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新作为,砥砺奋进的邢台再出发——庆祝新中...

2019-08-10 19: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新时代、新作为,砥砺奋进的邢台再出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邢台专场新闻发布会实录》

8月8日上午,我市以“新时代、新作为,砥砺奋进的邢台再出发”为主题,在省会石家庄河北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书记朱政学进行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晓宇回答有关提问。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新闻发布会实录。
8月8日,媒体聚焦“新时代、新作为,砥砺奋进的邢台再出发”新闻发布会。

田德锋: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各市和雄安新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来了中共邢台市委书记朱政学先生,请他围绕“新时代、新作为,砥砺奋进的邢台再出发”这个主题,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邢台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邢台市人民政府市长董晓宇先生,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请朱政学书记作介绍。

朱政学:记者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与各位见面。首先,我代表邢台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注、支持和帮助邢台发展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邢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拥有3500多年建城史、600多年建都史,是我国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有“燕赵第一城”之称。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邢台涌现出中医圣祖扁鹊、唐代贤相宋璟、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等众多历史名人。邢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著名红军将领董振堂、改革开放先驱任仲夷、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等都是邢台人的骄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曾在太行山深处的前南峪办学,南宫市曾是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和冀南区行署所在地,邓小平、刘伯承、陈再道、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红色基因不断传承,激励着一代代邢台人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邢台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一页。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淳朴的邢台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市各领域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新成效。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国初期,邢台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全市生产总值只有2.91亿元,人均只有96元。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50.76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738倍。人均生产总值29210元,比建国初期增长303倍。全部财政收入273.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93.4亿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约656倍和186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4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78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267倍和200倍。进入新时代,邢台正在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构筑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市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37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个,实现了每个县都有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良好发展局面,为引领邢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清河羊绒、沙河玻璃、平乡(广宗)自行车(童车)、临西轴承、宁晋电线电缆、隆尧食品加工等享誉海内外,成为邢台经济的靓丽名片。今麦郎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便面生产企业,晶龙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金沙河面业挂面加工量中国第一,玉锋集团维生素B12产量世界第一,一批重点企业、知名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邢台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冀中南重要物流枢纽城市。近年来,我们按照做优老城、做大新城、做强县城、做美村镇的总体思路,连续实施中心城区提升、县城建设扩容等系列攻坚行动,城乡环境变得更新更美更舒适。中心城区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常住人口近百万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交通干线已形成六纵六横的铁路、高铁、高速交通网,“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枢纽地位已经形成。到2018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48.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5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邢台海关和内陆港投入运行,邢台机场预计明年底开通民航航线。市容市貌明显提升,中心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省级园林县城实现全覆盖。大力拆违建、拆临建、拆散乱,消除“城市疤痕”,近三年拆违拆迁1700多万平方米,拆出的地块主要用于绿化、公(游)园、绿荫式停车场建设,新建公(游)园62个、新增绿地134公顷。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组织实施“厕所革命”,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邢台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布局不够合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7年,我市被确定为大气质量改善最为明显的全国7个地级市(州)之一,受到国务院表扬。2018年,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56.9%,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22天,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进一步增强。集中整治“小散乱污”企业,2017年以来关停拆除“小散乱污”企业6200余家。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污,深度治理涉水工业企业,“一河一策”加快退污还清,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大力实施地下水压采工程,漏斗区地下水位大幅上升,狗头泉、百泉时隔18年实现稳定复涌;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近三年共完成人工造林238.8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水润古城、绿满邢襄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部署改革任务1084项,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200项,其中国家级72项,省级128项,一大批“邢台改革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响。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两不见面”改革,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推广;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及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在“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评选”中,我市威县综合改革、巨鹿县医养结合改革双双入选,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入选两个典型改革案例的设区市。全省第一个县级行政审批局诞生于威县。前不久,威县行政审批局被授予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突破。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我市共有贫困县10个,其中国定贫困县6个、省定贫困县4个,贫困村799个,贫困人口26.6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5.02%下降到2018年底的0.66%,23.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9年初,全市10个贫困县历史性地全部退出贫困县行列。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把防贫和防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初步建立了减少和防止返贫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防贫持久战。

