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西推进这项建设,让你不再“看病难、买药贵”​

2019-07-25 1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看病难、买药贵

是最影响老百姓生活品质的因素之一

今天上午

广西召开全面深化改革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本期的主题正是医疗改革

快来看看会上都透露了哪些信息吧

聚焦发布会

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9年7月25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天上午(7月25日)10时,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办广西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分别介绍了广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情况;南宁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进展情况;贺州市推进医养结合试点的有关情况等。

广西医改总体成效

今年是深化医改十周年,广西医改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各级各部门紧密协作,围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健全“四大体系”,完善“八大体制机制”,不断扩大改革试点,加大改革力度,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医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破除了“以药补医”旧机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全民医保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管能力稳步提升,医疗卫生人才资源明显增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强化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体制机制日益完善

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应势而谋,始终把民生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鹿心社书记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将7项医改工作纳入重点和一般性改革任务,要求按期完成;陈武主席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基本医疗保障等重点工作。

广西医改工作注重狠抓责任落实。将医改工作纳入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对医改工作高位推动,常抓不懈,层层落实责任,逐步形成了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广西医改工作注重顶层设计。自治区层面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等200多个医改政策文件,其中自治区政策40多个,区直部门政策160多个,内容涵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保制度、综合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且较完善的医改政策体系,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广西医改工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14个设区市和70个县(市)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面推进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88.17%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制定医院章程试点工作,33家自治区、市三级公立医院配备总会计师;19个县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39家医院开展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示范工作,其中4家为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鹿寨县被确定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批国家级示范县,柳州市和灌阳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落实财政保障

2009-2018年,广西各级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473.81亿元,其中公立医院投入324.58亿元,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投入1592.89亿元,中医药投入12.94亿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145.47亿元,支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总体补偿到位,不增加群众和公立医院的负担,保证了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广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至2018年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标志着广西迈进全民医保新时代。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大幅提高,政府补助从2008年每人8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切实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全区10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96%的行政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8年底,公立医院药占比为27.50%,同比下降4.0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全区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采购金额295.5亿,节约资金28.5亿。参加14个省(区)药品采购联盟,对进口抗癌药品实行联合议价,47个抗癌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到11.3%,医疗费用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2010年以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123.51亿元,支持我区7835个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医疗业务用房739.17万平方米。自治区组织实施了《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投入164.71亿元,为128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业务用房和配置医疗设备。全区共建立县域医共体、三二医联体494个,其中紧密型147个,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参与率58%,385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全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649个,基本实现常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县域内就诊率接近90%,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我区特色医改工作成效显著

除了国家综合医改的规定动作,广西特色的医改自选动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妇幼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妇幼健康主要指标长期保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西部省份先进行列。中医壮瑶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区有98.9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41%的乡镇卫生院、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0.2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居全国前列。

南宁医改试点情况

新一轮医改以来,南宁市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医疗服务整体效能稳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主要进展及成效

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市委深改委将其纳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专项,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南宁市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效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住破除以药补医这个突破口,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逐步完善。破除以药补医是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一步。2017年4月30日24时,南宁市辖区内32家城市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调整1698项医疗服务价格。落实财政补偿,三年来南宁市给予取消药品加成专项补偿8250万元,实际补偿率达到100%。在新机制下,公立医院实现良性运行,呈现“一升一降一减少”的良好态势,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上升3.8个百分点,药占比下降5.1个百分点,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费14.54亿元,进一步减轻民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抓好医疗联合体这个载体,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形成。为了吸引群众在基层首诊,南宁市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大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打破市、城区管理层级,由两家市级三级综合医院牵头组建2个医疗集团,由五家市级三级专科医院牵头组建5个专科联盟。南宁市进一步加强市级医院能力建设,三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院前急救设备等硬件建设,投入3千万元推进医院专科建设。落实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行动计划,市财政安排资金4782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2018年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开展5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就医环境,吸引群众在基层首诊、康复和治疗。

(三)抓好医院治理体系这个基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稳步推进。为了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南宁市积极推进市二医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国家试点建设,推动建立符合南宁实际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外部治理体系。在市卫健委内设医管办,推动市医管委实体化运作,统筹履行政府办医职能,通过建立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资金挂钩机制、落实编制备案制管理等举措,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南宁市实行医院项目建设、设备采购等财政资金统一调配,集中财力办大事;建立财务运营监管系统,实时监控医院资产、财务信息。二是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市级医院已全部制定了公立医院章程,医院决策机制、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等制度机制不断健全。三是强化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在市卫健委成立医院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医院党建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打造“以仁为医、以爱为本”“心灵灯塔”等党建品牌,涌现出了杜丽群、钟日胜、石珊、范喜英等一批全国全区医疗系统先进典型。

