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与省委书记合影,来为2019湖南最可爱乡村教师打call | 庆祝教师节⑰

2019-09-12 18: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组织开展评选表彰2019年“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活动,经各市州、县区自下而上推荐申报,评审委员会评定,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研究决定,授予欧正云等20名老师“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称号,谭苏梅等7名老师获得“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提名奖。

9月10日下午,省委书记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会见全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2019年“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部分代表一起合影。

鲜花献给这些乡村最可爱的人。

2019年“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共20人)

欧正云 男,54岁,汉族,中共党员,宁乡市喻家坳中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2年。

他以校为家,担任班主任25年,大部分时间住在学校。 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 他关爱留守儿童,多次帮助解决学生家庭困难,家访路程上万公里。 他利用节假日多次奔走在深圳和宁乡之间,为学校争取奖学资金。 他患有肾病,肾功能已严重衰竭,带病坚持工作14年之久。 多次被评为宁乡市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党建管理先进个人和长沙市优秀教师。

汤信专 男,47岁,汉族,中共党员,浏阳市洞阳镇汤家垅完全小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0年。

他先后在9所学校任教、担任校长。 始终兢兢业业,腿部骨折出院后拄着拐杖坚持工作。 2017年到新邵县支教,不辞辛苦,努力做好支教工作。 他是洞阳镇公益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8年多来志愿服务200多次,6次无偿献血2300毫升,个人捐款和筹措资金数万元,捐资助学近百人。 多篇论文获奖,曾被评为浏阳市“教坛新秀”和教学管理先进个人,4次获浏阳市政府嘉奖。

陈小良 男,45岁,汉族,茶陵县列宁学校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5年。

从教以来,始终任劳任怨工作,2015年他毛遂自荐担起了为4名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的重任,他不怕脏累和路远,坚持周末和节假日到家中补课、辅导作业,帮助料理生活琐事,从不间断,家长们深受感动。 去年他担起了6个班级的科学课授课任务,不怕工作繁杂,认真管好教学仪器。 他先后荣获县优秀实验教师、茶陵县和株洲市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傅小军 女,52岁,汉族,湘乡市壶天中心学校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1年。

她担任班主任和数学、英语等教学工作,还兼管学校音、体、美多功能室,每项工作都出色完成。 她把舞龙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大课间活动,实行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她爱生如子,经常放弃休息为学生做心理疏导,悉心照料留守儿童生活,受到广大家长的称赞。 多次获湘乡市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获得湘乡市政府嘉奖。

刘国云 男,48岁,汉族,中共党员,衡山县贯塘乡贯塘中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1年。

多年来为解决学生困难多方奔走,为特困学生募集救助资金3万余元,他个人为学生午餐捐款近万元。 他始终把教学放在第一位,2017年7月意外摔伤腰椎动了手术,医生要求至少休息3个月,但他20天就提前出院回到学校坚持工作,至今脊柱内还留有5颗螺丝和2块钢板。 他是衡阳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多次荣获市、县、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綦恒柏 男,43岁,汉族,中共党员,衡阳县盘石完全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0年。

2005年主动要求到盘石小学(省农村青少年科技示范基地)担任科技辅导员,全身心投入科技教学,力求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的热情。 近年来,全校学生4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获省市奖励。 2017年学校获全县唯一的“全国人工智能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王桂玉 女,50岁,汉族,武冈市司马冲镇双田九年制学校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2年。

从教以来几次放弃进城的机会,一直坚守在山区。 她视教学为生命,孩子出生三天前才停止工作,以致孩子留下后遗症。 为不影响教学,她把瘫痪的母亲带到学校照料。 她患有颈椎病、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都是利用节假日去医院,从未请过假。 她关爱学生,时常捐出工资为学生解决困难。 曾获武冈市十佳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2018年再次被评为武冈市优秀教师。

廖志华 女,47岁,汉族,中共党员,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实验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6年。

她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多篇论文和多项教学成果获奖。 她时刻把学生疾苦放在心上,多次为单亲家庭孩子购买衣物和学习用品,为学生捐款5万余元,资助10多名学生重回课堂。 还资助华容县一名学生直到大学毕业。 2015年被评为君山区师德标兵,2017年被区委、区政府评定为享受政府津贴教师。

