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闻发布会|临夏:感恩奋进七十年 牢记嘱托再出发

2019-09-07 23: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9月6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新中国成立70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临夏专场。临夏州委书记郭鹤立,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围绕“感恩奋进七十年 牢记嘱托再出发 为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主题介绍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布会现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郭锦诗

主持人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 郭锦诗

发言人

临夏州委书记 郭鹤立

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 马相忠

临夏州委书记 郭鹤立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41.9万(常住人口205.88万),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临夏的州情特点,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首先,这里是一个久负盛名的“旱码头”。临夏历史上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享有“西部旱码头”、“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中原农区向西部牧区的过渡地带,背靠兰州、面向藏区,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临夏人成为藏区与内地贸易的主要承担者。

其次,这里是一个独具魅力的“博览园”。临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彩陶王”就出土于临夏,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自秦汉以来就设县、置州、建郡,中原文化、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格局,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中国砖雕文化之乡”。走在临夏的大地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印记。

第三,这里是一个人气飙升的“打卡地”。“打卡地”这个词源于网络,也是年轻人们爱说的。我在这里借用过来,就是临夏旅游业的生动写照。临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既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等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马家窑文化、炳灵寺石窟等绚丽多彩的文化名片,还有占据六项世界之最的和政古动物化石,是回藏风情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胜地。这两年来,临夏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各类景区景点不断上档升级,八坊十三巷、大夏河三十里风情线等旅游新地标人气爆棚,临博会、牡丹文化月、唐汪杏花节采摘节、和政梨花节等节会活动越办越好,手抓羊肉、盖碗茶、酿皮子、甜胚子等特色小吃更是让来临夏的朋友们赞不绝口、回味无穷,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临夏的对外形象和美誉度,一个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新临夏展现在世人面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临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作主成了主人。1956年11月,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开启了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篇章。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民族地区的面貌、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一曲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瘠走向繁荣的华彩乐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临夏的发展特别是脱贫工作,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临夏州视察调研,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作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汪洋主席4次到临夏、3上积石山,蹲点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极大地提振了全州上下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力量。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饮水思源、感恩奋进,负重自强、顽强拼搏,推动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临夏发展同全国一样,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绝对贫困的帽子即将摘掉。

70年来的临夏发展史,就是一直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从最初的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开发式扶贫到精准扶贫,近40年的扶贫历程中,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40多万,这对我们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严酷、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民族贫困地区来说,无疑创下了一个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73.3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6.3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42.2%下降到8.97%,临夏市实现脱贫摘帽,180个贫困村脱贫退出。

二是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

70年来,临夏各族人民积极探索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繁荣进步的历史性变化。与1956年相比,2018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255.35亿元、增长1038倍,大口径财政收入32.34亿元、增长534倍,农业总产值59.7亿元、增长95倍,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增长1280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8亿元、增长292倍。

三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们都说临夏更好更美了。

70年来,党和国家对临夏给予了巨大扶持,帮助建成了一大批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康临高速、临合高速、兰州至永靖一级公路相继通车,引黄济临工程建成通水,临大高速开工建设。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底全州建成区面积达62.1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6.02%,各县新县城拔地而起,临夏市大夏河畔的“三馆一中心”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现代城市的气息扑面而来。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加强,干旱半干旱山区基本实现了梯田化,600多处灌区保证了60多万亩土地灌溉,建成了2万多处农村饮水工程。行政村修通了水泥路,实现了动力电和广播、电视、通讯、网络全覆盖。

四是人民生活极大改善,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建州初期,全州人均收入仅有46元,到去年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20834元和6817元,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了。以教育、医疗为重点的公共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均受教育年限从不到1年提高到8.1年,青壮年文盲率从90%下降到1.32%,办成了自治州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州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看病更有保障了。同时,文化、体育、养老等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群众的日子过得比较舒心、比较幸福。

五是示范创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之花在临夏大地娇艳盛开。

临夏是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年来,我们坚持用党的旗帜团结、引领和凝聚各族群众,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示范创建活动,使“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植根在了各族群众心中。2016年,临夏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现在的临夏,不管是哪个民族,不管是不是信教群众,大家都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浇灌团结之花。

