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解|又一个“史上最热”夏天?全球气温纪录仍在不断刷新

澎湃新闻 实习生 王绪静 见习记者 陈良贤 王亚赛
2019-07-28 12:57
来源:澎湃新闻
美数课 >
字号

7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进入7月,这股热浪的势头依旧不减。7月25日,比利时、德国、卢森堡和荷兰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法国巴黎以42.6摄氏度打破历史上最热天的纪录。

除了欧洲外,全球还有很多地方也被热浪侵袭。印度和巴基斯坦在7月初遭遇了严重的高温天气;在中国,大暑过后,中央气象台多次发布黄色高温预警。这些都是全球气温持续攀升的一个缩影。

“最热的6月”:140年来已经出现了18次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今年6月份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相较1951年-1980年平均气温的标准值,高出0.93摄氏度,刷新了历史当月最高气温,成为140年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6月。

从1880年至今,6月是气温纪录刷新最多的月份,被刷新次数高达18次。这140年来,每个月的气温纪录平均被刷新了14.4次。连气温相对比较平稳12月,纪录也被刷新了11次。

这些年,我们常常听到“史上最热夏天”、“史上最热月”的说法。为什么在有生之年,我们见证了这么多的“最热”?

从历史数据来看,月气温纪录被刷新的频率的确越来越高了。

2月份的纪录刷新现象,是最为明显的。从1970年至2019年的50年间,月气温最高纪录被刷新了10次。而1970年以前的50年,纪录仅被刷新了1次。

还有一些年份,气温纪录刷新的现象特别密集。从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连续12个月都是“史上最热月”。

极圈及附近地区升温尤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在NASA发布的区域年度数据中,一些局部区域格外突出,拉高了同年的全球温度增长。在这139年里,南北极圈内及其附近地区每年升温最大的区域出现次数最多。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9年4月份的报告指出,因为格陵兰岛和南极冰原都存在不稳定性,海平面在两个世纪里上升1至2米的情况可能与这些地区的冰盖流失有关。

气温升高带来海平面的上升

2015年12月的巴黎气候大会各国达成协议,承诺将共同致力于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候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不仅如此,各国代表要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提及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的目标。

根据瓦格宁根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Michiel Schaeffer博士的计算显示,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将导致海平面上升2.7米,而如果将气温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则可以将海平面增幅限制在1.5米的范围。

图片来源:Climate Central

气温升高带来工作岗位的流失

全球表面温度的提高,不仅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土地面积,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活动。过高的温度限制了劳动者的身体机能和工作能力。在极端情况下还会导致中暑,威胁生命安全。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在今年7月1日发布的报告,由于气温升高,到2030年,保守预计全球总工时损失的百分比将上升至2.2%,这相当于80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的生产力损失。(生产力损失计算为当气温过高而无法工作时,由于工作缓慢或完全停工而损失的等效工作时间。)

要指出的是,因高温而流失的工时在各区域分布并不均匀。其中,南亚和西非可能是受高温影响最大的区域,预计2030年工时损失占比分别为5.3%和4.8%,相当于约4300万个和900万个全职工作岗位。而在欧洲和南非,预计2030年损失的工时不及0.1%。
    责任编辑:吕妍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