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乡村校长的扶贫故事

2019-07-24 17: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陈勇国,男,现年49岁,中共党员,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宜章县教育系统机关党委委员,郴州市优秀教师,湖北大学特聘授课专家。先后在宜章县岩泉镇上田村联小、岩泉中学、宜章县第五中学和一六学校任教23年;2012年9月至2014年8在宜章县第八中学任副校长,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宜章县玉溪中学(农村学校)任校长,2015年9月至今在宜章县第七中学任校长,担任七年级191班语文教学。
从教30年来,陈勇国不忘初心,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中,在城镇、乡村基础教育领域均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先后被评为“宜章县首届百优青年”“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先进个人”“宜章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宜章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宜章县委县政府嘉奖”“郴州市市优秀老师并记三等功”“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8年6月,他组织的“我与2035年有个约会”大型主题班会活动,意外与当年高考作文“撞衫”,一时刷屏宜章朋友圈,成为宜章教育界的一段佳话,湖南卫视、红网、宜章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陈勇国一度成为“网红”。

从教30年来,陈勇国矢志追求,从一名普通教师历练为一名中学校长,他积极探索实践“三色教育”,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一条农村特教育之路。15万字的《大语文观下的三色教育》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

从教30年来,陈勇国心系贫困,一直扎根乡村教育事业,把满腔热情和美好青春献给学生,用心帮助贫困家庭,用爱成就贫困学子,点点滴滴谱写了一首扶贫赞歌。2016年12月,陈勇国在郴州市教育扶贫行动计划—农村教育论坛中代表宜章县作了汇报了学校的教育扶贫工工作;2017年7月24日,他受湖北省中小学骨干校长国培研修团队邀请,作为唯一的乡村中学校长以《留守儿童乐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介绍了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做法,得到了湖北大学国培专家刘期锡教授及该省100余名骨干校长的一致好评。2019年6月《郴州日报》以《最美乡村坚守》和《他的每一根白发里,都有一个调皮孩子的故事》报道了他所带团队的扶贫故事,7月,郴州市教育局官网和红网向众人讲述了《一个乡村校长的扶贫故事》,推介了他在乡村的教育扶贫事迹。

1

贫困乡里办出大教育

宜章县东部赤石片区,一直以来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以丘陵为主。宜章县第七中学在校生13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476人,贫困面占三分之一。陈勇国作为一校之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始终坚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把学校办好,培养更多人才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前几年,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陈勇国把工作的思路首先放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上。他借助县委县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的政策优势,多方筹措资金,三年内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田径场改造、400米标准塑胶跑道铺设、围墙复建、教工周转房改建、校园美化、学生宿舍和综合楼翻新、屋面补漏、百年老门楼修复等项目工程,建配图书室藏书5万余册,生均图书量位居全县前列。校园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乡村孩子就学条件,使乡村孩子同享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优质教育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多是表现在软实力上。陈勇国有一个理念并坚持践行着:“改变一所学校首先要改变这所学校的精神,改变一个教师首先要改变他的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首先要改变他的人生目标。”宜章县第七中学的精神文化在哪里?陈勇国从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红色文化中找到了突破口。宜章七中前身为该县历史上八大书院之一的“城东书院”,创办于1870年,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五个阶段,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000余名人才。陈勇国同志以颇为专业的文学素养、丰富的农村治校理念,历经四年多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农村初中特色教育之路——三色教育,即青色人文教育、绿色成长教育、红色励志教育。

“三色教育”实践的先进经验,在省市县媒体广泛推介,赢得了省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陈勇国撰写的论文《三色教育打好学生的生命底色》,获国家级一等奖;主持的原创课题《宜章七中三色教育探索与实践》已被评定为省级课题;2016年5月,在宜章县教育系统“养正讲堂”第四讲上作学校特色文化专题演讲。2017年12月27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组一行对学校开发的三色教育和坚持了18年创刊了29期的《步云》校刊给予了充分肯定。2018年11月,著名教育家、北京润丰学校校长、史家小学终生名誉校长卓立为学校题词:“三色教育,圆梦扬帆”。2018年12月《郴州日报》以《宜章七中:让生命在三色教育中绽放》为题专版报道了学校特色教育实践成效。