70年来,对自治州的每一次进步,我们都倍感欣慰,对发展中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我们都无比珍惜。我们也深切感到,临夏今天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加坚定了全州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临夏正处在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时隔6年后再次到甘肃视察调研,并在省委省政府汇报会上多次提到临夏,这是对全州上下极大的精神鼓舞。我们将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现场提问

贫困一直伴随着临夏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也一直十分重视临夏的脱贫攻坚。刚才,书记在发布的时候,谈到了临夏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现在到2020年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只剩不到2年的时间,请再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郭鹤立:首先感谢你对临夏的关注,对我们脱贫工作的关心。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就是“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这是1876年,清朝重臣左宗棠写给光绪皇帝奏章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广为流传、引用至今,已成为包括我们临夏在内的陇中这一带贫穷落后、瘠薄困难的代名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临夏的深度贫困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引起了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临夏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摆脱贫穷、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程,临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减贫史、脱贫史。“三西”建设、八七扶贫、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国家方略在临夏发展的不同阶段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对临夏的关心支持逐年加大、力度空前,历届州委、州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团结带领全州上下一直为解决贫困、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接续奋斗,书写着一个个鏖战贫困、荡气回肠的脱贫故事。

令全州各族干部群众铭记在心、难以忘怀的是,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州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东乡县视察调研,沿着陡峭的山路,来到山大沟深的高山乡布楞沟村,访真贫、看真贫,空前鼓舞和振奋了全州上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力量,也让全州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人都不能掉队”的初心使命、强烈担当。在这儿,需要告诉大家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东乡县布楞沟村已经整村脱贫,总书记嘱托的三件事全部实现。汪洋主席调研过的积石山县阳山村、肖家村、芦家庄村和康乐县马巴村,群众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面对“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的形势要求,面对剩余16.38万人的减贫任务,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感恩奋进、真抓实干,滚石上山、背水一战,集全州之志、举全州之力,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了总攻。我们从压实责任入手,从州委常委会做起,带头扛起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层层立下军令状,各级领导干部包抓贫困村,成为“第一村长”,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政策在一线落实、工作在一线推进,带动全州上下形成了尽锐出战、攻坚拔寨的浓厚氛围。从短板弱项入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部署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户籍管理等方面问题冲刺清零行动,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不遮不掩、不推不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年内将基本解决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从持续增收入手,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计,因地制宜发展牛羊养殖、高原夏菜、经济林果、中药材、百合等特色农业,因势利导发展“五小产业”,扶持发展扶贫车间、农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消费扶贫,开展扶贫大培训大就业行动,形成了大产业带动、小产业填补、利益链分红、保险全覆盖的持续增收格局。同时,积极主动对接中央省上帮扶单位和厦门市,拓展深化协作内容和领域,管好用好帮扶资金,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今年厦门市已经落实4.44亿元帮扶资金,厦门恒兴集团与我州永靖县签订总投资30亿元的黄河三峡文旅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以旅游促脱贫、带发展。从坚中之坚入手,针对东乡县的特殊困难,把更多的精力、资源、力量向东乡倾斜,专门出台推动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实施意见》,调整优化县党政班子,选派11名州直部门县级干部、技术骨干和500名优秀年轻干部,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脱贫攻坚一线;提出建设沿河、沿川、沿库、沿路4个经济带,引导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着力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解决东乡民族的发展出路问题。沿洮河经济带东乡段建设项目7月1日正式开工,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搬迁安置、产业配套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有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鼎力相助,临夏一定能够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中央、省委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临夏经济社会发展同全国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进入新时代,临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马相忠

马相忠:和全国全省其他地区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也是临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70年。这70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是历史性的巨变,我这里给大家举两个方面的例子:一个是综合发展指标,临夏去年的生产总值是255亿,1956年自治州成立时只有2500多万,增长了1000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去年是6817元,自治州成立时只有40多元,增长了近150倍。另一个是城乡发展面貌,临夏的通车里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0多公里增加到现在的6800多公里、所有行政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两通”目标,各类学校从170多所增加到2019所、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和有效保障,卫生机构从无到有增加到265家、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家家户户都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7%,农村危房正在历史性的得到消除,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善。

