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州市要闻 | 迪庆:生态美景今有成

2019-08-08 17: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八月的迪庆,蓝天、草甸、河流、野花,踩着夏日阳光,美景惹人醉。苍翠欲滴的山峦,郁郁葱葱的坝子,高原大地如此多娇,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呵护的成果。多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坚持生态立州,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美景永驻人间天堂。

“迪庆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共识是奋进的动力,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迪庆藏区深入人心。为更好保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迪庆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美藏区的决策部署,以争当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目标,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从小从细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云南作出自己的贡献。

生态修复美丽藏区

“想干什么,不准上山。”站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石麦谷小组旁的山脚下,望着一片片“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记者情不自禁走向山林深入,却被突如其来的呵斥声吓得停下脚步。石麦谷小组组长马玉志笑着解释说,这是担心有人上山乱砍滥伐。

历史上,迪庆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长期以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许多地方发展的基础。作为我省最大的林区,自20世纪60年代起,迪庆8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木材。因“吃”得太猛,树木被大肆砍伐,原始森林大面积被破坏,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穷山恶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

1998年,国家作出全面停止砍伐天然林的决定后,迪庆开始从“伐”到“护”的艰难转型,积极探索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从“木头财政”向生态旅游、生物资源开发等为主的“生态财政”转变。

斧锯下山,锄头上山。该州大规模开展“天保”工程,从1998年到2007年底,全州投入林业建设的资金达4亿元,完成天然林业保护面积172.2万公顷,建立了一个国家级、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2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13.4%。同时还组建了国有林场,实施了以电代煤、以气代柴、建沼气池节柴灶及利用太阳能等一系列节能措施,森林资源开始得到有效保护。

“你现在看到的青山绿水,是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重新造就的。”马玉志说,破坏与毁灭只在旦夕之间,而生态恢复之路却异常艰难而漫长。团结村党总支书记华晓娟说,有了绿水青山,村子越来越美,游客越来越多,村民收入越来越高,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8500元,我们已经规划好了,准备带领群众搞乡村旅游,到时候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不是问题。”华晓娟信心满满。

小中甸的变化只是迪庆藏区恢复森林生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迪庆各级党委、政府把植树绿化作为建设最美藏区的有效抓手,组织动员各族群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快推进河湖堤岸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林园绿化、荒山绿化等工作,做到见地增绿、见缝补绿,让绿色成为最美藏区的最美外衣。不仅如此,迪庆一方面集中力量推进云南藏区供暖项目,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让香格里拉、德钦、维西城区集体基本告别柴火取暖的历史,保证从源头上杜绝对原始森林的砍伐破坏。另一方面,依法取缔小水电、小矿山开发,依法严厉打击城市面山、草原湿地、城乡土地违法占用行为。

据了解,迪庆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意见》,使各级党委、政府和主体职责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环保责任,强化源头管控、夯实环保基础,强力推进“蓝天行动”“青山行动”“绿水行动”“净土行动”,同时聚焦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措施,统筹推进严控噪声污染、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12项重点任务,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和铁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争当藏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截至目前,迪庆森林覆盖率达75.13%,森林蓄积量2.41亿立方米,比2017年增加100万立方米;2018年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森林管护面积2848.76万亩,二期公益林建设任务1.8万亩,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生态保护利在千秋

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迪庆始终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今年67岁的旦增悠闲地走在香格里拉城区的龙潭公园,每天如此,年复一年。特别是近年来,他去公园更勤了。“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河边不但景色美,还能呼吸清新的空气,走一圈对身体好。”旦增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他7年前曾跟随儿子去到大城市生活。但一年后,旦增又回到香格里拉生活。“还是家乡好,你闻闻这空气,多新鲜啊!”他自豪地说。

迪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迪庆州采用空气自动站监测,对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等城市的环境空气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该州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优良,香格里拉市总采样天数为181天,优为105天,良为76天,优良率100%;德钦县总采样天数为177天,优为107天,良为70天;维西县总采样天数为174天,优为113天,良为61天;今年上半年,迪庆未出现超标天数,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迪庆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逐渐从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转变,从‘督企’向‘督政’相结合转变,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重点抓好环境准入、环保督察、监察执法、环境监测和环保宣教等方面的工作。”迪庆州生态环境局局长和雪涛说,迪庆是金沙江、澜沧江上游和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独特而重要,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一定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根据《迪庆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迪庆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累计16次向迪庆州纪委上报生态环境损害类案件清单,共办理环保问题线索14件,通报批评2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2人,谈话诫勉1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单位1个,约谈党政领导干部5人次,提醒谈话41人次,发出《监察建议书》3份。这是迪庆首次因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对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迪庆将打好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两大水系保护修复攻坚战、打好水湿地保护攻坚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等生态环境保护七大战役。到2020年,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率达95%以上。同时,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深入开展植树绿化活动,每年完成义务植树200万株、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5万亩、增加树木绿化率0.5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77%,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保持在67.29%。