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三色教育”源自于该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植耕在师生的心中,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绚丽人生铺路垫基。学校连续5年获“新世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其中18人获国家级一等奖,53人获国家级二等奖,106人获国家级三等奖。2018年5月在湖南省青少年国学大赛郴州复赛中八年级学生赵伟获市一等奖(全市仅5名)成功晋级省级总决赛。2019年6月学校党支部荣获全县县直机关红旗党支部,这是宜章七中党支部自1957年成立以来首次获此殊荣。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2018年湖南省青少年科学体验活动特色学校”“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市国学推广优秀学校”“市园林单位”“市安全文明学校”“市卫生文明单位”和“县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

2

贫困生眼里的陈伯伯

陈勇国身为校长,却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他在贫困生、留守学生和残障学生口中有个亲昵的称呼:陈伯伯。

赤石乡巩桥村村民谷远强的女儿患有唐氏综合症,陈勇国担起送教上门的任务,一干三年多,最让人感动的是,说话都很吃力的小女孩,说的最好的两个字竟是方言“伯伯”。谷远强说,这是陈校长经常一进门就跟女儿开玩笑说叫伯伯,没想到时间久了,叫的真的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宜章县第七中学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一人一案、免费教育的原则,针对残障无法随班就读的学生实行老师送教上门,每个服务对象每周送教上门1次,每次3课时,每学年不少于120课时,确保重度残障学生在家中也能接受教育。

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头疼的事,却是教育扶贫最重头、脱贫“三保障”之一。宜章县第七中学地处偏僻贫困乡村,每个学期开学总有不少学生迟迟不来报到。陈勇国综合施策,建立实施双线控辍和三签字两盖章控辍保学机制,即乡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和学校、教师,乡长、村主任、校长签字,乡党委、村委必须盖章,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档案,推行“动态归零督查制”,织牢学生入学网底。2018年秋季开学,得知一名学生未按时报到,经多方了解属因贫辍学,陈勇国利用周末时间驱车近两百公里到广东韶关劝学,学生家长得知来访的是校长,心感愧疚并当即表示再穷再苦不能让孩子辍学。新华学校有个叫杨秀娇的孩子,是他结对帮扶的贫困学生之一,女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家里有四个孩子,弟弟三岁得了”肾筋膜囊病”,一直要住院吃药,由于种种原因,杨秀娇一家处于贫困线上。父母不堪重负萌生了让孩子辍学的想法。但是杨秀娇却十分喜欢读书,陈勇国得知她家庭的情况后,多次到她家走访,申请政策、各种资助,杨秀娇终于如愿以偿重返校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谷志凡、赵伟、李丹萍、周春晓、陈瑶伟——都是陈勇国亲自登门劝返的学生。2018年秋,郴州市一爱心励志机构到学校做亲子活动,陈勇国当上了李丹萍的家长,动情处,李丹萍微笑的脸庞流着感动的泪水,亲切地称陈勇国为陈伯伯。

陈勇国视帮助困难家庭度过难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返校园为己任,近四年来,他资助了37名贫困生3.5万元,却从来没有提过。他倡议成立了赤石片助学联谊会和郴州市助学协会,联系了起亚汽车公司等爱心企业和宜章县教育基金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多项支教助学活动,投入资金和物资共计66.18万元,资助学生1562余人次。带领学校全方面筹集资金12.6万元,用于慰问贫困户,资助贫困生,改善联系村村委办公条件。

扶贫必须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陈勇国认为,思想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该校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学生,陈勇国一直把他们放在心上,就像父亲一样给予孩子们无私的爱。他一手创建“留守儿童乐园”,联系电信等企业免费建起“可视视频电话亭”,共1698人次与家长通话,交流亲情、沟通思想、汇报学习状况,并教给孩子们关心家长、热爱亲人、感恩社会的思想情怀。为让留守学生在学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陈勇国组织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结对挂钩,定时给予学生以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引导,帮助学生“学有所成”。除此之外,陈勇国善于挖掘校友资源,开辟“步云讲堂”,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开展励志讲座,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住赤石乡平光村4组的黄淑琪,就读于宜章七中195班,有点小姐脾气,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大哭大闹,自从听了该校优秀校友、南方周末报知名记者谷正中回母校讲的《不一样的青春》后,性格大变,还在作文里写道:改变自我,拒绝哭闹。曾经有些自暴自弃的贫困学生谷丽娜,成绩一路下滑,染黄发,穿着时尚的破洞牛仔裤,一副十足的女汉子形象。陈勇国多次家访了解情况后,在生活上关爱她,还通过多方努力找到了身为振兴房地产老总的校友欧峰与她进行帮扶,每期给她3000元生活费用,每月一次电话谈心,时间成了最好的注脚,今年中考她有幸进入了全县前120名,被宜章一中录取。

