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德辉:吕梁神话故事连载79】中阳上顶山之可汗庙传说

2019-08-21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中阳上顶山之可汗庙传说

上顶山,又称“九泉山”,位于中阳县车鸣峪乡的桥则村一带,海拔高度2100.7米,为中阳县境之最高峰。因其有九股清泉喷溢四周,曲水潺潺,环绕林间,水色清香,故得名上顶山。据《汾州府志》(明·万历)、《孝义县志》(清·乾隆)记载,上顶山留有“可汗庙”,但史书无明确设置时间记载,而碑文中有“上殿山尅罕龙王神庙,相传至宋”的记载。从我国历史事件及碑文记载推测,上顶山可汗庙极有可能是西晋时期设置。东汉末期,在民族大迁徙过程中,进入内地的南匈奴族人士,被汉政权安置入山西中西部地区兹氏(今汾阳)境内后,北方少数民族人士就有可能到上顶山一带定居。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8月,匈奴王刘渊在(今汾阳西部)离石造反,自号大单于,称汉王。此后,刘渊一面与西晋部队在并州(今太原)东南一带征战,另一面则选择离石以南无战事之地,谋求建立汉政权王府。在从离石向南转移期间,首先定址于上顶山脚下的开府村。据《中阳县志》记载,“相传,古代兴建平阳府时,曾择址于此,后因缺水而未建,至唐众多村民来此定居后,始定村名开府”。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刘渊汉政权最终定府于平阳之后,便将宗室以亲疏远近按等级封为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功依次封为郡县公侯。上顶山可汗龙王神庙,有一通“大清康熙岁次庚寅年菊月贰拾捌日立”石碑,碑文内写有“勅封伏熙侯”文字;据清《孝义县志·民俗》中表述,可以认定此“熙”为“羲”,由此可以推测,上顶山的可汗庙,应为匈奴汉王刘渊分封在上顶山地区的一位侯首先建立。且此侯冠以“伏羲”之名,由此是否可以猜测,此侯为刘渊分封的功绩最大、能力最强的侯,亦或为第一侯,因为伏羲对人类既有特别的圣德,又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位帝王,可以说再大的封赏莫过于此。

据笔者查阅,在《汾州府志》(明、清)、《孝义县志》(清·乾隆、光绪)中,均无上顶山峰顶龙王庙之文字记载,但在清·康熙甲子年的一通石碑上,刻有“重修上殿山龙王庙碑记”,这说明在清·康熙时,上顶山峰顶的龙王庙,早已有之。龙王是汉民族对其最大神灵之尊称,所以说上顶山峰顶的龙王庙,应是当地汉族人士之所为。一般来讲,古代凡是能够建立庙宇之地,一定是居住着很多人之地。《中阳县志》记载,关于上顶山脚下“开府”村名的由来,可知唐朝初期前,上顶山一带早已是胡汉杂居之地,不过在唐朝初期以前,极有可能是胡人多汉人少,“至唐众多村民来此定居后”《中阳县志》载,当地居民才有可能,亦或说才有能力在上顶山建立龙王庙,此前对龙王神的供奉,或许仅是设立一个牌位而已。当然,在上顶山峰顶修建龙王庙,也是后期来此定居的居民不甘示弱,向可汗庙的挑战。上顶山峰顶也从此形成了龙王与可汗共存共尊的局面。

在上顶山峰顶的可汗庙(龙王庙)院里,现留存有5通石碑,均为重修庙宇时所立。其中,明朝(或清朝,字迹模糊)、民国时各1通,清朝3通,分别为康熙甲子年与庚寅年、乾隆五十四年所立。这5通碑文中,唯有康熙庚寅年“重修上殿山龙王庙碑记”中写有“上殿山尅罕龙王神庙……”文字,对于其中的“可汗”改写为“尅罕”之意,多年来一直是个不解之谜。如果说“尅罕”真有尅制可汗之意的话,那么这就不是一地之事。明崇祯二年时,在地处上顶山与离石之间的四塔村“重修应雨龙王庙记”碑文中,仍有“州治西南十五里许名四塔村者旧有可汗神庙”的记载,“州”即永宁州,“永宁”即离石。这说明。明朝时或晚明时,还未出现尅罕的说法。所以说,“尅罕”不是尅制可汗之意,反之“尅罕”应写为“尅汗”。可以说,“可汗龙王神庙”之名至清朝时,在上顶山地区一直传承着。只不过到了清朝时,很可能民间已不懂“可汗”之本意,也许撰写碑文人并不认识“可汗”二字,仅以当地口语习惯发音,取其谐音写为“尅罕”。之所以如是说,是因为《孝义县志·民俗》(清·乾隆)篇中述:“读字往往认音不辨意,如读‘觉’如‘珏’,于是即书‘珏’为‘觉’;更乱以方音,如‘同’为‘屯’、‘苑’为‘院’之类甚多,贤者亦不免焉”。

宁静致远曰: 可汗,又称大汗、合罕、汗王,简称汗,这是四世纪后北亚民族高级政治体首领的称谓。 汉语译作“可寒”,用为一国之主称号,最早始于公元402年,柔然首领社崘统一漠北自称。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建立的汗国,其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史书称“可寒”,原意是“国王”。 有别于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 魏晋时期,在鲜卑部落,始见 “可汗”之称,最高首领被尊称为“可汗”或“可寒”,夫人被尊称为“可敦”。 此后西北各民族或西域诸国,可汗之称越来越多。 可汗庙集中分布在山西的晋中和吕梁,这一区域在北朝属晋州的范围,有四座可汗庙: 灵石县有两座可汗庙、介休张壁古堡可汗庙和中阳上顶上可汗庙。 古代山西既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区,又是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地区,两者结合,决定了古代建筑遗产带有鲜明的民族多元特色。

【参阅资料】本文主要参阅: 《中阳县志》《孝义县志》(清·乾隆、光绪)、《汾州府志》(明、清)、《吕梁市乡镇志》(下册·中阳县卷)、《中阳民间故事》(贺启亮 编著)以及散见于网络中有关上顶山的一些图文资料等。

作者:解德辉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