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场投入数亿元的“吉时雨”,滋润了那些最渴望帮助的心田

澎湃新闻记者 栾锴韬
2019-09-11 12:35
来源:澎湃新闻
汽车圈 >
字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评价一家企业,产品或服务是一个衡量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则是更加重要的另一方面。

在汽车行业,几乎所有受人认可的品牌都在开展公益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方面投入颇多。而如今,一个立足本土的自主品牌正在被人广泛地提及,它就是吉利。

吉利汽车近两年来在车市的强势有目共睹,即使是在形势不佳的2019年,吉利仍在前8个月收获了844,278辆的销量,完成今年136万辆销量目标的62%,而8月101,223辆的销量更是环比增长了11%。

消费市场上的强势,更加激励吉利那颗回馈社会的责任心。

近年来,吉利汽车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公益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公益活动被人熟知,比如“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赞助“百人援甘”、“百人援藏”等。其中,“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因覆盖范围最广,也影响最为深远。

9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跟随吉利控股集团社会责任部的脚步,来到了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月华乡的绿荫学校,见证了“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为这所学校所带来的改变与影响。

绿荫学校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全国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地理环境的复杂,导致这里交通闭塞,形同“孤岛”,也造成了这里脱贫难度十分大。而这里,也是最需要得到帮助的地区。

曾有媒体这样评价:“如果将脱贫攻坚比作一个通关游戏,那么四川的凉山州绝对是全S级难度的存在。”而创办于1999年9月的绿荫学校,就是在这样的“地狱难度”下,打造成了凉山州农村第一家办学最早、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绿荫学校校长王荣惠

一手创办绿荫学校的校长王荣惠,曾经是一名公办教师,毕业于师范学校的她曾经在西昌市内一所小学任教,但为了让更多山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她毅然辞职创办了西昌市绿荫学校。办学初期,绿荫学校旨在解决大桥水库移民子女、彝族自由迁徙(流动)户子女读书难的问题,在经历了外人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校舍条件的艰苦、学校开支入不敷出等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下,王荣惠校长顶住了压力,不但将绿荫学校办了下来,还以优异的成绩让这所“贫民学校”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

2010年开始,绿荫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范围,开始重点关注凉山“东五县”特殊儿童(孤儿、单亲、失依、服刑人员子女)及贫困、留守儿童。办学20年来,学校始终不忘初心,以“公益、艺术、法治”为办学特色。低廉的收费,优质的教育教学管理,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取得一次又一次喜人成绩。学校现有学生总计1948人,其中学前班46人,小学689人,初中1213人。学生以寄宿为主,生源覆盖凉山15个县市。生源中98%的彝族孩子,90%以上的贫困面,85%以上的留守儿童,40%左右的孤儿、单亲、服刑人员子女和失依儿童。

女生班挂牌

对于这些特殊困难学生来说,虽然有政府的扶持补助,有学校的费用减免支持,但过分薄弱的家庭经济底子,还是让他们随时面临着学业中断的困境。而如果不接受正规的教育,辍学的他们或将成为半文盲和无技能的打工者,女生还有可能面临过早甚至未成年嫁人的情况,他们的前途、命运堪忧。

为了不让孩子们在求学路上窘迫于学习、生活等必需的开支,吉利“吉时雨”项目组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于2017年与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取得了联系,以员工一对一结对帮扶的形式,认领了30名初中女生,对她们进行为期3年、每人每年3000元的补助,帮助她们顺利完成9年义务教育。

2019年,吉利控股集团计划扩大对绿荫学校的帮扶范围,新增两个班共计120名女生,每年投入约70万元,为她们提供学费、生活费等方面的资助。

女生班

求学费用无忧之后,这些学校离家四五个小时车程、刚刚迈入初中的女生们不再愁容满面,有了与大城市同龄人相似的笑容和快乐。这片来自吉利的“吉时雨”,飘入了她们的心田,给她们带来了快乐与安心。但是,对吉利来说帮扶绿荫学校,只不过是“吉时雨”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却不是唯一。

受帮扶女生家庭走访

自2016年3月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以来,吉利集团在全国10省20地区展开了包括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和消费扶贫等五大扶贫举措,当时计划投入6-7亿元,帮助200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

如今,经过三年多的扶贫实践,吉利通过完善的“党委牵头、基地主办、全员参与”的扶贫工作机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3.7亿元,精准帮扶了超过14000余个建档立卡家庭。而仅仅在四川省,吉利就在2018年投入了1170余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户2400余人,开展农业扶贫项目4个,责任采购农副产品300余万元。

扶贫先要“扶智”与“扶志”,吉利“吉时雨”精准扶贫,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以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思想与因贫制宜的精准扶贫模式相结合,已经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脱贫攻坚干在当下,利在千秋,相信这一场又一场的“吉时雨”,在未来也将飘入更多人家,将爱心带给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殷玥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