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名校长访谈|包玉刚实验学校:运动让孩子更阳光自信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2019-07-26 08:0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014年,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每年都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闻推出《名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本文均为校方供图

12年是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时间,也是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简称“包校”)的校龄。

2007年包校成立之初,就立下了梦想:为明日中国打造一座世界级学府。包校创立时的第一批一年级学生,和包校共同成长了12年后,2019年都顺利毕业。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校总校长吴子健说。

你与别人一样吗?你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与别人不一样吗?这是包校小学部老师会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提出的问题。

吴子健认为,这看似简单的三个问题,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一个教师在一辈子的教育生涯中,不可能遇到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学校和家长,应当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对话吴子健】

澎湃新闻:如何培养学生成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化人才?

吴子健:包校一直致力于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十分重视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拿到毕业证书,还要让他们拥有扎实的中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包校希望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帮助其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培养他们成为面向21世纪的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并不是少数人才与此有关,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今天要的国际化人才,不仅仅只是懂得国际化的语言,更多的在于能够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

吴子健(左三)和学生沟通交流

澎湃新闻:如何理解包校的“全人教育”?

吴子健:“全人教育”就是要让孩子有自信、阳光、关爱、诚信的品质。

包校不仅仅关注升学率,更注重培养能够伴随学生一生的习惯与能力。通过体育、艺术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在体育方面,包校的小学体育运动时间每天不少于90分钟,初高中每天不少于120分钟。

澎湃新闻:这么长时间的运动量如何确保?

吴子健:体育课在包校高中阶段仍是主课。中午的时间,还有下午3点半到4点半一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是雷打不动的。课间休息和晚自习以后进入寝室前,也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各种条件。

小学部学生中午也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出出汗后再吃午饭,再加上体育课和其他的活动,90分钟也完全可以保证。

包校的孩子们都乐于参加各类活动,除了恶劣天气以外,无论是下雨、刮风还是下雪,许多孩子都穿短裤短袖在操场上运动。

松江校区的操场比较大,长宁校区的操场并不大,但是我们会把每一个空间都利用好,比如体育馆、游泳池甚至礼堂都用起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团队精神。

虽然我们没有在招生的时候专门做体育测试,但是从精神状态就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投入和兴趣爱好,可以看到孩子的阳光自信。

热爱运动的学生

事实上,孩子在体育方面的发展和家长的投入也有很大关联,包校家长们全力支持孩子们发展各项体育运动——田径、游泳、足球、排球、旱地冰球、网球、骑马、高尔夫等,冬天放假的时候还会到东北、张家口以及日本等地滑雪。孩子们在体育锻炼方面很自觉,也形成了一种学校文化:运动的孩子最阳光自信。

澎湃新闻:听说包校的英语课没有教材,那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

吴子健:这就是我们提倡的阅读的力量。包校没有英语教材,语言学习主要通过阅读来实现:仅仅从学校图书馆的借阅量来看,小学部每人每年的阅读量就达到110本书之多,如果加上孩子与家长在各类书店购买的图书,向其他同学借阅的图书,则每人每年的阅读量有近300本,而中学部则更多。

包校学生如果有想看但图书馆暂时没有的书,不论是哪个国家的,只要在图书馆登记,把书名写在纸上并贴在门口处的小黑板上,老师都会想尽办法找到,哪怕只是为了一个学生。

大量阅读的学生

除了图书馆内的大量中外图书以外,包校还在上海图书馆的帮助下建立了网上阅读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阅读上海图书馆的所有图书。

此外,包校还引进了分级读物。为了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应当阅读与其能力相匹配的书。目前包校采用的是蓝思阅读法,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分级。其他分级方法比如五指法,也能帮助孩子找到与其能力匹配的书籍,并根据孩子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挑选合适的书籍。

语言学习就像是骑自行车,先学会骑再了解构造,并且根据每个学生英语的能力分级,老师给他推荐比他这个级别略低一点的读物进行阅读;阅读上可能暂时会碰到一点困难,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会不断加强,英语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要学好第二语言,首先必须学好母语。这与包校“传承中华文化”的办学使命也是一脉相承的。

包校每年都举行中国文化周活动,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让学生学习名著等。所以包校学生参加全市的小学、中学的学科能力测试,不仅英语成绩遥遥领先,而且语文与数学也能获得很好的成绩。包校还每年参加全球国际学校组成的国际学校联盟的学业考试,其中许多国际学校都是名校,数学成绩明显高于所有的学校,英语和其他学科也比一般的学校要好。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国内接受双语教育及国际课程的学习,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只有真正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外课程并重,才能在教育国际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澎湃新闻: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你对家长有什么建议?

吴子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我在从教40多年中见过很多的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而良好家庭教育的起点,就是顺畅的亲子沟通。

经常有家长看不惯自己的孩子,觉得孩子哪哪都有问题,想要尽快通过管教来纠正和管教。的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弱项,但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他今后能够不断创新的起点。

我想对家长说,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能一味按照你的模式和你曾经的成长过程和经验,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或是言语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孩子。

应该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所以要尊重孩子,让孩子在家长面前能够说心里话,多听他的意见,了解他的想法。这比命令孩子“应该这样做”,或者“应该那样做”的效果要好很多。

家长还应该保证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时间,在一起阅读、活动或者游戏的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交流。

澎湃新闻:包校的教师团队来源如何,又如何保证教师的工作激情?

吴子健:包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与教学热情的国际化教师团队。教师和助教们拥有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

目前,包校超过40%的教师有硕士学位,分别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平均教学经验超过12年。这支资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母语进行授课,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在课堂内外传播中西方语言和文化。

包校非常重视教师培训,会定期邀请中外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发展培训。

教师是一个和人高度相关的职业,而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们希望每一个包校的老师,尤其是中层管理团队,都可以保持开放和求知的态度,不断探索,提升自我认知,激发教育热忱。教师的进步也必将能够传递给学生,帮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包校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够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包校坚信,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学生,发展自己。我们希望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老师们更需要以身作则,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