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专场发布会实录来啦!

开封发布
2019-09-17 1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9月17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开封市农业农村局专场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磊以“乘风起航,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伟大梦想”为主题作发布并回答新闻媒体提问,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谷贵勤回答新闻媒体提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鹏主持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开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磊:

开封市农业比重大、农村地域广、农民人口多,农业农村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封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显著改善,新中国波澜壮阔建设的70年,也是开封农业由弱到强、农民由贫穷到富裕、农村由萧条到亮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7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全面铺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全市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开封市委市政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启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201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价格)达到450亿元,比1978年增长100倍;比1949年增长260倍。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93元,比有统计以来的1984年(321元)增长41倍。

一、农业生产实现巨大飞跃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跨越。2018年我市粮食平均亩产量374.7公斤,是1949年的(48公斤)7.8倍,是1978年(95.8公斤)的3.9倍;2018年我市粮食总产量30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6.3倍。比1978年增长了3.6倍;2003年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2018年,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

二是农产品种类获得极大丰富。建国初期,我市农产品种类以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为主,品种相对单一,花生、蔬菜、瓜果等面积小、种类少。一直以来,全市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花生、大蒜、西瓜、胡萝卜、辣椒、花椰菜等经济作物。目前,我市花生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第三位, 2018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150万亩,产量5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0倍;比1978年增长了45倍。开封大蒜面积和总产均居全国第二;开封西瓜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

三是产品品质结构实现深度优化。十八大以前,我市农业以增加产量为主,十八大以来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我市以“五优四化”为重点,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加快我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四是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320万亩,彻底解决了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

二、畜牧、渔业呈现大幅增长

一是畜牧业由弱到强,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新中国初期,全市畜牧业家畜匮乏、疫病流行,通过实施防疫检疫等政策,畜牧业生产能力逐步恢复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封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高,畜牧业成为开封市农业支柱性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牧原股份、皓月集团、禾丰集团等国家农业龙头企业纷纷落户开封。形成了以中原皓月为中心的肉牛产业集群,以伊兰牧业为中心的肉羊产业集群,以牧原为中心的生猪产业集群,以禾丰为中心的肉鸡产业集群,全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猪调出基地,全省肉牛肉羊生产基地,全省沿黄滩区奶业核心生产区。

二是水产业蒸蒸日上,健康养殖与生态保护实现有序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及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大力推广生态养鱼、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等,目前我市12家健康养殖示范场共13000亩,占全市养殖面积20%。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不同层次的龙头企业群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特色生产基地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布局,过去“公司加农户”的单一运行模式已向“龙头企业加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加农户群体”等多种模式发展。扎实开展了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等行动,目前,已经认定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22个,220家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34.3亿元,带动农户致富133.1万户;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金杞、包公、双鱼等品牌享誉省内外,“通许小麦”通过省级评审,杞县大蒜等14个农产品品牌入选2019年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彰显

近年来,全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三清一改”“五必治一提升”活动,完成庭院整治1万余户、农村户厕改造22.8万户,清理坑塘沟渠3000余千米,清除各类垃圾500余万吨,乡村道路、村庄林木绿化率分别达到72%和31.4%,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3230公里,创建美丽宜居乡镇30个、美丽宜居村庄108个,被评为2018年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省级达标市”。兰考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被省政府隆重表彰,张庄村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西姜寨乡获得“河南十大最美乡村”称号。

五、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谱写开封农村发展新篇章

2018以来,开封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逐步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要求,把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实际,精心谋划,全面部署。

明确了“一十百千”重点工作思路。确定了“一十百千”工程,在示范带动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十百千”具体指:兰考一个示范县、十个示范带(1个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9个县区示范带)、一百个示范村,一千个整治村。乡村振兴“1+6”示范带取得阶段性进展。示范带围绕1个实施乡村振兴的总战略,持续推进规划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整治、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改革创新6个方面的示范探索。成立了国企加民企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解决“合理合规使用土地”问题,推广“青创”模式,倡导青年返乡创业,探索“谁来建设”的新模式。目前,规划已基本完成,先期启动的3个试点片区,其中朱仙镇以“文化旅游”为主题,主打“千年古镇”品牌。西姜寨以“田园风光和孝贤文化”为主题,主打“大美西姜寨”品牌,建立了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美丽田园乡村、传统手工业作坊展示区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片区。余店村靠近城市,以美食和民俗文化为主题,主打“民俗余店”品牌,发展城市近郊游,余店民俗文化村获首批“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我市“1+6”示范带建设模式受到人民网、光明网等40多家中央级、省级媒体组团采访。

