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书展|徐汇阅读马拉松,带选手在行走中阅读老建筑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2019-08-19 09:5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上海书展期间,主会场人流如织,遍布全市的阅读活动亦是每天都在举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和行走都是充实自己的途径。8月18日,“穿越都市·邂逅文脉”2019徐汇阅读马拉松定向赛举行,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都市老建筑阅读体验。100名参赛选手从上海徐汇区南丹路40号原徐汇大修道院所在地出发,阅读了宋庆龄、夏衍、巴金、柯灵、张乐平、草婴等名家作品,随后分组探访包括这些名人故居在内的老建筑。

参赛选手在打卡点之一、草婴书房前合影

2017年起,徐汇图书馆和阅读马拉松以阅读、建筑和人文为基础,打造耳目一新的“穿越都市·邂逅文脉”城市定向+阅马挑战赛,动静结合,同时考验参赛者的体力与专注力。“穿越都市”意为选手需穿越都市的绿荫,亲历文化,感悟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交融;“邂逅文脉” 意为选手需打卡区内优秀历史建筑和文化地标,通过沉浸式阅读感知城市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以及蕴涵其中的家国情怀。

今年的比赛以名人故居为主线,选手们用一天的时间访名人故居、读名人故事,并以“老建筑的故事”为主题用文字记录下当天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活动信息一经发布,就有400余人报名,最终有100位幸运者获得了参赛资格。

持续一整天的比赛从上午8点开始。在位于南丹路40号的徐汇展示厅,也就是原徐汇大修道院所在地,100名参赛选手首先完成了2小时的无手机阅读。

选手们穿行在街道中,探访老建筑

为了制造一个专心阅读的环境,主办方“没收”了所有参赛选手的手机。众人手机在关机后被工作人员用特制的密封袋封闭,无手机阅读期间,任何破坏密封袋取出手机的行为,均被认为挑战失败。

宋庆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夏衍《从<包身工>所引起的回忆》、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柯灵《银海浮沉录》……选手们阅读的是主办方为本次比赛编辑的专用书籍。8万字的内容中节选了巴金、宋庆龄、夏衍、草婴、柯灵、张乐平6位历史人物相关的文章、信件和传记,体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在民族救亡和复兴过程中的思考与行动。

“为了激发选手们的写作热情,其实赛前任务从8月1日就开始了。” 阅马创始人沈阅介绍,在赛前任务阶段,选手们按照要求,通过自由阅读,收集和总结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建立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以及6位代表人物的品质特征和相关故事,为今天比赛日的阅读和探访做了充分准备。

在徐汇区内有2000多幢近代上海各时期各种风格的优秀建筑,其中,不少名人故居集中于此。近年,一批名人故居整修之后重新开放,继张乐平故居、柯灵故居向公众开放后,2019年,夏衍旧居、草婴书房也相继打开大门,成为新的文化地标。经过修缮布展后的修道院公寓则被正式命名为“衡复风貌馆”,向社会免费开放。

选手阅读主办方为这次“阅马”定制的书籍

10:30,无手机阅读任务完成后,100位选手分组开始寻访与6位作家相关的老建筑。在这些作家的旧居中,讲解员为寻访而至的参赛选手讲述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在真实的场景中,从感情上建立起和他们以及过去的时代的联系。每完成一次参观,参赛者都会领取到一枚纪念徽章,镶嵌到纪念奖牌上。

每抵达一处名人故居打卡,就可以获得一枚一枚纪念徽章,镶嵌到纪念奖牌上。 

14:30,当所有参赛选手完成探访参观环节之后,写作环节随之开始。选手们以“老建筑的故事”为题,根据参观体验,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随笔,限时1个半小时。

探访行程结束后,参赛选手以“老建筑的故事”为题,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随笔

“一开始听说要写文章,觉得自己文笔不行,有点担心,但是想挑战一下自己,就报名了。”一位选手表示,“很幸运能参加这次比赛,最后的文章我自己还挺满意的,可能是我这几年写得最用心的一篇文章了。” 另一位选手则很兴奋地表示这次活动对他的本职工作很有启发,“我是从事党建工作的,以前宣传先进事迹,或者革命先辈的故事也不少,从来没想过用这样的形式来激发大家的深度思考的热情。这次比赛让我有了新灵感。”

最后,在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选手们根据不同的随笔分数排名,领取到了金、银、铜三种颜色的最后一枚徽章,在自己的奖牌上拼出一个完整的梧桐叶造型。

完赛的选手会拼出一枚完整的奖章

同时,徐汇区图书馆馆长房芸芳现场发布了“2019徐汇修身书单”,以“致敬经典”“致敬光辉岁月”“致敬伟大历程”为主题,围绕“魅力徐汇”“国学漫谈”“大家风范”“西方文萃”“历史漫溯”,精选25本经典佳作,形成了徐汇特色的修身书单。

“建筑,是可阅读的。”作为已经连续举办3年活动的主办方代表,房芸芳馆长表示,能触动人的深层情感的一定是共通的东西,“我们通过引导,让选手和更多的市民读者能去探寻这些建筑和其背后的人文故事,从而更多元、更立体地让更多人感知这座有温度的城市。”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