3

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这是陈勇国给全校教师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承诺。扶贫工作是宜章县这个省级贫困县当前的政治任务,陈勇国自称是行走在扶贫路上的一个兵,给自己提出了教育扶贫高标准:零辍学,资助全覆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不知主持召开了多少个扶贫工作推进会,不知多少个夜晚带领着党员及行政人员深入贫困家庭宣传政策,不知多少次风雨里上门去摸底排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外就读学生,不知牺牲多少个周末到留守学生家里当起了“爹妈”,无论是教师加班筛查建档立卡学生信息,还是每个月、每学期和每学年学校组织的入村、入户走访活动,他都带头去,挑最偏远、最贫困的家庭去。有一次,陈勇国带领一名班主任自驾车到巩桥村李惠思同学家劝学,在回来的路上遇道路坍塌,车陷路上,暴雨来袭,险象环生。幸运的是仅汽车的底盘剐坏,维修费用就用了2800多元,至今经常被同事们戏称“用生命在家访”。

在陈勇国眼里,家长是纯朴的,讲感情的。他经常跟家长接触,一来二往就自然熟识了,没想到家长们只要孩子有事就习惯性打电话给校长,而陈勇国很耐心,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接电话、回电话。曹田是该校很多师生往返学校必经的路口,这里的摩托车司机对陈勇国有种敬畏感,敬佩的是陈勇国每星期五学生放学时,都会在这个路口守候着孩子们安全乘车回家,坚持四年如一日;畏惧的是陈勇国每发现有超载违规车辆,就禁止学生上车,还得像教育学生一样教育车主一顿,从来不留情面。

陈勇国做工作讲求深与细,在教育扶贫工作中,他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经常与驻地乡镇领导、支村两委负责人一起走村串户,汽车一年跑了近8万公里,跑遍了赤石片区五个乡镇的每个自然村,每条乡间小路,也跑出了村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到位,陈勇国会同招生辖区内每个乡政府分别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开会,经常深入村里召集家长培训。2018年深冬,陈勇国带队行政人员和语文教学骨干深入16个村开展“普通话进乡村”活动,培训村民3000余人,发放资料6800余份,帮助建档立卡户听得了官话,说得清政策,算得明收入,深得当地群众的喜欢与好评。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脱贫从娃娃抓起。陈勇国积极响应县委号召,组织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小康齐步走”结对帮扶活动,安排专任教师一对一帮扶,每周末布置老师和学生一个特别的“作业”——给亲朋邻友讲一个扶贫政策。巩桥村17组村民谷湘中是当地出了名的“钉子户”,乡政府干部、扶贫队长都很烦他提出的无理要求和等靠要的思想。自从开展“小手拉大手,小康齐步走”活动后,谷湘中在读九年级的儿子谷裕邦每周向其父亲宣读一条扶贫政策,并按老师吩咐的鼓励父亲树立脱贫光荣的思想。一年时间,谷湘中形象华丽转身,从村里甚至乡里有名的懒汉,摇身变为村里种烟大户,年纯收入近4万元,实现了持续稳定脱贫。

“学有所成”专项帮扶工程是宜章县实施教育扶贫的特色创举,陈勇国带领教师开展“1+X”结对帮扶活动,他结对帮扶10名贫困生,经常给他们辅导学业,进行励志谈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陈勇国帮扶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黄明霞,家里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不好。爸爸由于车祸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妈妈是个农村妇女,还有一个不足一岁的小孩子。面对这一情况,黄明霞失去了学习兴趣,人也变得沉默寡言。陈勇国多次深入他的家里,送去学习用品,经常找他谈心,告诉他困难都是暂时的,你的爸爸只是暂时的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也只是暂时失去了经济来源。他又与帮联的村镇干部联系,待他爸爸身体康复后,想办法解决家里的困难。现在他爸爸在县城某小区当保安,妈妈在村里打扫卫生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家庭现在也有了经济来源。黄明霞脸上微笑也多起来说话,学习劲头也大了,期考考试每门课程都在75分以上。

来源:郴州新闻网

编辑校对:张琼文 崔筱萌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