(四)抓好信息化建设这个关键,医疗服务体验持续改善。为了解决群众“看病烦”的问题,南宁市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依托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基本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建立全市智慧健康信息平台,市级医院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互查、统一预约挂号。加快建设“掌上智慧医院”,市三级医院均已实现移动预约挂号、查阅检查报告、在线支付等便捷服务。建立统一的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率先运用“人脸识别”开展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在全区率先实现电子社保卡“扫码就医”,推进健康扶贫医疗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建设,使参保人为医保报销多“跑腿”、先“垫付”医疗费用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

南宁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努力:

一是在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上下功夫,着力破解“看病难”问题。大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城市重点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在县域重点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为群众就近就医提供便利。

二是在强化“三医联动”改革上下功夫,着力破解“看病贵”问题。继续落实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加强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深化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完善日间手术等医保报销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医。

三是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上下功夫,加快实现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理顺并完善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人事编制、岗位薪酬、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综合监管、绩效考核体制机制,着力提高公立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推动公立医院实现“三转变、三提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提高医疗质量;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内部分配,提高人员待遇),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水平现代化、服务整体化、管理信息化、模式集团化,推动实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贺州医养结合试点情况
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贺州是“世界长寿市”和“中国十大养生城市”,全市总人口246万人,百岁以上老人474位,百岁老人比例达到10万分之19.27,超过长寿地区国际标准(10万人中有7位百岁老人)。2016年6月,贺州市被确定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近年来,贺州市立足市情试点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现有医疗机构1153家、各类养老床位8326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和生活照料的需求不断得到优化和满足,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1

抓住规划、目标、政策“三个重点”,因势利导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一是抓规划。成立了贺州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了贺州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把推进医养结合试点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高位推动。特别是,今年自治区批复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贺州)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将通过推进医养结合改革试点,把贺州打造成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业宜游的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

二是抓目标。到2020年,实现基本建成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基本完善全市健康医疗产业体系和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大幅提升健康医疗机构能力,建成三甲综合医院1家,建成1个健康产业发展示范点,2个中端医养结合示范点,5个普惠型医养结合示范点。

三是抓政策。先后出台《贺州市建设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贺州市老年人优待规定》《贺州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把建设营运补贴、设备购置补贴、水电优惠、长期护理保险养老内设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结算等系列扶持政策,有力落实到医养结合具体工作中。

2

抓好高端、中端、普惠“三个层次”,立足市情试点探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推动高端医养。重在发展“生态养生养老”,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端医养机构,推进总投资11.7亿元的东潭岭医养结合示范区高端医养项目;按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要求,推动贺州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综合医院。

二是抓好中端示范。以打造中端医养结合为重点,投资1亿元建成了“医疗、养老、护理”为一体的中端康养护理示范基地“贺寿园”,该项目于2018年7月投入运营,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20172㎡、规划床位1000张。同时,加快了投资30亿元、占地200亩的新加坡智能医养健康城项目。

三是满足普惠需求。建成了一批养护院(中心),如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市中医医院附属护理院、市水月宫苑休养中心和县(区)级养护中心(康复医院),累计入住老人已有1950人。争取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广西医养结合综合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由公立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护理院总投资7亿元,规划床位1250张。建成全区唯一一个“中医壮瑶医药养生保健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建设。医疗机构与城乡社区、养老机构实现了100%签约,由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巡诊等服务。

3

做到“三个坚持”,发挥优势精准“东融”,栽下梧桐引凤凰。

一是坚持技术支撑。先后到深圳、广州等地举办贺州市医养结合规划新闻发布暨大健康产业项目(深圳)推介会、贺州市对接大湾区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系列活动,主动与广东药科大学等高等院校广泛开展人员培训、技术合作。2017年以来,全市共选派559名业务骨干到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多个湾区知名医院学习,不断提高贺州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是坚持市场导向。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投资约30亿元建设姑婆山温泉康养小镇项目,面向东盟国家引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拟投资建设的新加坡智能医养健康城项目。目前,全市生态健康产业项目共91个,其中在建项目35个,总投资215.5亿元;谋划储备重点项目56个,预算总投资279.5亿元。

三是坚持东融合作。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名院集聚、名医荟萃的优势,积极构筑“东融”合作平台。贺州市先后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大学等签订市校合作框架协议;贺州市人民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立紧密型生殖医学中心专科联盟,贺州市中医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结成普通外科专科联盟,与广东省中医院等结成多个专科联盟,努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湾区医疗水平服务。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医联体建设是实现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请问我区在推进医联体建设方面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下一步有哪一些新举措?