当然,大家也知道,临夏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上这些发展变化更多的是纵向的、是自己和自己比较而言的,但从横向看、与其他地区相比,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在集中主要精力抓脱贫的同时,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围绕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正在全力推动项目带动、产业支撑、民企发展、生态治理、区域联动、城乡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开发八个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这里,我就现在重点在做的一些工作简单给大家作个介绍:

一是破解基础瓶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通道不畅是制约临夏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围绕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抢抓国家支持“三区三州”和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机遇,正在谋划实施以道路交通为主的“十大项目工程”,加快推进临大高速、兰临合高铁、临夏民用机场、永靖至临夏高速、兰州至永靖高速、兰永快速通道改造提升等重大项目,努力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这些项目建成后,临夏发展的基础条件将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对今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二是主打文旅产业。临夏自然风光秀美、文化遗存众多、旅游资源富集,境内有黄河三峡、松鸣岩、莲花山、大墩峡、炳灵石窟、八坊十三巷等有较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发展旅游条件得天独厚。目前,我们把旅游确定为全州的主导产业,按照全域旅游、全季节旅游的方向和“三区域带动、五长廊布局”的格局(三区域带动就是大夏河流域旅游发展区域、以黄河三峡大景区为主的北部旅游发展区域、以和政松鸣岩—古动物化石大景区为主的南部旅游发展区域,五长廊布局就是建设沿大夏河两岸的多彩花海长廊、沿黄河两岸的山水风光长廊、沿兰郎公路的民俗风情长廊、沿太子山麓的生态休闲长廊、观光农业和考古长廊),全面推进旅游通道建设、景区景点提升、品牌节会打造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体育、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全州旅游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连续几年保持了20%多的增速,临夏“旅游热”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省内外的关注。

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临夏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区,也是省会兰州主要的饮用水源地,90%以上的区域是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守护好临夏的绿水青山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牢牢守住的红线底线。我们在全力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严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同时,着眼从长远解决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制定了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循环农业、中医中药、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等十大生态产业,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四是促进开放开发。这些年我们到外地学习考察,发现有许多人容易把我们临夏和宁夏混淆,外界知道临夏的人并不多,这两年有些了解也是由于脱贫攻坚和“三区三州”的缘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临夏对外开放程度不够。今年以来,我们把开放开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八个突破”举措之一,依托“中国光彩事业临夏行”活动、厦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平台,大规模的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对接、产业协作和宣传推介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互办展销节会、加强经贸合作,通过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不断提高临夏的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实现借力发展。

人民网记者现场提问

临夏素有“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美誉,商贸流通活跃,民营经济起步较早,近年来发展的势头怎么样,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马相忠:正如你所说,民营经济确实是临夏的一大特色。临夏历史上就是一个有名的商埠,被称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蕃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素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各族群众顺应时代发展大潮,凭借着善经商的传统优势,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到西藏、新疆、东部发达地区做贸易、搞流通、闯市场,不管是在繁华的大城市,还是在边远的牧区集镇,都有临夏人创业的故事和奋斗的足迹。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先后5次到临夏考察,发出了“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赞叹。

发展到现在,民营经济已稳稳占据临夏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州经济最活跃的因素和稳增长的重要动能。我这里有几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2018年全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8.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1.3万家、个体工商户6.5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386户),从业人员达到25.1万人,民营经济增加值(142亿元)占到生产总值(255亿元)的55%,民营经济税收(10.1亿元)占到税收收入(27.3亿元)的37%,民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税收入、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了清河源、康美、宏良、百益、云发、88啤特果、古河州、华安生物、燎原乳业、兰亚铝型材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

