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江大研究生支教团,用一年的时间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2019-08-09 00: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智”指示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省委娄勤俭书记对研究生支教团的回信精神,我校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启程了。从去年9月招募入选研究生支教团以来,他们经历了半年的专项培训和见习,参加了学校的欢送会、在毕业典礼上收到了校党委袁寿其书记的赠礼。现在他们终于踏上了在心中想念了近一年的服务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在与第20届研究生支教团完成交接后,他们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即将展开。
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出征
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参加门源团县委欢迎会
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在门源县二中合影

一起看看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故事

我校于2014年正式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招募高校。五年来,我校共招募19名优秀青年志愿者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开展支教服务工作。支教团成员凭借坚实的基础、务实的作风、谦虚的态度,在支教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多点开花,赢得各方的一致好评。

我校也以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为桥梁,与青海省门源县开展了系列校地共建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取得了显著成效。

快速融入,用知识浇灌西部花朵

教学工作是研究生支教团的立身之本,研支团成员分别从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课后辅导和检测等方面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研支团成员们不仅抓好课堂、深入教材、注重基础,还非常注重知识多样性的讲解。成员们结合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等,用心教学,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课本之外的见闻都讲给学生听,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

研支团成员知道,就算自己将离开这里,但关于未来的种子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撒,总有一天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荫佑孩子的一生。每节课后,研支团成员采用“问、听、想、看”的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耐心细心地问一问学生哪里没有听懂,是不是上课速度过快,听一听学生或听课老师对课堂的建议,想一想哪里可以做得更好。久而久之,研支团成员和孩子之间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是真正可以倾心交流的心灵伙伴。

研支团成员为门源一中的学生上物理课。

研支团成员带领门源二中的学生写生。

研支团成员在语音室为门源三中的学生授课。

研支团成员为学生培训篆刻艺术。

研支团成员为学生培训篆刻艺术。

研支团成员在“四点钟课堂”辅导学生。

研支团成员在“四点钟课堂”辅导学生。

研支团成员指导门源考生填报高考志愿。

拓宽视野,用爱心点亮西部愿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研支团队员们发现,支教地绝大部分初中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限制,视野和见识相对狭窄,甚至部分同学连省会城市都没去过。这些学生虽然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却没有开阔的眼界,缺少现代的思维。他们匮乏的不仅是物质设施还有精神食粮。

研支团队员们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社会资源,成功组织10名门源中小学生到几千公里以外的远方——首都北京游学一周。

从未出过远门的孩子们在日记中激动地诉说自己的心情:

“在博物馆中,除了像我们一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人,还有北京的学生,他们有的趁周末空闲时间结伴来参观学习,有的跟随老师来上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北京带来的先天优越感,北京的孩子,可真幸福。”

“我这次回学校后,要给同学们讲一讲这次去北京的感想,讲一讲我们伟大首都是怎么样的。”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

研支团成员带领孩子们开展“童梦同行”北京游学活动

“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老师一定想办法带你出去看看。”研支团的队员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再为孩子们争取走出去看看的机会。在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后,“门源县中小学生江苏大学素质拓展营”启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与我校附属学校、镇江市第一中学、镇江市崇实女中、镇江市中山路小学、镇江市丁卯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同龄中小学生们交流、沟通,并以“同上一节课”的形式激情互动,共同探索和分享学习的经验方法。孩子们还参观了句容新四军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苏南地区革命斗争历史,明悟了如今幸福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此外,孩子们在参观西津古渡、醋文化博物馆等人文历史景观后,体验了江南的文化与民俗,开阔了视野。

门源学生在我校附属学校参加团队活动
门源学生走进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
门源学生在拓展营结营仪式上表演才艺

携手前行,用书香启迪人生

研支团经过大量调研后发现,这里的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普遍热爱学习,然而由于教育资源有限,特别是图书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很渴望有心灵的慰藉和知识的陪伴。而读书就是他们感受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因此,研支团发起图书捐赠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宽眼界、提升见识,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

