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7位银行高管劲刮头脑风暴:5G时代银行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澎湃新闻记者 郭钰
2019-09-18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建设银行在上海推出无人银行,在北京推出首批5G智能银行;浦发银行在张江推出5G网点,同时还推出业内首个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

近年来,各大银行积极布局“智慧金融”,以互联网化、数据化、开放化、智能化为目标,在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

9月17日,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智慧金融(上海)峰会”在上海举行。各家银行高管就智慧银行的新变革和新挑战展开讨论。

5G时代,银行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

今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5G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的变革。“5G将会构建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生态系统,网络生态连接可获得的数据信息将呈几何级数增长,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无缝对接。”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说。

纪志宏认为,5G赋能金融科技助力新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5G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必将大幅度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和宽度,金融服务将进入智慧金融时代,传统金融在金融机制上向适应新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农业银行为例,农业银行副行长蔡东在此次峰会上透露,农行今年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并于近期专门组建了一支覆盖全行各主要部门和总分行两个层级400余人的数据分析师团队,“目前全行的创新和服务重心正在向移动化和智能化转移。”

蔡东介绍,截至2019年6月末,农业银行网络金融服务的个人客户数已经达到3.11亿,企业客户数达到675万。其中,网络金融客户数中有一半左右来自县域,个人客户在县域以下达到1.48亿,企业客户达到289万。“即使在相对不发达的地方,企业和个人对网络金融服务的接受度都很高。”蔡东说。

招商银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施顺华介绍,2019年是招商银行数字金融3.0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随着零售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招行在不断深化专业能力建设的基础上,坚持金融科技银行的战略。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达到了3.91万亿,同比增长30.33%,占零售理财投资销售金额的69.88%。

智慧银行:银行流程再造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加速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颠覆了传统银行的经营服务模式,“智慧银行"逐渐成型。

国内智慧银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至1996年的萌芽期,呈现的形式是银行卡和ATM机。当时智慧银行主要实现的是存、转、汇等简单操作的自动化,创新模式相对单一。

第二个阶段是1997-2008年,表现形式是网上银行。相比于ATM机,网上银行不仅能突破业务办理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而且智慧化程度更高,服务面更广。成长期的智慧银行是银行线上化转型的初级产物,存在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从2009年至今的10年,国内智慧银行进入成熟期,发展十分迅猛。衍生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纯粹的线上银行,还有无人网点等,不断出现新趋势、新渠道,大幅提升了银行业务的离柜率。2012年,国内银行业离柜交易额924万亿,到2018年已经增长到1936万亿,平均业务的离柜率由过去的不足55%到现在已经接近90%。

虽然智慧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认为背后有相同的三大逻辑,即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内智慧银行升级的关键变量,民众的需求是激发国内智慧银行创新的核心动力,扩大开放是助力国内智慧银行建设的重要力量。

郭莽谈到,智慧银行的建设至少需要更新四种理念。一是客户中心理念,既要为高端客户服务,更要补齐小微企业长期存在的服务短板;二是服务下沉理念,要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思想,运用科技手段,主动跨前一步,打通银行服务与客户需求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数据共享理念,智慧银行的运营要建立在大数据决策分析之上,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将成为智慧银行赖以生存并蓬勃发展的土壤;四是科技前台理念,从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智慧银行将改变科技部门成本中心的角色,更好实现科技创造价值的目标。

郭莽表示,新时期智慧银行的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布局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靠金融同业、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郭莽指出,要营造更好的金融发展环境,为智慧银行的建设提供强有力地支撑,智慧银行建设需要资金,需要人才,需要技术等要素的投入。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欧阳勇则分享了三点关于智慧金融的体会,一是智慧金融的基础是核心系统,二是智慧金融的关键还在于客户的极致体验,三是智慧金融的路径应该是全面的动态优化。欧阳勇说,“因为客户的需求在不断的优化,需求在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技术也在不断的迭代。银行作为智慧金融我们的路径要全面的动态优化。智慧金融不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而是银行在营销、服务、运营、风控等前中台智慧的水平同步提升。”

新挑战:数据安全、隐私边界等新议题涌现

5G时代金融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将更加突出,金融风险的管控更加多维动态和实时,同时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机制亦势在必行,在5G时代信息的渗透性增加,带来便捷享受的同时,新的挑战亦纷至沓来。

纪志宏认为,智慧金融要实现健康发展,需要深入认识并稳妥处理好几个关系。即稳妥处理好多主体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数据开发应用和客户隐私保护、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等多重关系。纪志宏特别提到,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风险,特别是科技方面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网络攻击,以及其他输入性的风险。他强调,防止风险快速传播产生累积和放大的效应,发展金融科技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建立风险防控的体系,保障金融安全。

蔡东指出,金融无论怎么智慧,都改变不了银行金融服务是经营风险的本质,所以必须始终尊重金融自身的内在规律和运行逻辑,始终把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摆在创新首位,要知敬畏,守规则。智慧离不开数据共享,在数据共享过程中,也要特别严格注意客户信息的保密,也要严格遵守商业道德,做好客户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底线。

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认为,智慧金融的情况下风险识别变得更难了,怎么识别数据的真伪,怎么识别模型的准确性,对今天的国内银行都是很大的挑战。黄金老指出,“我们要理解智慧金融有两大风险,第一大风险是数据风险,第二个风险是技术风险。存在着技术风险和数据风险的情况下,我们的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难。风险的管理无非就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衡量和风险的处置。智慧金融的情况下风险识别变得更难了,你怎么识别数据的真伪,你怎么识别模型的准确性,对今天的国内银行都是很大的挑战。”

中信集团原监事长、中信银行原行长朱小黄指出,大数据的运用过程当中,实际上存在一个异化现象。大量的数据公司获取或使用的都是行为数据,通过这个行为数据的实时分析或干什么,为所谓的精准营销等等这部分在服务。所谓精准营销还不如说是电话骚扰,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侵犯了我们的私人领域。

“数据这个东西你如果用在大数据用的太过了,现在法律还没清晰的情况下,引领模式建立在这个上面,建立在我侵犯了一些人的个人单位企业的数据,数据的本质是透明、公开、共享的,但是你共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利用了这个时间差、区域差形成了一个商业模式,因为整个商业模式有效,大家都往这里挤,产生了异化。”朱小黄说。

    责任编辑:郑景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