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生亲历同桌因肺炎去世:从查出肺炎到去世,仅十多天!

2019-06-28 21: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huan8106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初中时代的同桌,与我同是81年的。之前也偶尔小聚,这次再见同桌,只能感慨造物弄人了……

第1天:同桌检查出肺炎

早在一个星期前,同桌和我电话联系过,本来就有血小板减少病史的他,最近的血小板水平不断下降,所以想再找个专家咨询就诊一次。

约定的当天中午,他提前挂完了号,到我的急诊室。说除了血小板减少,还有持续咳嗽、间断发热将近半月,之前没有规律诊治过。

他面容黝黑,咳嗽频繁。肺部听诊,明显的左下肺湿啰音。完成血常规和肺部CT检查后,证实了我初步的判断——左下肺炎。

他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两个判断细菌性肺炎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但还是按照常规的肺炎处理方法,给他处方了静脉使用的抗菌素——莫西沙星,还加了抗流感的抗生素——奥司他韦。

我下班时,他告诉我,专家建议他复查骨髓穿刺,下午立刻完成检查。夜幕降临时,我刷着朋友圈,看见同桌在圈里发了一只扎着针、贴着输液贴的右手,文字是:没有看好病,在这里吊水了。

我预想的肺炎治疗过程似乎正顺利地开启……

第4天:血小板比原来还低

星期天,我问了他当天有没有再次抽血化验,他说血小板比原来还低,体温暂时只有37.5。他问我不会得了白血病吧?我说不会,答应他第二天去打听一个口头的骨髓报告,因为正式的书面报告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出具。

第5天:排除白血病

星期一,休息在家的我早早在血液细胞室同事那边问到了骨髓的口头报告——没有问题,只是以往固有的疾病血小板减少症。排除白血病后,我内心也舒坦很多。考虑到同桌的体温没有反复,心想着这次血小板减少应该会随着感染的得到控制而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第6天:病情忽然恶化

星期二晚上17:40,我接到同桌爸爸的电话,“黄医生,我是**的爸爸。他今天不大好,白天让他来看,他也不肯,中午的时候脑子都有点糊涂了,现在不停地想睡觉。你在上班吗?”

“叔叔,我已经下班,在家呢!”

“那我们明天上午来找你看病吧。”

“不行的,叔叔。病情肯定恶化了,你们马上去我急诊室,叫120救护车,到我医院要有一段时间呢!我等一下也过去。”

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基本上已经知道同桌此刻的样子,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了。注定今晚的节奏将会变得异常紧张。19:30同桌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他们即将到达急诊室。

我告知她,急诊室的同事会先安排相关检查。待我来到抢救大厅时,早已没有固定的吸氧和心电监护的床位。同桌抱着一个氧气枕头用鼻导管吸氧。面色灰暗,处于明显的缺氧状态,手指末的氧饱和度只有84%。站在他面前数秒,叫了他一声几乎没有反应过来。后来家人提醒后,才说了一句:来了啊,我都认不出来了……

同事已经完成了该做的各项检查。排除了流感,进行了血液的病原菌培养,第一时间用上了高级别抗生素。原先担心血小板继续降低,会不会颅内出血,CT检查排除。但是复查的肺部CT显示感染的面积明显扩大,而且病情进展速度快得惊人。

万幸当天的重症监护室还剩下最后一个床位。当我们把同桌移动到床位时,他的意识还是清楚的,但是极度虚弱。

完成一系列的入院手续后,我嘱咐家属去买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面罩,这是入院前就和同事商量定下的治疗方案。

第7天:进入ICU

眼镜睁开的第一反应,问了住院总医生晚上同桌的情况。得知氧合指数不好,精神烦躁,就在联系前出现抽搐,神经内科会诊认为是癫痫发作。目前神智不清……

终究还是要走到这一步,和住院总说,没的选择了,只能气管插管、呼吸机维持通气了。来到ICU后,眼前的同桌不会再说话,嘴里插着气管插管。身体的各个部位从此将不断增加各种管子来延续生命。床头的呼吸机呼哧呼哧的工作着,时不时来几下清脆刺耳的报警声。

为了减少对呼吸机的抵抗,减少自身耗氧程度,必须使用静脉镇静药物保持病人处于深度睡眠状态。

这天下午,同桌许多亲戚陆陆续续聚集到了监护室门口,这种守候的煎熬程度可能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第8天:病情不乐观,今晚过得去吗?

凌晨3:11,枕边的电话响彻房间,耳边传来的是一个女人的哭声:“黄医生,**不行了……”瞬间清醒,从床上坐了起来。挂了她的电话后,马上又给值班的住院总打了个电话。

“黄老师,氧饱和度70%,呼吸窘迫,烦躁,我告知了家属病情严重,希望他们其他重要家属都到场,同时联系了放射科床边胸片,需要排除气胸……”

“好的,你先照看着,我马上过来!”

出租车上收到住院总的信息,胸片提示气胸,已经联系胸外科置管引流。到达监护室,气胸引流管已经安置完毕,在同桌的右肺又多了一根管子,下面连接的引流瓶里看见了几百毫升血性的胸水。

监护室外的家属又哭作了一团,一批一批赶来。

图片来源:作者原文图

和监护室的同事商议后,我们决定还是请院外的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专家会诊。下午13:30,专家准时抵达。我特地让专家和家属交代了病情: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最大,目前的治疗方案基本全面,病情不乐观,九死一生……

“今晚过得去吗?”

