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善风水”而惹祸?甘熙的过世之因一直被讹传

2019-09-23 21: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上溯六朝之往事,下启后世城事幽思。流传于南历史的经典著作中,晚晴文人士大夫甘熙的《白下琐言》无疑是考据晚清南京城市的珍贵史料。

历史学家朱偰评价说:“惟研究清代史迹,仅凭方志,尚觉不足……甘熙《白下琐言》,实为杰作”。

图片来源:南京出版社

除此之外,关于甘熙的真实死因历史也有着不同的说法,拨开历史风云,真实的甘熙与《白下琐言》有着怎样的传奇色彩?

甘熙的死因遭讹传:

传言其为赐死,实则于因中风而身故

“南邦巨族,金陵甲姓”说的便是居于南京城中代出人才的甘家,富有才情的甘熙除了挥毫泼墨外,同时擅长风水堪舆之术。

甘熙宅第

咸丰初年,刚继位不久的咸丰开始为自己选择陵址。甘熙随同定郡王载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内务府大臣基溥相度万年吉地。

咸丰二年,咸丰皇帝经过反复比较,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最终咸丰在东陵陵区选出了最中意的平安峪、成子峪和辅君山三个地方。九月十五和十六日,咸丰拜谒东陵,他又乘机对三处山势进行了认真的阅视。至咸丰八年,平安峪才被选为咸丰皇帝的万年吉地,后一年开始兴建动工。

然而微妙的是,坊间传闻甘熙在完成选定皇陵的重大任务后,旋即“以微疾三日,卒于邸舍”。

定陵外景

后人因此以讹传讹,他们认为甘熙的离奇病逝印证了为帝造陵者无一生还的“老经验”, 甘熙是死于被赐死。

在“书香南京大讲堂”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打破了这一揣测,根据甘煦《哭弟诗》与《同治上江两县志》等线索,甘熙应中风的缘故而离世。

出版之路一波三折:

原本共十五卷,经添补至今仅传十卷

讲座现场,王志高说道:“《白下琐言》已于道光年间写好,但直到光绪年间由筑野堂刊印才算真正地出版。”

这一出版前奏奠定了《白下琐言》坎坷的出版之路,以及一代代人的百年文脉接力。

甘熙完成《白下琐言》时共计十五卷,经过太平天国的战乱,到了光绪年间只保留了八卷,后来甘熙的侄子为填补《白下琐言》的缺失,从甘熙另一部《日下杂录》中摘录了26条作为增添的两卷,由此这便是如今我们所见文本内容。

该书的颠簸之旅还不止于此。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当年刻印的刻板已经丢失。令人意外的是,甘熙的侄孙甘鋐的朋友在一家旧书店中发现有人在卖《白下琐言》的书版。

甘鋐几经周折后买下了这部光绪年间的书板,但到手后发现该书版的《白下琐言》缺失了十八页之多的内容。后经专人补刻,最终于1926年恢复如初全文完整。

王志高认为,这一部笔记小说和平常读者所观看的古籍文献有着些许区别。《白下琐言》内容庞杂,文本没有按照内容进行整理。体量虽然不大,涉及到南京山水园林、风物人情无所不包,可谓是是记录晚清南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记录金陵风云往事:

甘熙勘探考证并阻止开凿后湖通长江

清代,在学术思想领域的影响下,“考据”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被广大知识分子最容易接受的治学方式。

甘熙深受该风气的影响,在创作《白下琐言》时,他详细地考证山川河流、街头巷尾。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天,南京遭遇大水灾。

玄武湖

在人心动摇中,有好事者想要在神策门外沿城开河,将后湖(今玄武湖)的湖水西通入长江的提议。

他经多方勘察、考证,认为如果通江,后果将不堪设想。在《白下琐言》中,甘熙提到五代吴越钱鏐王因没有听术士“若填湖为宅,可王千年”的话语,得以保留下美丽的山水,同理他认为一旦开后湖,将威胁整座城官民的生死性命,江上的船队借势即可进逼钟山,直捣省城之背。

甘熙撰写《后湖水道考》一文,将该事的利弊逐一陈述,力排众议全力阻止开河通江,终于使朝廷终止了这项工程计划。

上述图片除标明来源,其余皆来自于视觉中国

紫金山编辑 殷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