精神文明创建成果丰硕。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荣获首届河北省文明城市,目前正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加大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使各类文化服务更好地向城乡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发展,17个应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成立运行,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文艺普及等系列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话剧《郭守敬》等7部作品获第13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话剧《李保国》、河北梆子《吕玉兰》等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奖。实施邢襄文化弘扬工程,成功打造了“全民阅读·书香邢台”活动品牌。举办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国际象棋亚洲锦标赛、上合组织国际象棋国际公开赛,充分展示了古城邢台的别样风采,提升了邢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顾7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走过的路极不平凡;着眼未来,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竞进、奋发作为,以打造环境友好、产业兴旺、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经济强市为目标,推动邢台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邢台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董晓宇市长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田德锋:下面进入记者提问时间。

人民网记者:今年上半年邢台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请问,发展质量怎么样,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近年来,邢台在去产能、调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朱政学:这个问题请董晓宇市长回答。

董晓宇:非常感谢人民网的记者朋友,我作为人民网的一名粉丝,经常关注学习人民网的文章。您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大家所关心关注的。今年以来,邢台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工作实践中以指标倒逼工作提标、发展提速、运行提质,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20.5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年初计划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3.4%,主要经济指标顺利实现高质量的“双过半”。特别是反映发展质量的指标表现都不错,比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4%,三次产业比调整为9.8∶44.6∶45.6。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企业家队伍的苦干实干,得益于包括广大媒体朋友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呼吁和支持。当前,邢台的发展势能正在加速积蓄,新旧动能正在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正在同步提升。我们坚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在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上下功夫。一是把传统产业改造成优质产业。通过以退促进、以搬促提,坚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2013年以来,全市压减炼钢产能271万吨、炼铁产能326万吨、水泥产能196.3万吨。邢台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左右,是全国玻璃期货基准价区,近年来压减了平板玻璃产能6480.5万重量箱。邢台也是河北省唯一的地下石膏矿产区,目前总产能370多万吨的9座石膏矿已经全部出清。同时,加大对市区及周边钢铁、焦化、玻璃等企业搬迁改造力度,比如位于市区中心、占地1800多亩的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伴随邢台经济和城市成长了一甲子,去年8月16日,我市投资80亿元,启动了中钢邢机搬迁改造工程,将其从主城区搬迁至开发区,建设产能、产量、品质全球第一的轧辊研发生产基地,原厂区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依托厂区内前苏联援建的工厂、机车、铁路、不同年代的工业锅炉等,建设城市工业发展记忆公园,可以说一步走活了城市发展、生态建设、产业转型三步棋。二是把特色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邢台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培育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比如,羊绒产业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称。今天是立秋,古人讲“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到邢台走走看看,多关注羊绒服饰。比如,自行车产业,我市平乡县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童车之都”的称号,童车年产量超过了5000万辆,还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事,实现了“大赛搭台、产业唱戏”的良好效果。食品工业方面,建成了光明工厂化食用菌、玉锋维生素B12、金沙河挂面、今麦郎方便面、宠物食品等多个全球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立足良好的产业基础,我们“一业一策”制定了产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狠抓标准、品牌、信誉、设计等一体化建设,特色产业实现了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是把新兴产业发展成主导产业。加强战略引进和精准培育,探索建立“1+5+20”的招商体系,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安排的300个市重点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过了1/3。目前,我们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正在制定《邢台市主导产业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案》,将通过创新驱动、标准引领、链条延伸、绿色转型、商务模式创新、资本运作等发展路径,进一步优化提升先进装备制造、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形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们注意到,经省政府批准,邢台市10个贫困县已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请问邢台市下一步在减少和防止返贫这个难题上,将采取什么举措?