研支团的同学们从2017年11月开始筹划,多次与上海美丽心灵社区公益基金会联系协商,再与门源县教育局沟通协调,经过6个月,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决定举办“精灵书屋”图书捐赠活动。所捐赠书籍是由心理专家、教育学家筛选推荐的优秀读物,内容特别贴合和有益儿童心理成长,以名著、传记、通史、绘本等为主。然而研支团成员们也意识到,一次性的捐书活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的读书问题,要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改善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的现状,持续不断的书籍捐赠至关重要。在多方努力下,今后第二小学的孩子们每年都会拿到一本新书,这是每年给他们最好的“六一”礼物。

“这本书是我从小就盼望着能拥有的书,一直很想读,当看见封面上熟悉的黄灿灿的奶酪时,我就想迫不及待地翻开它。”门源县第二小学五年级3班李婷同学笑着说,手里紧紧握着一本《谁动了我的奶酪》。

门源县第二小学校长王玉先表示,感谢发起此次捐书活动的我校研支团的老师们,学校将不忘初心,继续打造书香校园,让缕缕书香传遍校园每个角落,怀着感恩的心,一路携手前行。

研支团在门源县第二小学对接落地“精灵书屋”

从门源县第二小学开始,截至2019年7月,我校研支团已为门源6所小学的孩子们捐赠图书和读书笔记本13345册、书架131个,为门源3所幼儿园募得绘本2214本,总价值约40万元。

牵线搭桥,校地共建打造多领域扶贫

经过广泛调研,我校研究生支教团将门源中小学的现状反馈给了学校。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学院的力量和资源,助力门源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和扶贫攻坚。校党委书记袁寿其、校长颜晓红、校党委副书记李洪波、校纪委书记高庆国等先后率队前往门源县推进落实合作协议。门源县副县长康秀莲、郑剑萍等也先后带队到我校推进共建。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激发了各部门的推进动力。校团委、教师教育学院、附属医院与门源县政府就教育、卫生等领域签订了共建合作框架协议。

校党委书记袁寿其带队赴门源洽谈校地合作发展
校长颜晓红带队赴门源落实校地合作
校党委副书记李洪波带队赴门源签订合作协议
校纪委书记高庆国带队赴门源推进合作协议
门源县副县长康秀莲带队来我校推进校地共建
门源县副县长郑剑萍带队来我校推进校地共建

2016年开始,教师教育学院和附属学校每年都选派教育学专家在暑期赴门源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四年来共培训近1000名中小学教师,提升了当地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育学院每年还选派3-4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到门源县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充实当地教学力量。2017年,30名门源县中小学教师来到我校接受了10天的专业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学水平。我校附属医院从2016年开始,每年选派医学专家在暑期赴门源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和义诊,四年来,共培训医务人员近1000人次,义诊接待患者500余人次。

我校附属学校直属党支部书记皮庆元在门源县培训中小学教师
我校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专家史媛媛在门源县培训中小学教师
我校附属医院药剂科科长谭才宏在门源县培训医务人员
我校附属医院医患沟通办主任许伟在门源县培训医务人员
我校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主任黄秋生在门源义务门诊
我校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王一茗在门源县开展义诊

荣誉榜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和团队取得一项又一项荣誉。

所有成员均荣获门源县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支教大学生”称号;

第17届研支团曹冬荣获“青海省海北州优秀青年志愿者”、门源县一中“2015-2016学年校级优秀教师”;

第18届研支团谢育娇、徐振霞荣获门源县三中“优秀支教教师”“特殊贡献奖”“先进教育工作者”;

第19届研支团曲洪川荣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第20届研支团王阳荣获“门源县优秀志愿者”,门源县二中“2018年优秀共产党员”;

我校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江苏团省委、江苏省学联颁发的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校园青春榜样”称号和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明办等单位联合颁发的2018年“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研究生支教团的事迹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科学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部分媒体报道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

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路上!

审核|王玉忠

统筹|任建波杨雨

编辑|顾皆怡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