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壮丽70年】重庆已拥有800家医院 22万余张床位

重庆发布
2019-09-23 15: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452个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仅2家,实有床位数2001张……这是1949年时重庆的医疗卫生“家底”。彼时,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人们饱受疾病的困扰。

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局面逐渐发生改变。70年来,重庆不断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实施,重庆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人们预期寿命得到提高。截至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到2052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800家,实有床位数220104张。

如今,重庆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开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

璧山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正在为病人施行微创手术。胡悦建 摄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这两天,市人民医院项目办主任张旭很忙,因为市人民医院两江新院的门诊大厅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

市人民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三院院区”,原重庆市中山医院所属的两个院区分别是“中山院区”和“江北院区”。占地面积83.67亩的两江新院预计今年12月建成投用,届时上述三个院区的大部分医疗资源都将搬迁到这里。

市人民医院新院的投用,不仅是医院“地盘”的扩大,借此契机该院还将启动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即由一位主诊医师率领若干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组成的医疗小组,全权负责病人入院后的全过程诊疗工作,包括门诊、住院、诊疗操作(包括手术)等,同时还要负责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工作等。

事实上,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只是重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70年来,重庆不断加大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加,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建设市级医疗中心、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医疗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以重医附属儿童医院为例,该院已连续8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前100名、全国儿童医院前三名,科研影响力多年位居全国儿童医院第一位。今年5月,该院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实现重庆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近两年,随着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临床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续挂牌,目前全市已有36家三甲医院,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医学重点学科19个、重点实验室9个、临床重点专科30个。

与此同时,重庆还在“强基层”上下功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的网络布局,建立了“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53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2个,卫生院884个,村卫生室10847个,有效保障和解决了城乡基层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丰都县人民医院救护车出动,奔赴47公里外的龙河镇陡磴子村收治病人。林登周 摄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9月10日上午9点多,重医附一院门诊药房前,63岁的张琦正在等着拿药。右腿膝盖患有关节炎的她需要每周往关节腔注射药物一次,每4周为一个疗程。

“现在看病比以前便宜了。”老人说,她用的玻璃酸钠注射液现在一针189.56元,比以前便宜了20多元。一个疗程下来,就能省110多元,“改革确实是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老人口中的“改革”,说的正是重庆从2017年9月9日开始在全市推行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此次改革全面取消了药品加成,并调整了43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为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制度的可持续性,重庆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实施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新增50个单病种,让这一数目扩大到100个;实行总额控制办法;将部分特病病种新增纳入医保特殊疾病范围予以保障;完善大病保险政策等。

来自全市237家公立医院的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异常的辅助用药和高值耗材采购价较改革前下降10%-30%;患者人均出院费用同比下降6%,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29%……重庆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针对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从今年3月开始,重庆全面执行“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首批25种集中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2%,83个进口药品平均降幅7.4%,53个国家谈判药品(含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降价50%。

不仅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庆还在潼南、忠县、彭水试点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财通、医通、人通”改革试点,三个区县基层首诊率均超过65%。目前,医共体试点范围已由3个区县扩大到11个,并有望在全市推广。

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在照料新生婴儿。赵杰昌 摄

多渠道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挂号难、排队难,一直以来都是很多患者共有的烦恼。如何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近年来,重庆提出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通过多项举措提高群众的就诊满意度。

“微信预约挂号很简单,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大早就赶去医院排队了。”8月28日,家住沙坪坝的市民陈莉娟提前一天预约了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内科号。预约流程也简单,在医院公众号上添加就诊卡信息后,即可按提示进行分时段预约。

从今年7月1日起,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推出了全新的挂号服务模式——非急诊号全预约挂号。该院除了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发热和肠道门诊预留极少量号源用于当日预约外,所有专科及专家号源均会提前全部放至预约渠道(急诊除外)。

“我们尝试全预约挂号的初衷在于改变传统诊疗模式,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三长一短’问题。”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何大维说。“三长一短”也就是患者说的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缴费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则有效改善了这一局面。

市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预约挂号日均量已超过1万人次,多家医院都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实现预约挂号、缴费、查询报告等功能。

“从预约挂号到就诊取药整个流程,部分医院的人均看病时间最快可缩短40分钟左右。”该负责人介绍,重庆多家医院还设有自助机,市民可在自助机上完成挂号、缴费、自助打印检查报告等操作。

与此同时,重庆正在开展智慧医院和美丽医院建设。以美丽医院建设为例,将对医院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工作环境、医疗废水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后勤服务、院内文化、绿色医院建设等进行集中整治,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环境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

潼南区桂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与贫困群众签约,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李扬 摄

为贫困人口建立多重医疗保障

“多亏了大病救治政策,现在我都能下地走几步了。”兰瑞友是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受益者之一。去年底,家住江津区油溪镇石羊村的他因糖尿病恶化转为尿毒症,被送到江津区中心医院进行救治。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兰瑞友所患的尿毒症以及白内障都属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通过综合运用大病医疗、医疗救助、扶贫济困医疗基金等政策,其住院自付费用不高于总费用的10%。

“目前,重庆已形成‘三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两救助’(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重庆先后设立了3亿元的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和4亿元的健康扶贫医疗基金,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了商业保险,并实行医疗报销倾斜政策。

除了市级扶贫基金外,重庆各区县也设立了救助资金,并采取多种方式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医疗费用。“我们通过医保报销一点、医院减免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患者自付一点的‘四个一’,使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巫山县卫计委主任刘松涛说。

开州也统筹设立了扶贫济困医疗基金1500万元,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等形成多重保障机制。其中,开州区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按贫困程度由财政给予适当资助参保,其在区级医疗机构就诊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起付线降低50%,通过这“一升一降”,减轻贫困患者的负担。同时,为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其因病住院发生的医保目录外自费医疗费用将按比例分段赔付。

此外,重庆还深化“三个一批”行动(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让贫困人口住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种今年扩大到30种;实现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8.82%,特病门诊自付比例9.58%;贫困人口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

大渡口区钢花路,新山村街道居民(前)在药店工作人员帮助下通过远程视频就诊。崔力 摄

“数”说重庆卫生健康

● 医疗卫生机构数 和床位量

1949年全市仅有医疗卫生机构452个,其中医院2家,实有床位数2001张;

1997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4753个,其中医院296家,实有床位数65951张。

2018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已达20524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800家,实有床位数220104张。

● 诊疗人次

1952年,全市县级及以上医院总诊疗人次为35.14万人次,出院人数0.11万人。

1997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5584.46万人次,出院人数97.33万人。

2018年,全市总诊疗人次为15968.77万人次,出院人数703.30万人。

● 卫生人员数量

1949年,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194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7749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851人;

1998年,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0405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28021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19484人。

2018年,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09237人,其中,医生类卫生技术人员76361人,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注册护士)95104人。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由2009年的43935人增加到2018年的90300人,年均增长率8.3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床位数由2009年的2313张增加到2018年的9405张,年均增长率达到16.88%。

● 卫生健康资源

每千人口床位数由1949年的0.24张增加到2018年的7.10张,高于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6.03张)。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1949年的1.7人增加到2018年的6.75人。

每千人口医师数由1949年的0.9人增加到2018年的2.46人。

● 人均期望寿命

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1953年的49.52岁增加到2018年的77.60岁。

大家都在看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牛瑞祥 李珩

编辑:王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平台支持:人民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