朱政学:感谢您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十分关注,全国有贫困县的地方都在积极探索。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重要指示,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防止贫困和脱贫攻坚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持续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坚持市县乡村书记一起抓脱贫、一起抓防贫和防返贫,坚决克服脱贫摘帽后出现松劲懈怠思想,明确提出“六个再”的要求,即重视程度再提升、工作标准再严格、帮扶力量再充实、干事氛围再浓厚、监管责任再强化、狠抓落实再加力,在确保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避免出现新的贫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去年以来,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精准防贫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确定了防贫范围和重点,划定了预警监测线和救助线,建立了预警监测体系和审核认定程序,将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国家贫困线1.2—1.5倍以内的非贫困低收入户和建档立卡非持续稳定脱贫户,作为“边缘户”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在县(市、区)设立防贫工作中心或工作专班,在乡(镇、街道)村成立工作站、联络站,明确预警信息员,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工作体系。同时,我们还围绕防贫和防返贫建立了“四项机制”。一是建立防贫保险机制。各县(市、区)根据农业人口的不同比例,按照一定标准,采取只确定投保人数,不事先确定、不事先识别的方式,确定参保人群和保费金额,保费由县财政负担,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程序确定保险公司。目前,全市19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都安排部署了防贫补充保险工作,担保人口32.5万人。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共有4016人次受益,保险赔付金额770.6万元,有效提高了防贫对象的保险保障水平,确保一旦出现贫困就有保险兜底。二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机制。为了减轻失能家庭负担,降低致贫风险,探索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设定了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居家护理三类服务模式不同报销比例,为防止生活不能自理致贫返贫多增加了一层保护。比如,巨鹿县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37.9万人,服务50121人次,减少城乡居民支出1003.8万元。这项工作已在全市铺开,正在积极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建立政策救助机制。根据求助户的实际情况,按照政策救助范围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对符合民政救助政策的,由县民政局给予临时救助或纳入低保;对符合残疾人救助政策的,由县行政审批局办理残疾证,县民政局根据残疾等级按政策给予生活补贴或护理补贴;对符合医疗、教育救助的,由卫健、教育等部门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研究解决;对符合产业就业政策扶持的,由农业农村、人社等部门根据本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列入优先扶持范围,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并推荐到企业工作或优先安排公益岗位。四是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对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出现严重超支的农村家庭,在现有政策范围以外,动员群团组织、公益组织和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救助,减少和避免由于家庭支出过大而出现新的贫困,防止已经脱贫的群众重新返贫。实现脱贫是攻坚战,防止返贫是持久战,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这些做法,优化工作程序,力争贫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做到更加切合贫困群众实际,更加简便易行,更加富有成效。

谢谢!

河北电视台记者:社会各界对邢台大气污染治理非常关心关注,我省南部几个地市空气质量备受全国瞩目,请问,邢台在2019年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将有哪些新的举措和具体目标,压力和难点在哪里?

朱政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董晓宇市长回答。

董晓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邢台市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邢台现实现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污染宣战,坚持科学治霾、精准治霾、铁腕治霾,不断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力度,2018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较2013年下降49.5%,PM2.5平均浓度下降56.9%,PM10平均浓度下降55.4%,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了122天,群众的蓝天白云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采取了一系列攻坚措施。一是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邢台市区及周边燃煤企业分布集中,燃煤量及排放量占到全市70%以上。为此,我们加快重工业企业搬迁改造,邢台钢铁、旭阳焦化、建滔焦化、迎新玻璃等企业搬迁退市正在有序进行,加快破解“重化围城”步伐。二是强力推进企业深度治理,对全市1224家企业全部建档立卡,开展了2256项深度治理,目前已完成1282项,将于10月前全部完成。三是强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前期已经完成21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4万户,减少煤炭消耗量48万吨。同时,已经全部淘汰了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正在对较大型锅炉实施改造,目前完成了8台3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和563台燃气锅炉的清洁改造。四是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严格管理城市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等,落实道路清扫湿扫等措施,严格管控扬尘,所有施工工地实现“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五是强力开展执法行动,坚持督企与督政并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零容忍”,截至目前,共立案查处1115起,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培养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促进人们在衣食住行游中形成绿色生活消费习惯。

