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骀山:金山银山的绿色实践

太原日报
2019-07-22 1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澎湃号·媒体 >
字号

翟丽芳

经过几年的治理,台骀山这座昔日的石料厂,已成为东山一道绿色的屏障。

炎炎夏日,驱车东行,不过十余公里,便置身于苍翠蓊郁的山林之间了。

立足东山之巅,天空湛蓝,白云流淌,习习凉风吹过,送来林木的阵阵清香。环顾四周,亭台楼阁散落山间,游乐设施轰然运转,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响彻山谷。这便是台骀山景区。

挥之不去的噩梦

台骀山位于迎泽区郝庄镇小山沟村。

这是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山村,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80年代起,村里办起了一座座煤矿、石料厂,让村民有了生活的保障。但是,在得到丰厚回馈的同时,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一座座山头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运煤、运石料的大车行驶在土路上,尘土飞扬,日积月累撒落的煤面子足足有一尺厚,出门走一趟就沾一身黑土。生活环境的脏乱差自不必说,更让人心痛的是,挖煤采矿屡有事故发生,血淋淋的教训成为小山沟人挥之不去的噩梦。

2004年,小山沟响应政府号召,关闭了村里的矿产企业。家家户户赖以生存的产业没有了,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小山沟的村民们茫然若失。

面对人们的抱怨、不解以及忧虑,党支部书记周玉锁站了出来:“咱们开矿挖的是国家资源,破坏的是生态环境,这样下去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关了矿,咱们的日子是很难,但是必须面对现实,咬紧牙关往前走。”

面对困境,周玉锁和村里的干部们定下了小山沟的突围之路——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

一手栽梧桐,一手招凤凰。他们打井、修路、兴修水电设施……同时,走出去招商引资。

对此,有些人充满疑惑:“咱们这穷山沟破破烂烂的,谁会来投资?!”

引资之路困难重重,但周玉锁他们没有退缩。

最终,他们遇到了一位有情怀、有追求的企业家——山西偶然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国林。在迎泽区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偶然公司承包了小山沟村1960亩荒山荒坡,投资兴建城郊森林公园。2012年12月,台骀山景区破土动工,小山沟重现生机。

满目苍翠台骀山。

魂牵梦绕“绿色梦”

在台骀山景区的建设工地上,常年奔波着这样一个身影:身材敦实,健步如飞,他一边查看现场,一边指导施工,声如洪钟,雷厉风行。人们指着这个衣着破旧、外表朴实的汉子说,这就是最不像老板的老板——台骀山景区的董事长韩国林。

说起投资小山沟的初衷,韩国林三言两语便尽显情怀。小山沟是妻子的家乡,他自然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当然,最主要的是,在商界打拼多年之后,他渴望着自我超越。或许正因为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将自我价值的追求赋予了更强的使命感。他说:“我就想做一件造福社会、能在世界上留下痕迹的事情!”一个转身,他从营销企业跨到生态产业,“绿色梦”成为他心底的坚守。

把近2000亩的荒山荒坡、废弃的石料厂改造成为城郊森林公园,不能说不是大手笔。几个月间,韩国林奔赴各地调研取经。深圳、南京等地由石料厂改造而成的矿山公园、地质公园让他深受启发。

2013年春,大规模的基建施工及植树造林开始了。

许多地方是不毛之地,种树非常艰难。需要在石头上打眼,然后灌土,栽进树苗后,还要拉水上山,一趟趟浇灌,才能成活。就这样,1000多人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荒山逐渐染绿。6年过去了,陆陆续续栽种的80万株树木已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曾经,由于大规模地开山采石,山体上到处是裸露的剖面,石渣堆积,形成了一座座山包。韩国林带领大家愚公移山,然后填土覆盖,再植树种草。有的剖面则因地制宜,开发为游乐设施的滑道。经过三年的治理,山体上400多亩裸露的剖面不见了。如今,当人们在碧波荡漾的龙龟湖荡舟、戏水时,谁能想到,这个人造湖曾经是石料厂的中心。

如今的台骀山,满目葱茏,生机盎然。春天,花红柳绿;夏天,绿树成荫;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松柏青翠。东山之巅,俨然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

曾经的东山是古城太原的东大门,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形形色色的军事设施镇守于此,筑为屏障。如今,东山之巅的这一道绿色屏障,防风固沙,驱尘除霾,为太原人民守护着美丽家园,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绿色梦”正变为现实。

“美丽乡村”不是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进展,台骀山以绿色发展为底色,投资4亿元,逐步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根祖文化园、滑世界游乐园、碉堡文化园、华夏植物园等主题公园陆续打造完成,丰富了台骀山的内涵。如今,台骀山已成为太原城郊的休闲“后花园”,每逢周末、节假日,来这里游览、玩耍的人络绎不绝,东山地区的旅游开始升温。

台骀山景区的开发,让小山沟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受益匪浅。生活环境美了,路修好了,生活方便了,以前搬到山下的人开始纷纷往回搬。有人家开起了饭店、商店,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有200多人在景区找到了工作,在家门口就能上岗就业,人们再也不用千辛万苦地跑到城里打工了。到了年底,人人有分红,有福利。村民曾经担忧的谋生问题已不是问题。

但是,在支书周玉锁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58岁的他在这里土生土长,22岁起便当上了村干部。在他的心里,很早以来就住着一个关于“美丽乡村”的构想。“不光环境要美,还要让老百姓吃得好,住得好,过上好日子!”为了这个朴实而美好的愿望,周玉锁带领大家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他一直在想,资源型产业带来的只是暂时的利益,只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从中受益。

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打造台骀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小山沟村迈出了转型发展的第一步。接下来,小山沟“美丽乡村”的构想还很宏大。他们要继续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综合项目,打造台骀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综合体,规模化建造部落式民宿并实行统一管理。特色小镇与台骀山景区的融合发展,将会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过上小康生活。

“到2025年,我们要总共完成10亿元投资。到那时,我们小山沟5500亩的区域会来个大变样!”那是一个美丽、和谐、富裕的乡村,展望未来图景,周玉锁的眼神里充满自信。

记者手记

传承台骀精神 建设美好家园

5000多年前,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个叫台骀的人。他是华夏治水第一人,被尊为“汾河之神”。他疏导汾水、洮水,才有了肥沃的太原盆地,因而台骀又被称为太原始祖。据专家考证,台骀的出生地就在东山,台骀山即因此而得名。

行走在台骀山景区,感慨着这里的旧貌换新颜,记者不由将今天的建设者与5000年前的台骀联系在了一起。想当年,为了治理汾河水患,台骀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如今的建设者,同样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让荒山变成乐园。那种甘于奉献、不畏艰苦、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正与台骀的精神一脉相承吗?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发扬台骀精神,为建设美好的家园奋力前行。

近期热点

摄影:柴杰梁

责编:白伟

版式:张佩

检查:谢姣姣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网络转载,不代表本微信平台观点,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