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壮丽70年 我与法院共成长】朱继权:青年干警“变形记”,从书记员到院长的30年

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9-09-23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人物简介

朱继权,男,汉族,1970年9月出生。1988年11月参加工作,1989年3月至1995年7月,任江陵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审判员;1995年7月至2000年3月,任荆沙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审判员、政工科副科长、执行庭副庭长;2000年3月至2003年2月,任荆州市荆州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2003年2月至2010年7月,任江陵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2010年7月至2016年11月,任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立案一庭副庭长、立案二庭庭长;2016年11月至今,任监利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期间,多次荣记个人三等功,被评为“优秀法院干警”,2016年4月被授予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访谈实录

1988年,您刚满18周岁,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选择到法院工作?

答:准确讲,那时我还未满18周岁,还差几天,哈哈。和绝大多数十七八岁的孩子一样,我心里有很多梦想,比如记者、教师、军人。但就是没想过会成为一名法官。

也确实是机缘,那年7月我参加完高考,8月全省公开招干,我父亲就替我报了名。父亲考虑到家庭兄弟姐妹多,负担较重,我又是最小的一个,而他们年岁大了,希望我早点参加工作。但只有一个月的备考时间,一本法律书,我啃得烂熟于心,那也是我最初接触法律。非常幸运,我竟然入围了!1988年10月,我正式成为江陵法院的一员。

初到法院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没有记忆深刻的故事或感受?

答:虽然在基层法庭只工作了一年半,但那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时光。当时因为我年龄最小,本可以留在机关工作,但我坚持要去基层。我出生在农村,以为自己对基层是了解的。一去,就傻眼了。庭里只有两位庭长,我去了是唯一的书记员,庭里所有工作都得迅速学会。对于一个没有工作经历,连法律程序都不懂的年轻人来讲,的确感觉困难重重。

有一次,庭长让我去给一个故意伤害案件的被告人送传票,因为路途遥远,庭长嘱咐我早去早回。那天下着大雨,我早上七点起床,穿上塑料雨衣,背着案卷,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那时候的乡村没有公路,基本都是田间小路,因为下雨路面泥泞,自行车车轮、链条里塞满了杂草和泥巴,根本骑不动,只能推着走。不曾想,一不小心,轮子一滑,我连人带车翻滚到路边的稻田里。爬起来后,干脆丢下自行车,徒步继续前进,将案卷紧紧抱在怀里以免淋湿,抬着头往前直冲。当时我觉得自己怀揣的不仅是案卷,还有任务和使命,骨子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我。一路走一路问,到下午三点多,终于到达被告人家里。原本我还有点担心被告人不配合,因为案卷中记载他和邻居闹纠纷扭打中,把对方耳朵给咬掉了,涉嫌故意伤害罪。但我进他家门,他见我满身泥泞,连忙打水给我清洗,拿干毛巾给我擦脸。最让我感动的是,在签收了传票后,他还送我出村几公里,到我摔跤的稻田,帮我把自行车拖起来并清理干净。

去的时候,心里有要完成任务的信念,有力量支撑,但回来的路上,随着天渐渐变黑,我被饥饿和疲倦一点一点吞噬。到宿舍时,已经筋疲力尽,且已经饿了一天了,自己便找来酒精炉开始煮面吃。清水面,除了盐,啥也没有。吃着吃着,眼泪就掉下来。

但是,开庭当日被告人冒着大雨来到法庭准时参加了庭审,而且投给我信任的目光。案件了结后,庭长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之后遇到任何困难,我再也没有害怕过,我感激那些日子磨砺了我的意志。

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后又到政工、执行庭、办公室等多个岗位工作,从基层法院副院长到中院立案庭庭长,期间还断断续续接受了近十年的再教育,您觉得哪些经历对您的帮助最大?

答:从书记员到审判员,我除了积累了生活阅历,提升了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坚定了职业梦想,我想用法律去帮老百姓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因此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每天的下班时间,几乎都用于攻读法律专业书籍,不断自考,寻找一切接受再教育的机会。

政工工作虽然繁杂,但它让我学会了统筹安排众多琐事,还学会了迅速融入到一个大家庭里;执行工作的艰辛和冒险,不仅锻炼了我的勇气和担当,还让我深刻体会到执法环境的恶劣和司法改革的迫切;在办公室工作,就是“大管家”,连接着领导与全院干警,让我开始学会站在全局考虑问题,试着让工作更加周到细致。

2003年至2010年,我到江陵法院任副院长,8年后遴选到中院,任立案一庭副庭长,有人说我浪费了8年,也有人说从副院长到副庭长落差太大。但我想说,这些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在江陵法院任副院长的8年期间,从初到时的办公场所破旧、财政严重亏空、队伍参差不齐,到8年后离开时,新建了诉讼服务大楼、还清债务还有结余、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我还与江陵的兄弟姐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而这些,也是我能顺利遴选到中院的重要条件。

到中院后,虽职位不高,但工作无大小,我负责的立案、信访、与基层院的连接等工作没有一项是不重要的。同时,院领导还让我负责修建新的诉讼服务中心。在本职工作都忙不完的同时,我还要兼顾找施工团队、设计、监工等基建事宜。整整三年,我夜以继日,边做边学,工作笔记就做了三大本。最后顺利完成基建工作,立案一庭各项工作也得到省、市院的多项表彰,我也顺利入选立案庭庭长。

所以,永远不要怕工作太多太难,你一定有办法能做到,而且每一段经历都是不可或缺。

您认为从书记员到院长的30年里,您的工作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三十年弹指,沧桑巨变。我已经从当年意气风发的18岁,变成如今两鬓已生白发的49岁,除了自身的成长,我也见证了法院司法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候需跋山涉水,现在汽车能进村到户;那时基层法庭三餐不定,现在已普及机关食堂;曾经法院的小庭院,变成了现在的气势恢宏的审判大楼;曾经的分工不均,到现在内设机构改革、人员分类管理;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进而探索繁简分流机制;从传统办案到智慧法院、线上办案 ;还有司法责任制、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司法队伍建设等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向纵深推进。一代人的成长,见证一个时代的辉煌,如今进入新时代,司法事业也将迎来新的辉煌。

从院长的角度,您对目前法院青年干警的成长、职业规划有什么好的建议?

答:院长与普通干警,对于司法事业而言,对于一个法院而言,都是重要成员,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我始终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作为院长,我就想着为全院多做一点贡献,带领全院干警为司法事业多做一点贡献。

当上院长,是领导对我们的努力和能力的认可,但我们法律人追求的目标绝不在此,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法律梦想和人生价值的路上终身努力。

生活和工作一样,都没有捷径。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代的青年干警面临的也是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定要摆正心态,不要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我的建议是:要到基层去锻炼,在群众中积累经验,在困难中磨砺意志;要在不同岗位历练,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修炼硬本领;要坚持学习,不仅是法律业务需要不断学习,还有个人修为,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等等,任何知识的积累,都将成就你的未来。

来源:监利县人民法院

2019年第111期

总第353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