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王耀庆谈《耀庆职人访谈录》:在喜欢的职业中追寻自我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实习生 陈莉娜 邓萧玥
2019-08-26 08:33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大多数观众认识演员王耀庆,是从他出演的各类电影和电视剧开始的。他曾参演《失恋33天》《浮沉》等知名内地影视剧,也凭借《创业时代》中的IT精英李奔腾、电影《无双》中的卧底警探获得较高人气。

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他带来首部文字作品《耀庆职人访谈录》,收录了包括林奕华、林怀民、李士龙、陈建骐、钟泽明、焦元溥、田岛征三、北川富朗、桢文彦9位艺术家的创意人生。除了艺术家之外,在同名文化记录短片《职人访谈录》中,他还走访了不少其他职业的人,例如制盐的匠人、捕鱼的海女,甚至还打算未来以一名舞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舞台上。“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大家认定的道理都一样——你必须对自己负责,你必须一直坚持,才有可能做到最好。各行各业,没有例外,我觉得这就够了,很开心。”

在上海书展上,澎湃新闻专访了王耀庆,听他阐述制作《职人访谈录》背后的心路历程。

王耀庆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本文现场图均由澎湃新闻记者程千千拍摄。

【对话】

澎湃新闻:这次你为我们带来的是首部文字作品《耀庆职人访谈录》,能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新书的主要内容吗?

王耀庆:从2016年开始,我和团队策划、拍摄了15集的访谈节目《职人访谈录》,这些节目陆续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这一次用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书籍,使内容的呈现更加完整。我希望能借此让所有的朋友理解这些人对生活、职业的坚持和热情以及人生的看法。

这本书里收录的受访者都是与艺术工作相关,其中包括了北京人艺的李士龙老师;《职人访谈录》的配乐人,古典乐推广人焦元溥老师;云门舞集的林怀民老师;舞台剧导演林奕华;音乐创作人陈建骐老师;假音人乐团乐手,陈奕迅、郭富城演唱会鼓手,同时也是我们舞台剧巡演音效设计师的钟泽明;将近2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专注艺术展览,改变了很多乡村环境的日本知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日本绘本大师田岛征三;日本知名建筑师桢文彦老师,我跟他们畅谈对于职业,对于生活,对于生命的理解,相信对很多朋友都会有所帮助。

《耀庆职人访谈录》

澎湃新闻:你提到了你访谈的九位艺术家,能谈一谈你对具体人物的有怎样的一种选择标准吗?

王耀庆:我一开始的设想是介绍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他们都是素人,可能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和团队一起讨论,觉得还是从大家知道的人入手比较好,这样会更有亲近感。

第一期采访的就是林奕华导演,然后找到了林怀民老师,之后顺着这条路线就踏上了艺术的“不归路”。这毕竟也和我的演员工作相关联,不知不觉地采访了很多跟艺术相关的工作者。在这么多看似不同的窗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对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执着。

所有人,不管在哪个年纪,不管在哪个高度,不管是什么职业,他们只问自己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把这件事情做到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澎湃新闻:你刚才也提到这是第一册,那是不是说明之后还会有第二册,第三册?

王耀庆:对,我是这么希望的,全部应该会有12册。哈哈,但是通常立flag的最后都会崩塌得很快。也许随着我们的职人访谈录一直推展下去,会集结不一样类型的受访者,我希望能给大家看到不一样的选择。

澎湃新闻:平时你有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吗?

王耀庆:平常看的最多的应该都是剧本。除此之外,也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我喜欢这种絮絮叨叨,很口语化又很庞杂的叙述底下,说的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我还喜欢英国作家彼得·梅尔,他的《有关品味》开启了我对于上流社会的想象,我买过很多送给我的朋友们。

澎湃新闻:这次采访九位几乎都是名人,在具体的访谈当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能不能聊一聊做这本书的过程?