邢台的空气质量自己与自己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也深知,当前邢台的大气污染治理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十分迫切,偏重的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结构、偏公路的运输结构、偏集中的排放结构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加上所处太行山凹槽的地理环境、气象条件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改善空气质量的任务还很重、压力也很大,既需要我们精准发力,啃硬骨头,打好攻坚战,又需要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力度,全面做好削煤、减排、控车、抑尘、增绿等工作,全市动员、全社会参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多赢的新路。也希望广大媒体朋友加强对我们的监督,共同为790万邢台人民营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良好生态。

谢谢。

河北日报记者:过硬的干部作风是顺利推进各项事业的保障。近年来,邢台市委在调动干部积极性、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上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下一步如何做?

朱政学: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干部作风关乎党委政府形象,关乎事业兴衰成败。抓落实,必先抓作风。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全省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部署要求,坚持用实招、用硬招,倒逼干部作风转变,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主要做法:一是分解目标任务抓落实。坚持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管理台账化,对每项重点工作均按照“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完成”的要求,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单位、细化到个人,形成目标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快速有序开展。二是推动问题解决抓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了现场办公、工作调度、领导包联制度,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领导在一线指挥、政策在一线实施、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造。市委、市政府领导以上率下、深入基层,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办公会、调度会100多次,帮助企业、农村解决一大批难点问题。三是减轻基层负担抓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扎实开展基层减负年活动,出台了关于减轻基层负担的30条措施,大力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问责泛化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抓工作落实上。今年上半年,市级层面的会议和文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38%和34.7%。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干部容错(误)免责和失实举报澄清实施办法,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干事创业者心无旁骛、轻装上阵。四是公开晾晒工作抓落实。加大通报力度,今年以来先后10次对全市重点工作进行通报,要求工作落后单位向市委、市政府说明情况,起到了褒先促后的作用。强化舆论引导,全市各级各类媒体在首页首屏开设专题栏目,并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深入报道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进展、有效举措和实绩成效,公开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市、区)委书记每周主要活动情况,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试点开展“电视问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群众进行公开监督和评议,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推动了问题解决。五是精准督查督办抓落实。统筹市级各项督导检查活动,各职能部门不再安排单独督查事项,督查工作由市委大督查组统一组织实施,突出对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在督查督办过程中看工作进展,看工作作风、看精神状态、看干部能力,督查情况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推动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约谈,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以来,先后围绕经济运行、安全稳定、营商环境等开展集中督查活动20多次,确保了各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的顺利推进。六是强化考核奖惩抓落实。把“有成绩就表扬、有问题就批评、狠抓落实不放松”作为市委、市政府鲜明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突出工作实绩考核,加大了推动工作落实情况的考核权重。实行重点工作月通报、季排名制度,表扬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干部,问责处理虚以应付、失职失责的干部,切实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营造了崇尚实干、恪尽职守、夙兴夜寐、激情工作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继续唱响狠抓工作落实的主旋律,进一步引导各级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谢谢!

中新社记者:邢台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也了解到2019年邢台大力实施20件民生实事。目前,时间已经过半。请问,这20件民生实事进展如何?

朱政学:这个问题请董晓宇市长回答。

董晓宇:我想从四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谈一下对民生实事的认识。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抓好民生实事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在这方面,省委、省政府给全省做了榜样。

第二,我们每年的民生实事都来自人民群众。年初,市政府都要通过网站、媒体、座谈会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在“两会”上提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审议讨论通过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明确牵头的市级领导、责任部门,以及完成时限和任务要求,建立“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算账”的工作机制,通过半年盘点和年底总结,及时报告民生实事完成情况。

