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文学艺术奖|陈少云:一辈子交给舞台,为戏而生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9-09-23 17:48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在2014年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评选中,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获得了杰出贡献奖。时隔五年,今年71岁的陈少云再次获得了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的殊荣,与王文娟、何占豪、周慧珺、黄宗英这四位艺术大家共同获得这一上海文学艺术领域的至高荣誉。

作为当今京剧界的麒派掌门人,陈少云是公认最能体现京剧大师周信芳表演特色和演剧精神的当代名家。他也是当今京剧界屈指可数还在舞台上活跃着的麒派老生。

麒派是由一代京剧宗师周信芳创建的南派老生重要流派。京剧界常有“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之谓。上海是麒派艺术的发源地,但很长时间都面临着麒派艺术后继无人的局面。

陈少云生活照

陈少云1994年借调到上海主演《狸猫换太子》,两年后正式进入上海京剧院。20多年间,陈少云前后创作了七八部新创剧目,传承发掘了二三十出麒派传统戏。作为当今麒派艺术的首席传人,陈少云扛起了传承麒派艺术大旗,悉心培养年轻一代,将多位麒派弟子收入麾下进行系统传承,担任“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主教老师,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麒派经典剧目,使“麒派”艺术得到有序传承。

陈少云不仅艺术造诣深厚,其艺德人品更是众所周知无人不赞。几乎每一个认识陈少云的人,都被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风范感动。

陈少云曾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上海第六届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等奖项以及 “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文艺家”等称号。

陈少云舞台形象

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外朴内秀”的的表演风格

陈少云出身梨园世家,曾经拜师于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大师的儿子周少麟,成为麒派正室弟子。1994年,为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大师百年诞辰,当时已经是梅花奖得主的陈少云作为“外援”被借调来沪,在新编连台本京剧《狸猫换太子》中饰演陈琳,得到了广泛赞誉。1996年,已经年过五旬的陈少云离开了湖南京剧院,正式进入了上海京剧院。就在当年,因为陈琳一角,陈少云第一次捧回了白玉兰主角奖。

来到上海的陈少云在继承发扬麒派传统戏同时,不停地以麒派表演艺术进行全新的人物创作。1999年陈少云在北京主演了贺岁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该剧导演林兆华当时和制作人说,你要不请这个人演刘罗锅,你就请别人当导演。陈少云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极具喜感的京剧人物,当年就获得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榜首。此后,陈少云又挑战了轻喜剧《东坡宴》、抗战题材的《驼哥与金兰》,无论是潇洒的文人还是复杂的小人物,他都能信手拈来极具个性。

陈少云饰演萧何

2004年,作为向周信芳大师诞辰献礼的剧目,陈少云主演了上海京剧院的新编大戏《成败萧何》,在剧中,陈少云继承了麒派艺术唱、念、做、打的一系列特色,在身段、台步、髯口、水袖上都有自己全新的设计,同时还在《成败萧何》的表演中大量借鉴了话剧技巧,发展了京剧的表演。该剧再一次摘得了国家舞台精品工程榜首。而陈少云也因此剧再次揽下包括白玉兰主角奖在内的所有奖项。

从艺60多年来,陈少云在近百出传统戏、新编历史剧以及现代戏中,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栩栩如生,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戏曲舞台形象。

陈少云在艺术上执着于京剧麒派艺术的表演创作,在继承麒派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还秉承了周信芳的演剧精神,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精神融入到剧目的创排和演出过程中,形成了“外朴内秀”的独特的表演风格。

陈少云的舞台生涯中,一共演了十几出新剧,这在京剧演员中都极为少见。而难得的是,他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被认为是“千人千面”的麒派老生。

陈少云说,事实上,不断创新正是周信芳最重要的演剧精神,周信芳生前就是不断创造新的角色,并且在表演中融入时代感。新编剧其实就是和自己在搏斗,必须从传统程式中寻找出新的语言,来完成人物的塑造。这些年,他最大的体会就是,流派应该为人物服务,在舞台上,演员应该演人物,而不是演流派。

重振麒派艺术大旗,推动麒派艺术人才培养

在陈少云来上海前,上海几乎已经没有了唱麒派的老生。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周信芳的麒派表演艺术对演员的要求极高,甚至可谓苛刻,不仅要求有个头扮相,还要有嗓子、有武功基础,甚至要有内心体验和外形表现,对表演的分寸有极高要求。也因此,很长时间,麒派艺术几乎没有传人。

2008-2009年,上海举办了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用以推动麒派艺术人才培养。此后的2010年至2014年,再次启动了“京剧麒派人才培训五年计划”。近来来,陈少云一直担任“周信芳艺术传承研习班”主教老师,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麒派经典剧目,使“麒派”艺术得到有序传承。经过几年间手把手地教戏,陈少云收下了鲁肃、于辉、郭毅等学生。

对于麒派艺术的传承,陈少云说,除了不断创造新的人物、排演新编剧目,他也希望能够整理一些周信芳曾经演过的传统经典剧目,通过文学整理和改编,更加贴合时代,让学习麒派艺术的年轻演员来演。

“周大师当年留下了600多出剧目,除了现在常演的《徐策跑城》、《清风亭》、《四进士》等等,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剧目,比如《文天祥》、《澶渊之盟》等,还有很多连台本戏和公案戏,都很好看。如果能整理出来,既丰富了麒派剧目,也让年轻演员对麒派艺术有更好的继承。”

