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德辉:“行走吕梁”游记⑪】红军东征纪念馆系列参观记之二(交口篇)

2019-09-17 19: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交口红军东征纪念馆参观记

交口红军东征纪念馆,坐落于桃红坡镇大麦郊村的正中央,建筑在一个叫“城门里”的宅院里,依山傍水,座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结构为明清时期的三进四合院窑洞式建筑,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晋西民居建筑,修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原是大麦郊一家任氏地主的宅院。纵观整体院落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平分,南北长40.7米,东西宽35.3米,共有窑洞37孔,房屋18间,是一处古朴典雅的三进四合院落。设计独特,依山就势,布局紧凑,建筑精美,保存较好。古人将山坡整理成不同层次的三个平台,一个平台一进院落,层层递进,一院一景观,上下院有机结合,自成一体,平台下层为四眼普通窑洞,上层为木结构建筑,内部有简陋的桌椅陈设,极具晋西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特点,高雅秀丽,错落有致,颇为壮观,令人惊叹!

走近东征纪念馆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楣上悬挂的醒目的杨尚昆同志题写的“红军东征指挥部旧址”匾额,驻足欣赏,令人敬仰。走进大院内,环顾四周,这是一处三进四合院:一进院北正中的窑洞是毛泽东旧居,南房是政治局会议会址,左右窑洞是警卫部队的住宅,已作为陈列室,存放着红军东征的一些资料和实物。东西各有三间厢房,是其他领导同志的住处。二进院为警卫部队驻扎,西窑洞为彭德怀、杨尚昆旧居,东窑洞为林彪旧居,北窑洞楼上二层为电台。在大院厢房上建有阁楼与四周高墙相连,是大麦郊村建筑物的制高点,站在这里可以远眺近望。登斯楼也,大麦郊新村新貌尽收眼底;登斯楼也,寻找红军的足迹,静静地驻立阁楼一隅,将缅怀与敬仰浅浅铺开,虽风烟早已散去,但在季节的葱茏里,在悄然逝去的年轮中,我仿佛能听到当年那隆隆的枪炮声、战马的嘶叫声,也仿佛看到了耀眼的五星军帽、飘扬的五星红旗......

1936年2月21日,党中央为建立和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红军有生力量,毛泽东率领红军东渡过黄河,2月26日毛泽东率领总部机关经石楼义牒、东石羊,于3月2日到达交口水头。3月3日,毛泽东率总部从交口县后水头出发,路经交口、腰庄、辛庄、高庙山、山底、桑后峪、南河里等村,徒步行程70余里,顺利到达了大麦郊村。3月8日,毛泽东在一进院南厅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和各军团首长及中央其他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毛泽东全面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及时调整了东进抗日的战略部署,同时还部署了“兑九峪大战”作战计划。这次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在兑九峪一带打一场大战,一举重创阎军,从而扫清东进抗日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为红军东征胜利作出重大的英明决策,也是红军东征走向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交口红军东征纪念馆和东征总指挥部旧址,记录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东征那个宏伟壮阔的历史壮举:2月25日,东征红军取得了关上(今中阳县)、蓬门(今隰县西北)之战大捷,击溃了晋军在吕梁山区设置的“中间阻碍地带”,取得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地位。红军1和红15军团两大主力在孝义县大麦郊村(今交口县桃红坡镇)胜利会师。3月8日,红军主力在长达10公里的兑九峪谷地布下了一个三面埋伏的袋形阵地,静候敌军自投罗网。9日,晋军左右两翼摆开决战架势,企图在兑九峪一举全歼东征红军。3月10日凌晨,兑九峪战斗打响之后,毛泽东经大麦郊、西宋庄、赵圪垛、城北沟范石滩行程30多华里,到达兑九峪会战的前沿阵地郭家掌村,当时毛泽东就住在郭维喜家楼院正中窑。我军指挥部设立在郭家掌东面的金斗山上,毛泽东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几十里长的山沟里,到处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此次战斗歼灭敌人两个团以上,成功的将敌人阻击到兑九峪以北。兑九峪之战,使敌我形势发生了变化。3月12日,毛泽东在大麦郊主持召开了红1和红15军团团以上领导干部会议,部署了下步行动计划。会议决定:以红1军团并指挥第81师为一路(后称“右路军”),向霍县出击,尔后沿汾河和同蒲铁路南下作战,伺机向晋东南发展;以红15军团的第78师、第75师主力和军团直属队为一路(后称左路军),向灵石佯攻,掩护主攻部队的南下行动。3月16日,红15军团率先行动,围攻灵石县城,作出了包抄汾、孝之敌,突破同蒲路之态势,掩护红1军团向南行动,于3月18日凌晨,从灵石县文殊原、北庄一带进入介休县义棠镇郭壁、师屯南、师屯北地区,从虹霁桥强渡汾河,歼灭了设在白秃山的敌晋绥军第141师1个连,占领了义棠火车站。红1军团于3月18日攻占南同蒲线枢纽—南关车站,将同蒲路拦腰斩断,而后星夜兼程,长驱向南,包围洪洞、赵城,奔袭临汾,于4月1日攻占了襄陵县站。红15军团穿越同蒲铁路,突破汾河堡垒防线,转战汾阳、孝义,围困交城、文水,先头骑兵连抵达晋祠、小店,直逼太原。红军所到之处大力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积极筹款扩红。从3月中旬到4月底,短短1个多月时间里就筹款40万元,扩红7000余人,组织地方游击队20多支,创立了2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播下了抗日的革命火种。

红军东征在中华民族解放历史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走近这个革命遗址,观赏品读,感悟领悟,我认为最好最实际的行动,就是要缅怀红军东征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红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共产主义的必胜信念,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拼搏,勇于奋进,敢于胜利,为中华民族求解放谋幸福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就是要把红军东征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峥嵘的岁月锻造着辉煌的历史,不凡的年代铭刻着难忘的回忆。红军东征的战火硝烟,虽已飘逝81年了,但其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如同深窖的老酒,日久弥醇。我们对红军东征的纪念,不仅是她完成了“扩红、筹款、赤化”三大任务,而是根植于交口人民心底的那种对“红色”眷恋的情结、对革命历史的深切缅怀以及对红色遗迹的敬仰。诚然,吕梁虽不是革命圣地,但也是革命重地。交口是沟通晋西南的重要通道。红军东征军的到来,交口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那拥军、爱军、参军的军民鱼水之情让人缕缕回味。红军东征这段历史,是交口人民亲身经历的历史。她虽不是最輝煌的历史事件,但深深的印记在交口人民的心中。2012年电视剧《红军东征》的上映,使纯朴的交口人民对足下这块土地更加爱恋,对这段不平凡的历史更加追寻,更增添了交口人民对红军东征历史的回味、追踪、爱戴。因为东征精神已成为交口精神的渊薮,掘之不尽,永葆着灿烂的青春。重走东征路,参观路居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秉承遗志,发扬广大,让东征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一路前行。

作者:解德辉

长按二维码,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关注

吕梁市新闻办官方微信“吕梁发布”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