第三,关于今年民生实事进展情况。今年我市确定的20件民生实事,包括游园水系、公共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供暖改造、教育、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方面,涉及到22个牵头部门。目前,20件民生实事均在顺利推进,从整体上看达到了预期进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比如零换乘客运总站、3所大型公办养老机构、邢台一中新校区等工程正在施工建设,市博物馆、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同时,也有一些民生实事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比如农村厕所改造完成了148%;省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完成了210%;市区、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年初计划目标。

第四,关于下步工作。我认为,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是市民的笑脸。只有把群众的身边事、烦心事解决好,才能让群众的笑脸越来越多,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也必然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继续用心用情用力把20项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好。我们将认真对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加快工作进度,提升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按照“狠抓落实年”的工作要求,加强督导协调,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扎实成效;发挥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市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在共建共享中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效。

谢谢大家。

长城新媒体记者:我们了解到,邢台市将举办河北省第三届园林博览会。请问,园博园的建设和园博会的筹办工作进展如何?举办本届园博会,邢台将有哪些地方特色和文化融入其中、对外展示?

朱政学:这个问题请董晓宇市长回答。

董晓宇: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关注。河北省第三届(邢台)园林博览会即将于8月底在邢台召开。本届园博会以“太行名郡·园林生活”为主题,“梦回太行,园来是江南”为副主题,秉承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创新引领、永续利用的原则,依托邢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太行山优美的自然资源,倾心打造成为中国园林经典传世之作。园博园总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水系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约18.7万平方米。

园博园的建设,始终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王东峰书记、许勤省长、张古江副省长等省领导亲临视察,省住建厅全程指导,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等省直部门大力支持,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也给予了关心关注。在筹办过程中,我们致力于打造生态园博、人文园博、智慧园博。生态园博,是从“生态修复、园中之园”的维度出发,选址在邢台市邢东新区中央生态公园内,把昔日因采煤作业形成的14平方公里塌陷区,改造成生态秀美、业态丰富的美丽景区。人文园博,我们将园博园定位为“城市绿心·人文山水园”,分为燕赵风韵区、城市花园区、创意生活区、邢台怀古区、山水核心区五个功能区。其中燕赵风韵区以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串联展园,形成了湿地浅滩、平川畿辅、坝上雄关、滨海商埠四大组团。另外四区将建设太行文明馆、园林艺术馆,以及县市展园、专类植物展园等。需要特别介绍的是太行文化馆和园林艺术馆,去年“首届太行山文化带建设交流会”在我市举办,太行山沿线22座城市的主管领导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联动交流,此次太行文化馆就对中太行壮美景观进行了集中展示;此外,园林艺术馆努力打造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者。智慧园博,是与华为公司合作,立足游客视角,注重互动体验、衍生服务产品,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智慧应用系统突出建设智慧园博,开展5G应用、沉浸式体验等服务,实现园博园智能化管理。

园博会筹办以来,我们始终坚持“绿色、节约、共享、廉洁”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节约用好宝贵资金,不搞重复建设,确保工程优质安全。目前,园博园各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园博会的筹备也在紧张进行中,共策划6大类24项活动,由8月底持续到11月底,内容涵盖政策、学术、文化创意、商业洽谈、产城融合多个方面,同步举办第二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中国园林艺术发展主题展等精彩活动。最后,分别借此次园博会和环邢台国际公路自行车大赛的两首主题曲,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那就是“画一幅山水送给你”“不负这一路风光”,真诚欢迎省内外各界人士和广大游客,游太行名郡,赏园博美景!真诚欢迎各位媒体朋友记录精彩,传播精神!

谢谢。

田德锋: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下面请朱政学书记作最后的发言。

朱政学:非常感谢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给了我们一个展示邢台的平台和机会,衷心感谢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对邢台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邢台是一个充满希望、蓄势待发的城市。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支持邢台,宣传推介邢台。8月28日,河北省园博会将在邢台举办,借此机会邀请大家到邢台看看,热情好客的邢台人民诚挚欢迎各位的光临。再次感谢大家!

田德锋: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来源:邢台日报 记者闫丽静整理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