什么?在她眼中,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阅读一部新中国强国之路的缩微版“史记”。

李泓冰介绍,有别于别的写作者,高渊的文风宛如他的公众号名称“水米糕”:糯软,温和,没有华丽的描写、锐利的词锋,也没有炫技,却使记者和受访者、新闻和历史、人物和时代不落痕迹地交融。

他访谈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惊心动魄或至少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和国家命运、改革命运休戚相关。但在他的访谈中,却并无刻意的强调和渲染,在平静中流露出受访者与国家命运的惊涛巨变,折射出时代和国家的进程,历史的忧愁与笑容。

“我们身处巨变的年代,每一天都在刷新历史,每一个维度、每一刻都值得被客观、真实、专业地记录。《中国寻路者》中不平凡的历史细节,可以留给后人理解他们未曾亲历的时代,也是一个媒体人为这个时代所能作出的一份贡献。”高渊表示。

    责任编辑:陈诗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