翁日新 女,53岁,汨罗市屈子中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5年。

她积极参与教学课题研究,教学成果显著,论文多次获奖。 她关爱学生,节假日把单亲家庭孩子接到家里辅导、照料。 深夜冒雨不顾山土坍塌的危险去寻找思想偏激的学生,感动了家长。 2015年支教以来,写满14本近百万字的支教笔记。 脚部骨折后让爱人请假陪着去新化拄着拐杖继续上课。 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支教教师,多次被评为岳阳市和汨罗市优秀教师,2018年被评为汨罗市十佳道德标兵。

王进新 男,56岁,津市市白衣镇金林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40年。

从教以来前后带过31个班级,教了2000多名学生,有的一家三辈人都是他的学生。 为改变农村教学环境不懈努力,2012年担任校长后,积极筹集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教学设施改造,建成了乡村小学少有的健康食堂和塑胶跑道。 为节省开支,他白天和施工队一起干活,晚上自己看守材料,不领任何报酬。 曾获得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常德市百姓故事大家讲十大人物、白衣镇十大先进人物等荣誉。

徐晓丽 女,46岁,汉族,汉寿县坡头镇鸭子港中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6年。

她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始终勤奋努力工作。 2003年将自家住房腾出一间,把孤儿和残疾学生接来免费吃住,先后有33名学生住过她家受到关爱,从未接受家长报酬。 她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帮助,为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解决生活困难。 任班主任16年,无一名学生辍学,赢得“妈妈老师”的赞誉。 先后被评为汉寿县首届魅力教师、县十佳师德标兵、常德市优秀教师。

章克俭 男,53岁,汉族,中共党员,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农乐完小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1年。

他先后教过多门课程,始终尽职尽责认真执教。 2009年任校长后,大胆改革管理模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多方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升级改造教学设施。 还解决了教师住房等困难。 他带头并组织教师捐款7000多元,给移民来的困难学生购买衣服和鞋子。 曾获得河坝镇先进工作者和大通湖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李丽萍 女,46岁,汉族,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2年。

她放弃年薪10万元进城工作的机会,坚守在农村教学岗位。 她潜心教研教改,大力推行“二三六”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6篇论文获市区奖励。 她关爱学生,不顾感冒半夜将生病的学生送到医院治疗陪护,曾把腿部受伤的学生接到家里照顾,搀扶上学。 她多次被评为赫山区优秀教师,12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2017年当选为益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黄锦臣 女,47岁,汉族,郴州市苏仙区廖家湾学校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8年。

她女承父业,家中三代人坚守农村教育阵地。 多年来几次放弃走出大山的机会。 为让学生喝上干净水,每天到500米外的地方挑水。 坚持多年护送学生回家,一次遭遇山体滑坡,学生们脱离危险,自己腰部严重摔伤,留下后遗症。 砂土掉进眼睛里仍然坚持上课,眼部红肿直到周末才去医治,视力严重下降。 被评为苏仙区十佳乡村教师和郴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王赛花 女,43岁,汉族,新化县第十六中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2年。

2015年放弃免试到县城名校工作的机会。 精心上好每一堂课,耐心教育好每一名学生。 接手地理教学工作后,提高了教学能力。 她实行创新的“快乐教学法”,地理课教学成效显著,班级文综高考成绩全县第三。 在患咽喉炎的情况下,坚持数月,从未影响教学。 为学生她舍得付出,先后为困难学生垫付费用达5万多元。 多次被评为新化县优秀教师,2018年评为娄底市优秀乡村教师。

唐良云 男,56岁,汉族,中共党员,东安县鹿马桥中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5年。

他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推行了“借助连环画发展语言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效显著。 多年来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23篇在全国征文中获奖,12篇获一等奖; 他所教学生的1700多篇作文在全国20多种刊物上发表,500多名学生在各级作文大赛中获奖。 2018年被评为永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同年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首届“中国好老师”。

杨春启 男,54岁,汉族,中方县铁坡镇锦溪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5年。

多年来一心扑在教学上,任教的几所学校不论离家远近,他都住校,忘我工作。 2016年胃部切除手术出院第二天就回到学校继续上课,被称为“拼命三郎”。 他爱生如子,面对7名留守儿童,他既是校长和老师,又是保姆和家长,多次补贴学生营养餐,坚持数年接送他们上学。 曾被评为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2017、2018年教师绩效考核成绩在全学区前列。

龚 焱 女,49岁,土家族,张家界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4年。

她热爱乡村教育事业,为了不耽误上课,接到父亲病危通知没有离开课堂,痛失了与父亲最后一别。 关爱学生,从学生起床到就寝,耐心细致辅导功课,照料生活,及时解决困难,是学生的全职“妈妈老师”。 为不影响教学,她把年迈的母亲和瘫痪的弟弟接到校舍照料,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受到广泛称赞。 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014年被评为永定区最可爱的乡村教师。

