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座千年古都的地图变迁史!

2019-07-21 2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人类探索理想城市的脚步从未停歇

4500年,从西部山区走向成都平原

再向东“跳出”龙泉山

一部城市地图千年变迁史

是成都营城理念的时代演进

也是天府文化在历史长河的生动映射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开国”就是蜀山氏开拓城市的过程

居石室、善养蚕的蚕丛

率部族出岷山

开启从西部山区向成都平原腹地进发的征途

新津宝墩古城、都江堰芒城、郫县古城

温江鱼凫城、崇州双河城……

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星落棋布的中心聚邑

是蜀文化的古城时代,都在平原偏西部

与宝墩文化一脉相承的三星堆古城

则是西蜀鱼凫世古囯时代到来的标志

到杜宇时代已发展成古方囯

其后的金沙遗址,在平原腹心

是成都少城的根

象征着成都历史上第一次崛起

开明王国先在今郫都区建立都城

九世开明尚将都邑迁到今市区

命名“成都”

战国秦时张仪、张若筑大城和少城

发展至今

这是成都城市发展西兴东渐

清晰足迹的开始……

秦城时代

秦汉

两城相并,功能互异

公元前311年

秦国张仪、张若按照首都咸阳的建制

修筑了新的成都城

在西为少城,在东为大城

两城相并

有明确的功能区分

大城

是蜀侯、蜀相、蜀守的治所

是“政治中心”

少城

是市民居住和商市之地

是“商业中心”

▲秦代创筑大城少城图

张仪筑城60年后

李冰开凿郫、流(检)二江于成都

从城南流过并交汇

可行舟,水上交通枢纽有利商贸

可灌溉,百姓享其利生活方便

这是成都最早的城市格局

发展至今

“城址不变三千载

城名不改二千五”

汉代

是成都历史上的第二次崛起

成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

不能不说与规划在先的营城理念有很大关系

因势利导而成“龟化城”

张仪所筑之成都大城,传说依大龟爬行线路而筑城,其形似龟,又有“龟化城”的外号。事实上,当时成都地势低洼潮湿,又无排水河道,所以城墙屡建屡塌,后来应地形改筑而成功,是当时成都人“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智慧体现。因蜀锦闻名天下,又外号“锦城”。其时市场沿二江畔发展,形成“二江珥市”格局。

罗城时代

唐代

兴建罗城,两江环抱

▲唐季扩充罗城图

唐代经济繁荣

人口快速增长

成都在历史上第三次崛起

所谓“扬一益二”

“万井云错,百货川委”的成都

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城市

繁荣之盛,仅次于扬州

为增强城市防御

顺应经济发展

在大城外围新建罗城

又引郫江水改道为清远江

从北面和东面绕城墙而过

与检江相汇于罗城东南隅合江亭

从此,成都形成“两江抱城”的独特格局

历宋、元、明、清基本不变

延续至20世纪中叶

城市版图扩大6倍

罗城周长达二十五里,使成都的城市面积比以前扩大6倍。罗城开成都以砖筑城的先河,增强了军事上的防御能力,使成都成为两江环绕、溪水穿城的亲水型城市。而“两江抱城”之势,在城市防御、市民生活、商业贸易、城市排污、水道通航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唐代成都是城市经济重心向东向南战略转移发展的开始。在唐代之前,成都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城西。大慈寺是城东南角的一大胜地,先在此开解玉溪,溪边兴建东市,发展出夜市和大东市。

五代、宋

消失的羊马城

五代时期

前蜀建新宫城

后蜀在罗城外曾增筑羊马城

与罗城、皇城、宫城成为四重

据称,羊马城为土墙

作为辅助性的城防设施

城周四十二里

至宋代渐至颓塌消失

▲前后蜀宫城与羊马城图

“蓉城”得美名

后蜀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于是命百姓在羊马城城墙上遍植芙蓉树,由此成都留下了“芙蓉城”“蓉城”的美名。这也体现出成都城市建设注重生态建设、美化环境和生活美学的一面。

元明清

三城相套,两江环抱

▲明代大城与蜀王城图

宋末元初的战火中

千年古城曾被毁败

而元代成都

城市样貌大体依宋代之旧

明清时代

▲天启成都府图

明代先复兴大城少城

又在城中心建蜀王府,即“皇城”