王耀庆:在访谈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困难。因为当你跟另外一个人有着相同的信念,对于很多事情有着同样的体悟的时候,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举个例子,我们在日本株洲采访到一位海女,“海女”能够在不背氧气筒的情况下,下海采干贝,打鱼或是采珍珠,她们把这作为一种职业。这位曾经的海女现在海边开一个餐厅,我觉得与她的对话极其精彩,她的话句句都是正能量。

她的职业要靠海为生,看天吃饭,但她从来不以此为苦。我问她说:“如果天天下海不是很累吗?”她说:“这就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像我们这种靠海吃饭的人要去面对的事情。”我们会去很小的地方,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但是他们却会带给我们想象不到的启发。大家如果看这本书,就能够在其中的某一页感受到和我一样的感动。

这本书在出版的整个过程当中,遇到最大困难就是我们要定书名,讨论了非常久,想不到一个好的。当我们决定好的时候,发现别人已经注册了,所以就也不能用了,最后还是决定叫它原来的名字,就是职人访谈录。

但是我们加了一个副标题是游艺的人,大家可能会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指那些在艺术和自我空间里面自由自在游玩的一些人。当你的工作已经不再是工作,而可以闲意游玩的时候,我相信是一个很快乐的心情。

澎湃新闻:采访这么多很酷的职业,你之后会考虑尝试其他的职业吗?

王耀庆:当然会。云门舞集的林怀民老师今年要退休了,他退休之后就会有比较多的时间,所以我打算跟他学舞,明年我就可以以舞者的身份出道了。

澎湃新闻:书中最后一章是你的自问自答,为什么会想到用自问自答的形式?

王耀庆:我希望从别人身上得到对于自己职业的认知,想要知道他们对于各自行业的看法。当然,我对表演行业有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看待敬业,看待坚持,看待热情。

采访完这么多人之后,我认为应该总结一下我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比如,我采访过李士龙老师,我问他表演是什么。而我自己也是一个演员,如果我被问到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我势必也要交出此时此刻对于表演的一个认知。

也希望能通过这个方式来做一个小结,对此前我所做过的事情有一个交代,毕竟也做了一段时间了,应该勉强算得上是半个职人。

澎湃新闻:你一开始对职业精神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大关注,才催生了这本书,为什么会一开始就这么关注职业精神这个话题?

王耀庆:与其说是职业精神,倒不如说我身边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非常幸运,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我们的兴趣。如果能够从事一份喜欢的职业,挣钱其实就是比较其次的部分了,最起码每天都在实现自我,在追寻一个一直渴望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只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现在必须做一个好儿子,必须要做一个好爸爸,必须挣很多的钱,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为符合外界的期望而活,很少有时间问问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也帮助了很多人。首先,别人会因为你的工作而获益,因为你节省时间,这是个高效的工作方式。其次,当你的热情感染了很多人,事情也会往正向的方面去发展。所以在三年前,我们就想介绍这些对自己的工作有热情和兴趣的人给大家知道,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一直坚持下去。

澎湃新闻:在这九个艺术家的访谈当中,是有哪几篇让你觉得印象比较深刻?

王耀庆:职人访谈录本来是想要每个月更新一集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限制了。目前为止,三年我们也只做了15集。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们去采访田岛征三老师,他是一个日本的儿童绘本画家。我在访问受访者的时候,是一个很随性的状态,不会清楚地列出15个问题,请受访者依序回答。而是聊到我感兴趣的话题,就会一直追问下去。比如采访儿童绘本画家,可能首先会提一些类似什么时候开始画画的问题,而不会想到一个对于儿童绘本画家的访问,最后会进行到生与死的讨论。人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生,而最后一件就是死。生无法选择,但是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怎么面对死亡。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是采访之初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顺着聊天一直聊到的。

我问他,老师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是帮助很多病人,用他的绘画,用他的艺术去治疗这些身体、心灵上受到创伤的人。这是因为他自己的身体其实很不好,曾经得过胃癌,曾经面临过死亡的威胁,他知道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所以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帮助更多的人。于是我们就开始聊到关于如何看待死亡,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要怎么过。老师用非常释怀的方式回答我说,他想要旁边坐着美人,大家一起喝着酒,聊聊天,然后他就可以走了。

所以就是这份对于未知的不确定,让我们愿意一直保持好奇心做下去。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会在哪个人身上可以讨论到什么样的话题,这和我们的生命、人生是真实有关的。

澎湃新闻:刚才也听到你好像对电影很了解。

王耀庆:了解不敢当,就是喜欢看电影。因为我在大学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学电影理论,最高的记录是20天在电影院看了37部电影。纪录片、动画片、文艺片、商业片什么片子都看,有一段疯狂的追电影的时间。

澎湃新闻:有没有比较偏爱的导演或者作品?

王耀庆:我有比较偏爱的演员,汤姆·汉克斯的电影每一部我都看。 在导演中,我喜欢朗·霍华德,就是拍《阿波罗13号》的那位。

澎湃新闻:你会在表演中努力模仿汤姆·汉克斯吗?

王耀庆:我如果能模仿得像汤姆·汉克斯就厉害了,他是我的偶像。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