龙金高 男,40岁,苗族,花垣县猫儿乡田湾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2年。

18岁那年从父亲手中接过教鞭,一直“一人一校”坚守在农村教学岗位。 他以校为家,不辞辛苦,自己动手维修校舍、建花坛搞绿化、改善校园环境。 他爱生如子,每天早起晚睡,天冷了一早就在教室燃起炭火,提醒学生添加衣服,学生患病及时端水送药,精心照料。 为了工作不畏病痛,2017年肠癌手术后仍带病坚持工作。 多次被评为乡优秀班主任,2018年获花垣县扎根农村教育优秀人才称号。

彭水旺 男,51岁,土家族,中共党员,永顺县永茂镇九年制学校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0年。

从教以来哪里艰苦哪里去,转战多所学校毫无怨言。 他创新开展了“一帮一”学习结对帮扶活动,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连续13年被评为县教学能手,所教课程成绩排在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他关爱学生,多次为生病的学生垫付医疗费用,帮助解决家中困难。 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州优秀教师,共获10次嘉奖、荣立4次三等功。

2019年“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提名奖获奖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共7人)

谭苏梅 女,52岁,汉族,炎陵县船形乡学校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1年。

赵廷发 男,40岁,汉族,中共党员,湘潭县青山桥镇松柏完全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农村义务教育21年。

伍海燕 女,40岁,汉族,中共党员,新宁县回龙寺镇中心小学高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2年。

邓红月 女,47岁,汉族,桂阳县第五中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8年。

贺腾鹏 男,汉族,娄底市娄新区双江中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3年。

奉建云 女,45岁,汉族,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小金洞乡中心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25年。

胡书刚 男,56岁,苗族,中共党员,麻阳苗族自治县高村镇民族小学一级教师,乡村学校任教35年。

来看两位老师的故事——

拼出来的幸福——记津市白衣镇金林小学教师王进新

7月23日,王进新(左一)冒着酷热进行家访。湖南日报记者 陈惠芳 何国庆 摄影报道

【微档案】

王进新,男,1963年4月出生,一级教师。从事农村义务教育40年。现任津市白衣镇金林小学校长,任教语文、数学。曾获“常德市扎根农村优秀教师”“津市市车胤教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故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王进新,一位56岁的普通乡村教师,用40年的时光,践行着这样的信念。他和他的同事,一点一点拼,一点一点积攒着幸福感,让津市最破烂的村小变成了最美的村小。

7月23日,大暑,天气炎热。记者驱车来到津市白衣镇金林小学。一进校门,忍不住惊呼:“好漂亮啊。”正前方,是修缮一新的教学楼。左边是设施齐全的幼儿园,右边是整洁干净的食堂。绿树如茵。耀眼的阳光下,塑胶跑道格外引人注目。

你会想到吗?7年前,进门看到的是3座高高耸立的祖坟。一到清明,烧纸放鞭炮的人川流不息。祖坟边,搭了一个棚子当食堂,没有围墙,风吹雨打。所谓的幼儿园,也只有几块黑板和一些被淘汰的破旧课桌。

1979年,16岁的王进新高中毕业来到金林小学教书。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待了33年。他感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口号诱人啊,但落实起来,真的难。特别是乡村学校,更难。”

金林小学的转机出现在2012年。这一年,王进新担任金林小学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总管,也是一所学校的希望。他下决心“旧貌变新颜”。

当时,正值撤点并校和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金林小学作为津市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之一,被撤并的可能性很大。但金林村又是人口大村,学校一撤并,孩子们上学就成了大问题。

“留住学校,留住孩子。”这成了王进新最大的心愿。靠什么留住?筹资建校,建一座“新金林”。

为了筹资,王进新变成了一块“牛皮糖”。东奔西跑,向上争取、找企业讨、找乡亲们捐,筹集300多万元。不少爱心人士主动为学校捐赠物资,送来饮水机、电风扇、电脑、电铃、空调……

最让人头疼的迁坟,也解决了。他与村干部一起,跑遍了安乡和津市6个乡镇,找了100多人,多方协商,苦口婆心,终于得到祖坟后人的理解和同意。3座坟墓被迁走。

为了节省开支,他又变成了“守财奴”,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整个暑假,他都泡在工地上。白天当工匠,晚上守材料,干得比谁都多,却分文不拿。

