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融合发展中新闻传播如何变革?多位专家建议坚持内容为本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鹏
2019-09-08 22:2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新闻学是门年轻的学科,已经涉入的领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尚未涉入的领域需要适时开拓。媒体融合在不断推进,包括新闻实务在内的新闻学研究就必须不断跟进,丝毫松懈不得。”

2019年,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系)创建90周年之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刘海贵在其新出版的《新闻实务随想录》中,这样谈及媒体融合发展时期的新闻传播实务问题。

媒体融合发展时期,对新闻内容生产提出了什么新要求?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让媒体产生了怎样的破壁融合?

9月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大学》杂志社等合办的“媒体融合发展时期新闻传播实务变革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建院90周年庆祝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这次论坛旨在解答这些具有时代迫切性的新闻传播实务共性问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这次论坛中多位学界、业界专家在谈及“融合”时最多提及的关键词,是“内容”。

媒体融合是当下中国新闻事业最为迫切的任务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生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媒体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新闻业要发展,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看来,是媒体融合。

米博华表示,“媒体融合是当下中国新闻事业最为迫切的任务,但坦率地说,融合媒体,为什么融合、融合什么、怎样才能融合,学界与业界均不是特别明确。”

米博华认为,当下最需要急迫的任务就是建起一个学界与业界沟通的桥梁,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实操人才培养上,为新闻业务赋能新的知识体系。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作为来自业界的特邀嘉宾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人民日报》调研时提出的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的阐述,是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前瞻性的指导,这也为中国新闻实务改革提供了真知灼见。

裘新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场景在变幻,新闻传播的业务实践、学术研究、课程设置以及传播模式并不能一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技术为支撑,内容是根本

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刘海贵看来,媒体融合时代,更应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刘海贵说道,“当前新闻实务学科发生了重大变革,其深度与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记者摇篮’的复旦新闻学院,理应对这个变革做出回应。融媒体时代我们更应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新闻实务现在是、将来更是新闻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基石。”

值得关注的是,刘海贵还特别指出,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功、看家本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原《南风窗》社长窦锋昌则通过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实务的变与不变,提出自己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考。

他认为,平台在变,采访在变,新闻的呈现方式在变,但人们更应记住的是不变的一面,即基础的文字采写能力、对复杂社会的认知能力、守望社会的监督功能,则一直未变,在融媒体时代适度的理想主义追求依旧值得珍惜。

《南方周末》副主编朱强则以《南方周末》的内容付费工程为例,认为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为《南方周末》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气”,而内容付费工程也印证了他的说法,今年上半年《南方周末》的收入比去年同期收入增长了40%,具有优质内容生产基因的《南方周末》找到了符合自己的转型之路。

此外,新民晚报品牌中心副主任杨江则提出了媒体融合大环境下高校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的隐忧。

杨江表示,媒体融合时代,“内容为王”万变不离其宗。当前在媒体机构人才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最令人头疼的就是缺少内容生产的供应者。当下很多年轻的记者稍微有一些经验、稍微有点内容的操作手法之后就很快离职了。

杨江还表示,当下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有些过于重视技术上的教学,却不重视内容,这个核心问题亟待解决。

澎湃新闻从此次论坛官方了解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建院90周年之际,力图寻求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传播渠道整合与多元、新闻教育提升与跨界、传媒组织转型与创新的解决途径;致力于探究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实践和教育的变革之道,回应在传播技术更新迭代背景下传媒产业发展的实践需求。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