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总是把“我太难了”挂嘴边?这是个病得治

2019-09-08 2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在日常生活中,抱怨自我似乎是快速拉近两个陌生人距离的一个有效方式。即使是对损友而言,也没有什么比说出“你的不开心的事”更让人开心的了。

但是也必须警惕一种人,相处既久后就会发现,他们可能只是单纯为了抱怨而抱怨,于是总是把“我太难了”挂在嘴边,这或许已经成为他确认自我、控制他人的一种手段,他的生命也永远处于某种自我否定、自我消耗的过程中。

只会憎恨别人却无法爱他人

有这样的人,就所有的事情而言,都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接受者的形象,而只有在倾诉自己不满或不幸的事情上才会表现得特别积极。这就是所谓的“憎恨的能量”使然。

这样的人,大概是习惯了认为“自己的人生是悲惨的”,自己是“处在被命运之神遗忘的角落”。这与他们想方设法逃避责任的理由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病人称为“自我扩张型抑郁症患者”。

美国的ABC新闻,曾在早间时段的新闻里播出了长达一周的关于抑郁症的特别报道。其中有几个地方颇有意思。

其一,就是在报道里出现的抑郁症患者中,有外表看上去特别健康的女性。她们虽然在不停地向别人讲述自己的不满或不幸,但身体却是非常健康的。说话声音有力,并且是用一种带有特别的憎意或者说是带着某种敌意在厉声发泄着什么。

总之,这些人并不去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具体的行动,而只是一味地倾诉自己的不满或不幸,因而从外表看来,看不出任何肉体上的疲倦来。

什么都不做、只是一味倾诉自己不满或不幸的人,充其量也只是口头善辩之人。而落实到行动上,则无论是家务事,还是公司的工作,这些人其实都是做不好的。

但是即便这样,一味倾诉自己不满的时候,这些人却如同在进行选举演讲一样,表现出活力十足的样子。

 

可能只是撒娇欲望得不到满足

整天板着脸的人实际上抱有强烈的撒娇欲望。在很多情况下,习惯于整天板着脸的人以及脸上充满恨意的人,都是自身的撒娇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人。

摆着一脸苦相的人,其实在其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请满足我的撒娇欲望吧!”

有些人,如果在想要撒娇的时候却无法做到,就会感到受了伤害。或是撒娇的话语被人拒绝,或是撒娇的态度受到忽视,这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受了伤害。

不管年龄大小,凡是抱有撒娇欲望的人都是很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的。撒娇的欲望,其实并非特指孩子对父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时,父母其实也想对孩子撒娇的。

那些抱有撒娇欲望的父母也是容易在感情上受伤的。比如,对于孩子的某些言行,有时父母会有勃然大怒的冲动。对于孩子稍微一点不顺意的话语,父母有时就会心情大变,想对孩子发火。

为孩子所做的事情,在希望孩子能够感恩时,如果孩子只是说“No,thank you”的话,母亲就会表现出不愉快来。

那些想通过人际关系来满足撒娇欲望的人,并不是单纯出于为对方考虑而去行动的。而是因为想从对方那里听到感谢的话语。那些经常会感觉到空虚、无力的人也是一样。为别人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为了获得对方的感谢。

撒娇的欲望无法被满足的父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可是当孩子对此并不领情的时候,当父母的就会感觉到失落,有时甚至会对孩子大发雷霆。

对于那些想要撒娇的人来说,最生气的事,莫过于想要撒娇的自己却成了别人撒娇的对象。

撒娇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父母,要是为孩子去做什么事的话,那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撒娇欲望才去做的。

例如,有时候为了得到孩子一句赞赏的话——“哇,妈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就特意下厨做点好吃的。但是对此,孩子未必会领情。果真如此,父母就会心生不满,最后总是会责怪到孩子身上。

原来以为会被感谢的事情,最后以期望落空结束。这虽然不是明确地被人拒绝,但是对于那些原本以为会被感谢的人来说,这跟当面遭到拒绝并没什么两样。因此,他们就会感觉受到伤害。

 

惴惴不安只会导致不断的内耗

在工作中,越来越精力旺盛的人,与那些得了抑郁症似的逐渐消耗掉精力的人,二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其差异就在于对自己本性的态度如何,前者遵从自己的本性,致力于自我价值的自然实现,而后者则是违背自己的本性,强迫自己去实现自身价值。那些患上抑郁症的人就属于后者。

生理上长期处于精神旺盛状态的人,在心理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变得愈发成熟。这样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实现型的人。“为神而工作,额头汗亦为兴奋剂”,也是这样的人。

这里所说的“为神而工作”,并不是说是为了取悦身边之人、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而去工作的。

这样的人,其内心坚强之处,就在于没有对自我的过分执著。

“为神而工作”的人很少会感觉到焦虑和压力。这是因为他们会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他们既有活力,也有持久力。

有抑郁症倾向的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其实是在否定自我本性,因此越是努力,越是消耗能量,越是在失去生存的能量。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h Fromm)所说的“精神病症的非利己主义”,指的就是精神病的某种症状。而从表现出这种症状的人身上是看不到爱的踪迹的。因为他们不论做什么事,都期望能有所回报。

与此相关的其他症状,还有抑郁、疲劳、对工作产生的无能感,以及恋爱关系的失败等。弗洛姆认为,“精神病症的非利己主义者”就为上述症状所苦恼。

这些症状的出现,就是他们勉强自己做事、逐渐丧失自我的结果。患有这些症状的人,其内心充满了憎恨感。

那么,为什么精神病症的非利己主义者会表现出这些症状呢?他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活着累呢?那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在做迷失自我的事情,就如同让郁金香的花茎上开出蒲公英的花朵一样,再怎么努力,即便到了天荒地老的那一天,也是无法实现的。

而其他的人都在绽放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其他的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的梦想踏上了旅途。但是,患有精神病症状的人总是在同一个车站徘徊,因此,他们的身上也就表现出上述的各种症状来。

《你活得累吗》

作    者:[日]加藤谛三 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