答:医联体建设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我区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医联体建设

我区医联体建设工作启动较早,2015年以来,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形成了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和跨区域的三二医联体、在县域主要组建县域医共体、同时辅以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的网格化医联体管理的框架。截至目前,全区共建立县域医共体、三二医联体503个(紧密型147个),遴选了32个县(市、区)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县域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参与率58%;全区组建城市医疗集团9个,专科联盟158个,385家医疗机构建设有远程医疗系统,已覆盖我区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并向乡镇卫生院延伸。

二、医联体建设成效初显

2019年1-5月,全区县级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7.4%,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8.0%,出院人次同比增长10.1%,医疗收入同比增长18.4%;全区乡镇卫生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4.5%,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6.0%,出院人次同比增长29.0%,医疗收入同比增长30.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1%;全区县域内就诊率接近90%。“灌阳经验”“上林模式”“三江模式”得到了国务院医改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的肯定和推广。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按照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医改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西进一步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强化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规范医联体建设布局,激发医疗机构内生动力,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医保配套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政府投入责任,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全区试点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有效提升医联体建设效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谢谢!

问: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作为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对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意义重大,请问广西准备在医疗卫生行业哪些领域加强综合监管?

答:作为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一,综合监管制度是基础和重要保障。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将建立完善我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落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发挥好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加强全行业、全流程、综合协同监管,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下一步,我区将在医疗卫生全行业重点做好六个领域的综合监管:

一是强化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组织体系和监测系统,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监管。在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盈利率的管控,强化医疗保险的监督和控费作用。

三是加强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强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信息化监管,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

四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重点查处非法行医、医疗诈骗、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是深化公共卫生监管。重点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疫苗安全、职业健康安全、饮用水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加强监管,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六是加强健康产业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健康产业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重点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保健食品生产销售的监管。

问:南宁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主要采取哪些措施,取得哪些成效,老百姓得到了哪些实惠?

答:南宁市把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健康南宁的重要举措,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综合施策、持续发力,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问题。应该说,群众获得的实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费用负担减少了。2017年4月30日24时,南宁市辖区内32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1698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截至2019年6月,南宁市辖区内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共计14.54亿元,减少检查检验收费1.26亿元。尤其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慢性病患者感受最为明显,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相比医改前,使用同样的常用药物治疗,医改后每月平均可省下约100-160元,一年可省下约1200-2000元药费。另外,核磁共振检查收费降幅10%,CT、彩超检查收费降幅5%。这些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二是看病检查更便捷了。南宁市依托各医联体牵头医院,组建了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和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乡镇卫生院的检查情况可通过信息专网上传到上级医院,由上级医院出具诊断结果和提出诊疗方案,截至2019年6月,全市开展远程会诊67030例次、远程影像诊断14682例次、远程心电诊断42500例次;加大专家下派力度,截至2019年6月,医联体上级医院向下级医院派出管理、专家团队761批次、上级医院专家下沉驻点4025人次。这些都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服务,避免了基层患者来回奔波大医院。同时,加快推进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和住院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实现了市级13家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查互认、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减少了对患者的重复检查。

三是就诊转诊烦恼少了。南宁市级医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向患者提供专家介绍、号源、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手机预约挂号、查阅检查报告、在线支付。各级医院设置了自助服务机,提供自助查询、缴费、打印等服务,有效减少了患者挂号、缴费、取药的等候时间。依托医联体的双向转诊更顺畅了,截至目前,下级医疗机构上转76801人次,上级医疗机构下转12039人次,上转患者均享受到优先诊疗、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优惠政策,群众看病更舒心了。

四是医保报销比例更多了。南宁市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付费等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有74个病种按病种收付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共结算10970人次,结算医疗费用922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付5950万元。实行按病种付费后,以肺部恶性肿瘤住院费用为例:医保基金报销比例由原60.11%提升至70.07%,医保报销比例分担增加9.96%,患者个人负担比例减少。

问:长期失能老人是养老的重点难点人群,而且支出费用高,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大。贺州市作为世界长寿市,在推进医养结合试点过程中,对失能老人的医养保障制度是怎样安排的呢?

答:针对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和日常照料难题,贺州市不断探索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安排是:率先在全区试点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重度失能登记的参保人员提供长期护理保障。

贺州市于2018年出台了《贺州市长期护理险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这个长期护理险是一项专门面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设定的险种,通过划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大病救助保险基金和个人缴费等方式筹资,向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失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低于40分的重度失能人员,按照失能登记支付对应的护理内容产生的费用。支付费用包括接受护理服务机构或者亲人提供的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等基本护理服务所产生的服务费、耗材费、设备使用费用等,支付标准为每床每日40-60元。

目前,贺州市已经完成当地约17万城镇职工的长期护理险项目承保工作。2019年6月,泰康养老广西分公司对贺州市首批参保人员的待遇已全部结算并发放到位,有效减轻了其经济和精神双重负担。

��上下滑动阅览

点击下面文字链接关注广西云客户端

了解发布会上更多精彩内容

↓↓↓

民之所系,政之所向

广西各地医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老百姓受益必将更多

你感受到便利了吗?

来源|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梁雨芃甘容下

编辑|梁笑天

责编|唐莉莉

值班主任|黄俪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防城港要建机场了?正在力争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