让陈少云高兴的是,这些年,因为他不断地演出麒派剧目,用麒派的演剧精神创作,全国喜欢麒派的观众正在不断增多,学麒派的票友也越来越多。

2017年,陈少云主演的新编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被拍摄成3D全景声京剧电影,陈少云表示,这部电影是“麒派”艺术传承的一部分,也是向周信芳大师的一次致敬,作为麒派传人的他深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来引领更多观众走近、了解“麒派”艺术。

生活没要求演戏不要命,为戏而生

陈少云是出了名的“演戏不要命”。 虽然已经囊获了几乎艺术家所有的荣誉,但古稀之年岁的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为后辈提携演出,更是有求必应。

2017年,陈少云甚至在断了三根肋骨的情况下,又跪又唱演完了全剧。当时,为助阵花脸名家安平的《黑旋风李逵》时,有一个“抢背”(戏曲表演里一种有较高难度的跌扑动作)。本来,演员可以用更轻松简单的动作完成剧中情绪,但向来不偷工减料的陈少云不仅完成了“抢背”,而且当天还翻得特别高,但因为配合不慎,倒地时整个身体压到了肋骨。尽管剧痛立刻袭来,但陈少云还是完成了接下来一个多小时情绪极其激烈的戏份。

直到几天后去医院拍片,陈少云才发现已经断了三根肋骨。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确诊骨折后,这位70岁的老人瞒住了所有人,依然去参加了一个讲座,陈少云当时对夫人杨小安说,“讲座是很早定好的事情,不要麻烦人家变更”。在去讲座路上,他和比他年长7岁的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含蓄地表示,“我最近摔着了一下,等下讲座演出时你们尽量不要拍打我”。

陈少云跪着排戏

第二天《奇双会》一剧的排练现场,他坚持跪着排戏,完成了所有动作。事后,蔡正仁才知道陈少云骨折的情况,一时语塞,在排练厅对着陈少云说不出话来,只能连连反复:“你老兄……你老兄……”

唱了一辈子戏,受伤对陈少云而言,实在是家常便饭。在杨小安眼中,陈少云就是“一辈子不停受伤”。可在剧院同事眼中,陈老师几乎从来“不受伤”。“因为他受伤了从来都不说。用我们行话说,就是特别能咬牙。”

杨小安回忆起20多年前一次参加电视台大奖赛的演出,因为前一场演出小脚趾骨折,陈少云已经疼痛到无法行走。而他要演出的《徐策跑城》恰恰有大量的脚步动作。医生诊断后拒绝了陈少云打封闭的要求。主办方也建议陈少云不用演出,可以凭借前面的演出获奖。但为了自己剧团的荣誉,陈少云坚持上台。

脚痛得不得已情况下,陈少云用类似裹脚布的弹性绷带,把整个受伤的脚面层层叠叠地缠紧,直到整个脚痛到麻木。最终用这个办法,挺过了《徐策跑城》的二三十分钟。

类似这样“以痛止痛”的办法,陈少云用了二三十年。脚伤严重时,为了缓解疼痛,陈少云每次都要提前去剧场,穿上厚底的戏靴,来回走路,把自己的脚走麻木了,感觉到不那么疼了,才能上台。

有次演《狸猫换太子》受伤,医生诊断后表示,要么静养要么开刀,陈少云回答,一个也办不到。由于当时在全国各地有频繁演出,陈少云咬牙几个月,把所有的演出全部完成后,才去开刀治疗。

还有一年演出《成败萧何》,陈少云有一场戏必须跪下来,因为动作激烈,陈少云的一跪,把自己的前后韧带都撕裂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去洗手间都没有办法正常坐下来。但他后来每次演出,还是都坚持跪着演完这场戏。

受伤对陈少云是家常便饭

几年前,上海京剧院带着《金缕曲》去天津参加中国京剧节,新修改的版本里,吴兆骞最后以死收尾,而陈少云选择了戏曲表演中最激烈的“死法”,摔僵尸倒地。对于一个年近70岁的老人而言,要直挺挺地向后倒下并摔在地上,无论如何都是有危险性的。但陈少云还是觉得,到了这个情绪点,只有这个程式最合适。而当天的演出现场,当陈少云倒地的那一刻,现场爆发了整整2分钟的掌声。

在电视直播里看到老伴的“摔僵尸”,杨小安也忍不住一阵心惊:“这老头子又拼了命了。”不过作为从小一起学戏的同学,杨小安也深知自己“劝不住”:他一演戏就是这个样子,下回演出,他肯定还得这么摔。

对于一个年近70岁的演员而言,无论是“吊毛”还是“抢背”,都是极具危险的动作。但陈少云每次都照翻不误。拍摄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时,导演说,老师年纪大了争取一遍通过“吊毛”的身段动作。陈少云当时翻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吊毛”,导演也很满意。但陈少云自己却说,“保险点,我再翻两个拍着留用”,一下子翻了仨“吊毛”,让所有人惊诧不已。

每次采访,陈少云都一直笑,并不多说自己。但夫人杨小安却一直心疼地数落老伴。她说,“他这个人这辈子就是交给舞台了,为戏而生。生活中的陈少云没有任何物质要求,吃饭属于给啥吃啥,从来没有要求。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电视,看的东西大多也都是和表演有关的。”

在陈少云家,一本周信芳表演艺术的图文集是他的最爱,没事就拿出来反复翻看,如今已被翻烂。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