进入新时代,临夏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一个大的历史机遇期,迎来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次就民营经济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自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持续释放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吃下了定心丸。省委省政府也专门出台了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58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等政策文件。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立足临夏民营经济的传统优势和发展基础,在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提出了实现民企发展突破、把临夏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乐园的目标,正在从以下4个方面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最近州上专门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研究出台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8个方面62条政策措施,建立了地级干部一对一联系州内重点民营企业制度,这些政策措施都是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可以说有不少的真金白银。(比如我们把企业开办核准备案时间、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时间都压缩到5个工作日,等等)。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感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对企业最大、最长久的支持。为此,我们把深化放管服改革、特别是优化企业服务作为重中之重,下决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亲清的政商环境,推动政府部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让临夏的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三是破解民企难题,融资难、人才缺、负担重是我们民企反映相对集中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最近我们正在通过与国开行、农发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政银企合作,通过出台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推进大学生进企业服务、加大“两后生”就业培训规模,通过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项目审批一个本子管到底、减少中间环节等措施办法,来缓解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四是推进企业创新,民企发展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身。我们重视鼓励和帮助本地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创新、研发拳头产品、加强组团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像临夏这样一个发展滞后、深度贫困的地区,每干成一件事,需要投入比别的地方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需要一种迎难而上、滚石上山的精气神,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郭鹤立:大家都知道,宋平同志提出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这种精神,在我们临夏广大干部群众身上体现的更为真切。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每干成的一件事、每取得的一个进步,都离不开这一精神的支撑。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我们要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不断开创富民兴临新局面,更需要把甘肃精神不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今年以来,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从州委常委班子做起,从各级领导干部抓起,进一步振奋全体干部的精神、振奋各族群众的精神,努力形成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干事创业、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我们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八进”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各族群众;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以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线,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等专题专栏,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社会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们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作为对干部的最大激励,重点选拔在脱贫攻坚、艰苦地区、项目工程、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的干部,重视选拔年轻优秀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今年以来,州委提拔重用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26名县市党政班子成员、11名乡镇党委书记,提拔18名80后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培养选拔历练干部。大规模全覆盖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把脱贫攻坚政策、金融知识、规划知识、信息化知识、宗教知识作为必修课,使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担负的职责任务相匹配。

我们大力倡导和践行担当尽责、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激励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破敢立,引导干部甩开膀子大胆干、迈开步子加油干,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脱贫攻坚、推动发展、造福百姓上来,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经受历练、成长成才,在与群众同甘共苦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在苦干实干中获得成就感、增强事业心,以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最近,我们州县市各级政府都开通了民生服务热线电话,各县市通过媒体向全社会公布了所有县级干部的手机号码,随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闻民声而动,为民需而行,进一步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部署开展城乡综合整顿整治十大行动,从群众意见大、工作基础弱的问题入手,集中利用8个月的时间,对干部作风、基层组织、意识形态、市容村貌、营商环境和市场秩序、医疗医药领域、社会治安、乡风文明、交通秩序、宗教等10个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顿整治。目前,各领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依法查处了一批民营医院诈骗、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防止骗保套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总的想法就是,通过一个阶段的集中整治,使临夏的干部作风优良、基层政权得力、社会秩序良好、交通顺畅安全、市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健康、文化市场干净、食品药品放心、宗教和睦和顺、发展环境优良,成为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临夏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省2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新中国70年的历程,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马相忠:大家都知道,我们临夏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全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生活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所辖的个8县市中,有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2个自治县。这样的州情实际,决定了民族工作始终是事关临夏全局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平等、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始终是贯穿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条主线。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坚持重在平时、抓在平常、常抓不懈,全力加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少数民族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深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里,我用几个时间节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临夏几个关于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里程碑意义的事情。第一个时间节点是1956年11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临夏回族自治州正式成立,标志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临夏落地生根,开启了临夏发展的崭新历史篇章。第二个时间节点是1997年,按照中央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全州正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了常设机构和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创建活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不断牢固,“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植根在了各族群众心中。第三个时间节点是2013年,国家民委确定我州为13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试点之一,赋予了我们争创先进、示范引领的重大使命,提供了探索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平台。我们把牢创建主题,细化创建目标,拓展创建内容,高起点谋划、深层次推进、全领域开展,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批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15个集体和16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5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96个集体和221名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36个单位、1个教育基地、51个家庭被省上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基地和示范家庭。第四个时间节点是2016年,国家民委命名我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这是国家给予我州的褒奖,也是对创建活动的充分肯定,更是全州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赢得的崇高荣誉。

自治州的发展历程和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的英明正确,充分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也深刻启示我们,做好民族地区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骄不躁不懈怠,再接再厉再争先,继续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向前进,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河州大地绽放出新的光彩、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来源: 甘肃发布(gansufabu)

魅力折桥湾欢迎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