70年矢志不渝, 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桑巨变,从1949至2019的70年里,开封农业农村发生了感天动地的巨变,开封农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回眸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现代化,推动开封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真正使开封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续辉煌新篇章。

开封电视台记者: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等文件、会议多次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想请问开封市近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下步如何更好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鹏:

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

开封是农业大市,自然资源丰富,是小麦、玉米、花生、瓜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区,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市属杞县、通许县、尉氏县、祥符区均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8年更是单产、总产创历史新高,花生、大蒜、果蔬等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全市农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为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市提出“保粮食、减玉米、促五优”的工作措施。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在沙薄旱地逐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近三年累计调减了玉米面积近76.86万亩,并大力推广加工专用型、饲用专用型、鲜食玉米等优质品种。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大蒜、优质果蔬等优质农作物,目前,优质专用小麦突破50万亩,优质花生面积达190万亩,优质大蒜、优质果蔬均超过百万亩。

主要开展的工作

为做好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1.提高政治站位、狠抓粮食生产。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通过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扩大间作套种面积等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左右。二是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2019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7万亩,到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三是集成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实现藏粮于技。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粮食等作物均衡增产和可持续发展。

2.做优做强优质专用小麦。加快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的推广力度,着力打造开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尉氏县东部、祥符区东南部、杞县中南部,通许县中南部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推进优质专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实现优质优价。2019年在尉氏县和祥符区分别投入400万元分别打造1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市政府在杞县和通许县分别投入50万元,各打造1个优质专用小麦万亩示范方,示范带动全市优质专用小麦发展。

3.做大做强花生产业。一是稳定和扩大优质花生种植面积。采取春地膜,小麦与花生套种或麦后直播花生、春菜-花生等模式,适当扩大花生种植面积;二是加大高油、高油酸花生品种推广力度,引导高油、高油酸花生成方连片种植,提高我市花生产品竞争力。

4.打造无公害品牌,以高品质引领大蒜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广脱毒大蒜、早熟薹用大蒜等优良品种,引领品种更新换代;二是开展病虫害综合统治。打造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提升我市大蒜生产竞争力;三是拓展国际贸易和就地加工。2019年在杞县投入400万元,建设万亩大蒜生产示范基地,引领全市大蒜产业做优做强。

5.做优做强果蔬产业。一是重振开封西瓜雄风。打造我市早熟、极早熟优质西瓜基地;打造中晚熟无籽西瓜基地,以尉氏县、通许县麦瓜套种为主,主打无籽西瓜品牌。二是做强蔬菜产业。通过政策引领在全市打造30万亩辣椒、20万亩胡萝卜、17万亩大白菜、11万亩花椰菜、10万亩马铃薯等蔬菜生产基地,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

大河网记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文)下发后,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落实,请问,市农业农村局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牵头部门,是如何协助市委市政府推动这项伟大工程的?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磊: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后,开封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紧扣省委节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规划先行、试点推进、模式探索、特色彰显”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市委、市政府通过充分调研,编制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在战略定位上,着力打造“三区一样板”,即“三起来”“三结合”建设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沿黄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大都市区乡村振兴样板。在战略路径上,深入实施“1852”发展路径,“1”即突出“一个引领”,就是把“一十百千”示范建设作为全市乡村振兴的核心引领。统筹推进1个示范县(兰考县)、10个示范带(1个全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和9个县区示范带)、100个示范村、1000个整治村建设。“8”即实施“八大行动”;“5”即抓好50项重大工程;“2”即总投入规模达到2000亿。在结构布局上,着力构建“四带串十片领全域”。

二是注重发挥“一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以“一十百千”为主要抓手,统筹推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由市委市政府直接抓的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共涉及两个区、两个乡镇和一个涉农办事处,包括14个村和1个居委会,占地面积是56.69平方公里,覆盖人口是3.48万人口。其中余店村、西姜寨村的核心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并初见成效。朱仙镇核心区五纵五横十条道路、岳庙广场、民宿、运粮河河道等先行试点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同时兰考县作为示范县,2018年被评为河南省的乡村旅游示范县,也初步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大胆探索,成效初现。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市乡村振兴“1+6”示范带在规划引领、产业融合、环境整治、文化振兴、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的建设模式,盘活了沉睡多年的乡村闲置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新业态,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深得百姓拥护,实现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景和目标。最近中央电视台和农民日报,包括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对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进行了报道。在西姜寨村采访的时候,农民们都深情地说,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使我们的农村有味道,更像农村。但是跟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农村是封闭的、落后的,到处脏乱差。现在农村是现代化的,比如说开港大道沿线部分村庄,逐步实现了通路、通电、通宽带网、通燃气、通自来水、通污水管网的“六通”。所以老百姓对我们推进乡村振兴,都很支持和赞成。在整个开封乡村振兴“1+6”示范带的引领下,全市其它九个县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也正竞相启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这一庞大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早日让开封的老百姓享受到乡村振兴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成果。谢谢。