一砖一瓦“拼”出了幼儿园、食堂和宿舍,教学楼、透视围墙、跑道焕然一新,校园铺上了草坪,种上了绿树。金林小学完成了从最破旧乡村小学到津市最美乡村小学的华丽蜕变,顺利通过了常德市合格小学和常德市合格幼儿园验收。

津市白衣镇中学副校长卜涛说:“王校长是一个实在人。为人诚实,干事扎实。没有他这么拼,金林小学也许就不存在了。”

金林小学教的是1至4年级学生。汤幺英全家4口人都先后在王进新手下读过书,大儿子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研,小儿子在白衣镇中心小学读5年级。汤幺英说:“王老师教了几十年书,一直没变。他把学校的事、学生的事,扎在了心里。”(湖南日报 记者 陈惠芳 何国庆)

“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我就不能走”——记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鱼网小学老师黄锦臣

【微档案】

黄锦臣,女,1972年4月出生,汉族,一级教师(中级职称)。在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鱼网小学担任教师28年,先后获“郴州市最可爱的乡村教师”“苏仙区十佳乡村教师”等荣誉。

【故事】

6月底,记者乘车从郴州城区一路向南,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行驶了10多公里,来到了苏仙区良田镇廖家湾乡鱼网小学。

这里是海拔800米的高寒山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条件艰苦。鱼网小学只有10名学生,两个年级,两名老师。记者刚到学校的时候,黄锦臣正在给5名学生上一年级的语文课,她用娴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带领孩子们从《荷叶》这篇课文中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以前学校的学生多,我们老师也多。不过条件太艰苦了,老师陆陆续续走了,学生也渐渐少了。”黄锦臣告诉记者,她刚来学校时,学校是两层楼的土砖房,窗户破旧,到了冬天只能糊上厚纸壳遮风挡雨。而她自1991年从郴州师范毕业来这里任教,一呆就是28年。

“学校条件苦,但黄老师从没让学生吃过苦。”主管鱼网小学的廖家湾学校校长李学文告诉记者。

黄锦臣刚来鱼网小学时,学校还没有自来水,为了给孩子们做饭,老师们要到500米外的山下去挑水。山路狭窄,挑着担子要侧身走。一天早上,由于下雨山路湿滑,黄锦臣一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脚,但她依然忍着剧痛一瘸一拐地把水挑回学校给孩子们热菜煮饭。

鱼网村冬季冰霜时间较长,夏季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学生住得最远的离学校有5公里。放心不下学生的安全,黄锦臣每逢恶劣天气都要自己护送学生回家。

1997年6月11日惊心动魄的那一幕,黄锦臣至今记忆犹新。那天风雨交加,她送学生经过猴古田组路段时,忽然听到“哗”的一声巨响。“不好,可能有泥石流!”黄锦臣又是抱又是推地催促学生们赶紧往前跑,学生逃脱了险境,她自己却顺着泥石流往下滑。说时迟那时快,她飞身抱住了坡上的一棵大树,命是保住了,她的腰却被重重地摔伤,到现在只要是阴雨天腰痛病就犯。“不后悔,幸好孩子们都平安。”回忆往事,黄锦臣觉得很庆幸。

山里穷,为了生计,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2012年,入学不久的邓礼媛失去了母亲,父亲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她与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庭的突然变故,让邓礼媛变得消沉,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黄锦臣送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周末还把邓礼媛接到家里与自己女儿同吃、同住、同学习。在一次绘画比赛上,邓礼媛画了妈妈的一只大手,还附上一行小字:“老师,我没有妈妈了,您拥抱我好吗?”看着这幅画,黄锦臣紧紧地抱住邓礼媛说:“孩子,努力学习吧,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从此,邓礼媛又逐渐开朗起来,学习也进步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良田镇中学。

2006年,黄锦臣的女儿要到15公里外的中心校去读书,校领导为了照顾黄锦臣,打算将其调往中心校任教。消息一传出,许多家长来到村小,恳请黄锦臣不要走。面对乡亲们的苦苦挽留,黄锦臣一咬牙把女儿送到中心校,自己又留在了鱼网小学,全身心投入了教学工作。

28年来,黄锦臣所教的学生有100多名考上了大专院校,走出了大山。“虽然现在学生不多了,但只要有一个学生,我就不能走。让每一位学生读好书,走出大山,就是我的最大心愿。”黄锦臣说。(湖南日报 记者 余蓉)

欲了解最可爱乡村教师故事,可关注阅读原文

来源:湖南省教育基金会、湖南日报

在看点这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