一幅青山绿水、江山如画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景正在雪域高原徐徐展开,一场绿色变革已经开启征程。迪庆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世界的香格里拉形象的发力点,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各族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幸福。

生态视觉
河(湖)长制守护河湖健康

迪庆藏族自治州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管理难题,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多头管”到“统一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8月1日,迪庆州委、州政府再次强调,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一些塑料、玻璃甚至废旧家电等生产生活垃圾大量排入河沟,使迪庆境内的多条河流成为“垃圾场”,同时出现河道干涸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功能退化等问题,对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带来严峻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迪庆州围绕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目标,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统一部署、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绿水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

据迪庆州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推行河(湖)长制以来,迪庆共落实四级河长992名,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837人次,清理河道877.73公里,清理垃圾355吨,基本实现“河河有人看、湖湖有人管”。同时,编制完成了“一河(湖)一策”“一河(湖)一档”工作,对173条河流、11座水库、7个湖泊、5条渠道开展了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目标、整改时限,河长制从“见河长”转入“见行动”并实现“见成效”。

德钦县霞若乡村民巴松说:“‘清河行动’开展以来,珠巴洛河沿线村民积极参与河流保护,在建党节或每月党员活动日,党员和群众主动到河边开展清扫行动。”为全面落实河长职责,迪庆州制定了《迪庆州2018年“河长清河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在全州范围内整治江河湖库存在的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突出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记者在迪庆州境内走访发现,在河岸最醒目位置上立着“河长”公示牌,上面写明了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职务、联系部门、管治保目标任务、举报电话等信息,以便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群众对保护河湖及河(湖)长制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高,乱丢垃圾、乱排污水等生活陋习逐渐改变,逐步形成了“人人爱河,人人护河”的良好氛围。

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的同时,迪庆州还启动实施了香格里拉桑那水库流域、德钦古龙河流域等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4%。加大了草原湿地、城市面山等重点区域的生态修复力度,进一步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

横穿香格里拉城区的纳赤河河道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如今这样的情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河道、清澈的河水,新建成的观光带和生态休闲公园吸引大批市民及游客前来休闲。“河宽了、水清了,环境好了,过来散步和游玩的人也多了,在河边走走,心情格外舒畅。”家住香巴拉小镇的拉初大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纳赤河边散步,对于河道的变化,老人赞不绝口。

生态宜居
完善设施提升人居环境

迪庆藏族自治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城乡,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据了解,香格里拉市完成龙潭湖截污改造工程,启动生态环境提升二期工程(实施香巴拉、五凤山、奶子河3个公园和12条道路的大树种植、5个广场建设,概算投资2.11亿元)。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和德钦县以绿化亮化整治为抓手,大力开展补绿造绿工作,通过拆墙透绿、单位和小区绿化、义务植树、面山治理等方式,打造城市绿化亮点。

为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迪庆开展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今年6月上旬,该州1335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存量已全部开工建设,竣工1296户,竣工率达97.1%;非4类重点对象无力建房户改造任务数3112户已全面开工建设,竣工2792户,竣工率达89.7%。其中,香格里拉市及德钦县全部竣工实现危房“清零”;维西县预计上半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清零”工作。此外,迪庆加快推进“云南藏区供暖”项目,香格里拉片区已建好的供暖站有9个,正在建设的有5个,正在协调供暖站用地的有3个,当前正在实施片区的外网建设工作和供暖室内安装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香格里拉一期工程和云南藏区供暖项目已完成香格里拉市城区供暖外网建设近500公里,供暖室内安装行政事业单位80家,楼房近400栋,城区居民4000户以上。

生态环境
公众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8月1日,记者从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获悉,近期发布的《2018年云南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全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为85.6%,七成公众认为生态环境比上年变好。其中,7个州(市)的生态环境满意度超过90%,特别是迪庆以94.3%的满意率位居全省第一。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决策部署,迪庆州委、州政府作出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建全国最美藏区的决策部署,迈出了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铿锵步伐。

据介绍,迪庆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最美城市、最美集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有力推进“蓝天行动、青山行动、绿水行动、净土行动”,扎实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标志性战役。与此同时,聚焦污染防治,坚持问题导向,从严从实抓好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加大生态环境领域监管执法力度,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迪庆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以实际行动把迪庆建成天空最湛蓝、空气最清新、环境最干净、河流最清澈、雪山最洁白、草原最鲜美、植被最丰茂的最美藏区。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两微工作小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