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场发布会带你看绥化推...

2019-08-14 09: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本文原标题:《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场发布会带你看绥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8月13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八场——绥化新闻发布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

在绥化新闻发布会上,中共绥化市委书记曲敏,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绥化实践》为题,介绍了绥化70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注的问题。
绥化是一个很有寓意的名字。“绥”为安好,“化”乃“造化”,取“福履绥之、安顺造化”之意。
既“古老” 又“年轻”

��说其“古老”,距今1至4万年之间,绥化辖区的青冈处于西伯利亚世界大陆冰川中心,有猛犸象、披毛犀、野马、王氏水牛等古动物在这里生存,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猛犸象故乡”。

��说其“年轻”,绥化建制较晚,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发设镇,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绥化理事通判厅,1956年成立绥化专区。1999年撤地设市,今年正值20周年,风华正茂。

既是“农业大市” 又是“工业新军”

更是“方兴之城”

��所说“农业大市”,绥化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寒地黑土核心区,松花江、呼兰河两大水系滋养着“二山一水七分田”,城郊农业、半城郊农业、农区农业复合多元。粮食产量高峰时达到300多亿斤,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播种面积的43.4%。既是“压舱石”,也是“供给端”。

��所说“工业新军”,绥化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近几年,绥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一度领跑全省,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2%。

��所说“方兴之城”,绥化“五城”环围,地处要冲,八方通衢。随着全省加快互联互通,哈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哈北交通枢纽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哈大绥”都市圈核心区“黄金三角”重要支撑的地位愈加凸显,区域同城化发展让绥化未来更为可期。

传承着“红色基因”、“良善基因”、

“文化基因”

绥化人民“爱得深沉”的这片黑土地,拥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鲜明的人文气质。

“红色基因”源于信仰的力量。老一代革命家林枫,早年参加青年运动和地下工作,担任过刘少奇同志的秘书,长期在晋西、东北开展革命斗争。抗战14年,赵尚志、李兆麟、于天放等著名抗联将领都曾转战于绥化,绥棱境内的白马石见证了东北抗联西征部队的多次会师。新中国成立以来,靠血性、理性、韧性,绥化这块黑土地走出了103位共和国将军。

“良善基因”源于崇德的特质。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的女拖拉机手原型梁军;著名作曲家安波创作、凌子风执导的电影《春风吹到诺敏河》主人公原型支部书记高凤志,都是绥化土生土长,成为当时建设新中国的榜样和力量。
“文化基因”源于黑土的厚重。海伦剪纸和二人转、望奎皮影、绥棱黑陶、兰西挂钱等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绥化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告别了“一穷二白”

经济总量达到1359.6亿元,是建国初期的146倍,现在一天创造的GDP相当于建国初期的一年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由建国初的几百万元到突破60亿元大关。公共保障水平越来越高。

告别了“缺衣少食”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国初期的不到百元增至2.5万元和1.4万元。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

告别了“蜗居陋巷”

城镇化率由80年代初16.1%提升到4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是建国初的14.5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建国初的50倍;平原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提高到14.7%;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好。

告别了“区域贫困”

绥化市6个贫困县已摘帽4个,剩余两个深度贫困县有望今年摘帽;42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85个,剩余44个今年将全部出列;累计脱贫56514户、129343人,今年贫困发生率将降到0.2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

绥化市聚焦解放思想,聚力改革创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简称“都城地”)为实践载体,奋力谱写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绥化篇章。

1

走出了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深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三长三短”等重要论述,充分挖掘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丰富物产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独特区位及其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区的战略机遇。

��在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聚焦“三个第一、三个千亿”的目标方向,推动绥化“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

��经济实力由过去的全省靠后跃升到全省前列,非公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肇东、安达县域经济处于全省领先行列。

绥化进入了高质量振兴发展的“快车道”。

2

积蓄了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围绕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千百十”工程,绥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绥化市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比达58.2%,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精细化工、生物制药、亚麻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产值贡献率达11%。

��工业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35%以上的税收收入,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和工业示范基地集聚了全市50%的规上企业。

3

实现了“三农”工作的新突破

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让绥化农民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实现了从单一农业生产经营,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

��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总产量全省前列。

��绿色经济总量、畜禽饲养量均占全省1/4强,生猪饲养量和肉蛋奶总产量全省第一,鲜食玉米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五谷杂粮下江南”、农民丰收节、鲜食玉米节等,让绥化“寒地黑土”品牌享誉大江南北。

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厕所、能源、垃圾、菜园“四个革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逐步成为现实。

4

取得了城市建设的新进步

近年来,绥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无极无核”的城市格局成为历史。

��“城市双修”“引水入城”“环城林通水系镶嵌广场绿地”,让城市显山露水、透绿留白。

��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区路网、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城市综合体,使城市能级提升、功能完善,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产城人融合田园城市正在崛起。

��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200平方公里,一街一景规划,一砖一瓦累积,打造了多个“国字号”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5

促进了民生福祉的新提升

把百姓民生作为“天大的小事”,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

��坚持压力再大也不能降低民生标准,财力再难也不能减少民生投入,保持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社会公共安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决战全胜的基础上,将利用三年时间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战,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6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新生态

��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推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健全完善政治生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建立《领导干部担当公约》、制定容错纠错免责办法、公开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体现对干部的严管厚爱。

��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制度,实行“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为基层减压降负,将抓落实进行到底,让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解放思想,务实进取

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贡献绥化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记者 |刘博

责编 |乐明

在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