开封日报记者: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绝大多数来自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请问目前我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鹏:

正如这位记者所言,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绝大多数来自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吃得是不是优质、安全、绿色、营养,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质量兴农战略,认真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狠抓突出问题治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在国家、省、市级监测中,我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近两年更是达到了99.3%,高于上半年全国97.2%水平2个百分点,“瘦肉精”及高毒农药等禁用物品检出为零。标准化、绿色发展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农业从业者发展优质、绿色农产品热情得到激发,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知名品牌创建,获得国家无公害、绿色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达到400个、居全省第一方阵;开封菊花、杞县大蒜、贾鲁河鸭蛋等14类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一;一批像“一见钟情”花生乳、“金杞”面粉、“雏牧香”猪肉等产自开封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品牌的优质安全农产品走向市场,摆上了百姓餐桌。

我们主要是采取以下做法:

一、坚持不懈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推进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全市建立和完善了西瓜、菊花等12个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修定各级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15项,创建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8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8个,获得省级区域品牌5个、省级企业品牌4个、省级产品品牌22个、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6个。

二、全面加大加强执法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们加大日常巡查力度,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期等制度。加大抽检监测频率和密度,上半年监测农产品生产及市场环节近1.4万多个批次。严格执法,对不合格产品一查到底,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的原则,涉及违法犯罪行为,会同公安等部门严打。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5400家次,查处22起,责令整改105起安全隐患,严防、严管、严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三、千方百计推进追溯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检疫合格证追溯系统及农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实施生鲜牛乳全程监控,开展以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试点,已建成94个,将要新建28个,以点带面,普及农产品追溯管理,让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让消费选择可识别。

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创建,全面提升生产基础。2017年,我市正式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产方与监管部门共同发力,社会各方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持,持续加大农产品监管、监测、执法能力和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质量安全基础,有效地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保障老百姓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是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的神圣职责,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70华诞!

河南经济报记者:

当前全市各县区、各乡镇都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度开展厕所革命,请问,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抓总部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有什么现实意义,有哪些部署要求,目前工作成效如何?

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谷贵勤: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第一场硬仗,事关广大农民的根本福祉。近年来,我市通过 “小城镇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清洁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来看,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很不平衡,与城市相比还是明显落后的,“脏乱差”问题在一些村庄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针对这种状况,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抓总部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一、抓实责任落实。为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按照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制定了《开封市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汴农领办〔2019〕10号),出台了《开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十大工程绩效考核办法(试行)》(汴农领文〔2019〕3号)。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迅速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二、抓好示范引领。启动“一十百千”示范工程( “一十百千”示范建设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是一致的),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村,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让基层干部群众学有榜样、干有遵循,以点带面,全面铺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厕所革命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为了快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进展,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今年的户厕改造任务,市领导带队在祥符区、尉氏县、龙亭区的示范村相继召开了两次现场观摩会,给各县区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查找不足、借鉴经验的平台,助推厕所革命工作顺利推进。

三、强化督导考核。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考核评比组,按照《开封市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户容户貌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汴农领办〔2019〕10号文)从今年6月份开始,每周一次对全市各县区、各乡镇“两貌”整治提升工作持续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在每周的全市三大攻坚战视频交办会上进行交办。并按照检查结果对县区和乡镇进行奖罚。对每次检查评比活动获得第一名的县区给予50万元的奖励,排名最后一位的扣罚县(区)财力20万元;对排名前4名的乡镇各奖励资金10万元,排名最后一位的乡镇扣罚财力5万元。对连续两次排名最后一名的县区、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及电视问政。截止目前,检查评比活动已经进行了9次。通过评比检查活动极大的促进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扎实开展。

四、抓好宣传发动。在工作中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农民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的自觉,从老百姓身边的扫地小事抓起,引导教育群众把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成为一种习惯。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同时,通过会说话的墙体绘画、卫生文明户评选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村民整治环境的积极性。

五、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市财政两次下拨县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融资资金5个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农村户厕改造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目前正在谋划第三批融资资金10个亿,准备用于示范村、大非村的基础设建设和两貌整治提升。中央、省、市对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村也进行奖补,目前已经下拨奖补资金6000多万元。同时,各县区也在积极筹措资金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倾斜,农民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市委、市政府对我市人居环境整治的决心和信心很大,一定要把这件伟大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让群众满意。

开报集团全媒体记者:张仲鹏

图片:开报集团全媒体见习记者 陈文慧

编辑:艾勒虹

值班编委:娄旭明 文章已于 修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