形成内、中、外三重城垣相套格局

明末清初

成都又经历了一场“生死劫”

战火中成都城几成废墟

清朝

对成都城进行了历时百余年的恢复重建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任封疆大吏

都对成都“大城”进行重建

千年古都在战火废墟之上

又重新焕发生机

蜀王府城被改建成“贡院”

贡院西侧少城区域内新建一座“满城”

作为满蒙八旗官兵驻地

至此,成都形成

三城相套,二江环抱

的独特城市格局

▲宣统三年(1911年)成都街道图

大规模修建桥梁改善交通

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在清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桥梁修建,如重修了万里桥、九眼桥、太平桥等连接城市内外主干道交通的桥梁,使城市内外交通变得通畅,方便行旅,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由于地处两江交汇,清代成都的商业交通以东门最为繁盛。

近现代成都城

民国时期

突破“两江抱城”

辛亥革命爆发后

满城城墙被政府下令拆除

汉人官商人员随后相继进入并修建住所

只剩大城城墙

城市恢复“单城”格局

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成都成建制市区已无法适应工业时代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建设加速向城垣外拓展

▲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成都市及市郊图

抗战时期

成都屡遭轰炸

为方便疏散人群

曽增辟通道,修建了新南门通惠门

拆除了几段城墙

城市发展从此突破“两江抱城”市区的限制

新中国成立后

圈层蔓延

▲1949年成都地图

新中国成立后

成都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功能分区

以及环状辐射道路系统格局的城市规划

1980年的城市面积

由1949年的18平方公里扩展到60平方公里

奠定了放射环状的现代城市格局

城市主要沿东北、东南方向轴向扩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成都城市面貌发生巨变

城市布局以城市现代化为主题

完善城市功能

不断强化环形加放射状路网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同心圆放射式格局形成

▲20世纪80年代成都交通简图

●1986年,成都一环路建成通车,全长19.38公里

●1992年,二环路建成通车,全长28.03公里

●1995年,内环路建成通车,全长14.27公里。

●2001年,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长84.96公里。

●2002年,三环路建成通车,全长51.02公里。

●2015年12月,第二绕城高速(今六环路)建成通车,全长223公里。

●2016年12月,成环路(五环路)启动扩能提升工程。

▲成都市六环地图

图片由成都地图出版社提供

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

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城市的“集中性”特质

造就了极具吸引力的大城市

而因为人口高度集聚

“大城市病”随之而来

与当代许多大城市一样

成都也面临单中心结构

难以承载超大城市建设的困境

……

▲一山连两翼规划图

2017年4月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开启成都城市空间新格局

2018年

“公园城市”全新理念写入城市“新总规”

成都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百里画卷

成都发布-成都晚报摄影部 拍摄剪辑

“东进”战略引人瞩目

翻越龙泉山

使成都从“两山夹一城”

变为“一山连两翼”

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

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实现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

迎来大城第四次崛起之路

这不仅是成都4500年历史根脉的延续与重塑

更是一座世界城市走向未来的

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

▲东部新城山水图

成都转变营城思路

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东部新城规划建设

充分借鉴雄安新区等先进经验

对标伦敦、纽约等现代化世界城市

保持“千年立城”战略定力

坚持世界眼光、天府特色

坚持国际标准和高点定位

△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大美气象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提供)

这座未来之城

是以新市民为中心的人文之城

是以新经济为动能的创新之城

是以高质量为标尺的发展之城

是以生态化为特质的绿色之城

是以可持续为目标的世界之城

……

7月2日,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段)工程开工

(效果图)

东部新城

将努力打造

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空港门户枢纽

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

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

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

▲丹景台景区核心区有望在今年国庆期间对外开放

(摄影朱建国)

两年过去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东西城市轴线(东段)

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城

龙泉山东侧沱江发展轴

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东部新城成型成势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现场

未来之城

正在崛起

成都,这座千年古都的

城市地图史

也将被全新续写!

主创|成都发布–成都晚报 杨方毅黎孟

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作撰稿

成都发布编辑| 孟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