第10天:情况逐渐好转

早晨7点是我到达监护室的时间。

呼吸机的供氧浓度也可以逐渐降低下来了,这说明老同学的肺自己可以开始一部分工作了。

下午三点,家属的探视时间。我和同桌的家人站在床边。看着相对平稳的呼吸,以及监护仪上各组数据,终于出现相对的放松,大家的内心都在不断暗示着自己,或许今天过去,这个坎已经过了,或许接下来的几天,情况会逐渐乐观……

第11天:情况恶化

凌晨3:30,住院总又忙活了一阵。再度出现的呼吸窘迫,让肌松药物重新调整了剂量。再一次拍摄了床边胸片,气胸还有一点,但是些许安慰的是肺部的透亮度有所好转。

下午三点左右,同桌开始发烧。伴随着不断加快的心率,氧饱和度也略微降低。面对现有高级别抗生素使用的背景下,再度开始的发烧,监护室的程序是给同桌留取了血液细菌培养。

晚上,住院总汇报的情况是虽然没有了呼吸窘迫,但是呼吸机支持条件很高。

第12天:左肺几乎白色,或早已不工作

上午10:38,病房的同事说情况又开始走下坡路,氧饱和度直降至70%。再次的床边胸片提示了右肺新发的气胸,而且有可能导致的肺压缩很严重。

或许这次再发的气胸是致命的,家属也又一次被推向绝望的边缘。

在我赶去医院的路上,病房的同事已经联系胸外科同事准备第二次胸腔引流手术。踏进ICU,带着同桌的爸爸第二次插管手术前签字。

十分钟后,在同桌千穿百孔的右肺上又多了一根管子,对侧左肺几乎是白色的,或许早已不工作。下面连接的引流瓶又多了一个,负压吸引带来的水泡翻滚声又升高了许多分贝。

图片来源:作者原文图

手术完毕,我们的眼睛就开始盯着监护仪屏幕上的几个数字。总是希望氧饱和度慢慢爬升,总是期待心率慢慢下降……

最新的血培养报告没有出来,我们不得不再去寻找一种可能有效的抗生素。只是直觉告诉我们,这个时候没有哪个药是肯定有效的。

第14天:该用药几乎都用了,仍未有转机

药物敏感试验出来了。该用的药都用了。期待的转机暂时没有出现。

下午三点半,在床边站着我、同桌的爸爸,还有一个不停哭泣的亲戚。同桌的腋下体温是39.8,心率是155。

同桌的爸爸反复问我,难道真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我告诉家属,我们期待新用的药会起作用。但是,我内心虚得要命,毫无以往与家属谈话时的底气和自信。

第15天:同桌走了...

一早进监护室,没有看见门前的家属们。我一个人静静地进去,又匆匆地赶去接班。监护室停留的两分钟,看见的是五官科同事在会诊,在给同桌右耳道填塞止血。同桌的凝血功能出现问题,胃管返流出来的也是咖啡色液体,尿量开始减少。

又一个新的并发症横亘在我们面前——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以往的经验,这或许是最后一步了。

下班后,和同事说了几句,和今晚值班的同事关照了一下。或许今晚会是最难度过的……

回家前,我看了同桌一下,站在其他家属的身后。她们在哭泣,我无力去打扰她们,也没有和她们说再见……

17:49,再次接到同桌爸爸的电话。如同第一次接到他的电话一样,我在厨房忙着。他说,如果实在没希望了,就让孩子回家吧……

我说刚刚输完血浆,还有最后一个血液化验结果看看,如果还是不行就回来。电话放下没有多久,值班医生告诉我现在的心律是房颤,接近200,我说就看最后一个血气分析吧。

结果是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呼吸衰竭,该有的都有了,已无法回头。

人都讲究叶落归根,终究是要回家的。同桌的爸爸已经在家里等他。同事们用最快的速度拔除了同桌身上的管子,让他轻松、干净地回家。

……

离别,更道珍重!

写在最后

每当我和身边的人说起同桌因罹患肺炎过世,非医学专业的人几乎都表示惊讶不已。在他们的概念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肺炎怎么会致命。

然而,事实是,在医学科技日新月异、各种高级抗生素层出不穷的今天,全世界每年依然有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因为肺炎而离世。因此,不要轻视身体出现的每一个健康危机报警。量变到质变往往会在顷刻之间。

最近在耳畔和微信里高频出现的一句话是:健康地活着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

每当无可奈何地送走一个年轻的生命,我都好想告诉那些因为非疾病因素而放弃自己的患者:有多少人想活下来,但是病情不允许,病魔太残忍;如果你们看见别人无比痛苦的求生过程,那还会如此轻率地对待生命吗?

人生就是一场约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与事。有些期待已久,有些不期而遇。

斯人已逝,从此不敢再轻易许诺他人。

一场约会等得越久,重逢就越难……

本文来源:DrHuan(huan004059),授权转载,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实习编辑:张萌

部门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010-65369722

邮箱:tousu@jksb.com.cn

大家都在看:

一个判断救了一条命!北大医生:现在想起来都后怕,请转发提醒更多人!

50年不感冒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中央保健局医生的秘诀:就是7个保健方!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