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丰面具舞蹈文化周明天开幕!有精彩的踩街活动,快来了解下吧

南丰发布
2019-09-26 19: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南丰首届面具舞蹈文化周9月27日将正式拉开帷幕,当日下午进行面具舞蹈踩街活动,届时来自国内外的24支表演队将从桔都文化广场出发,沿国安路、桔苑北路、桔都大道、子固北路,最后抵达南丰二中,为广大群众带来一场民俗文化盛宴。

踩街队伍表演节目简介

1、南美《玻利维亚狂欢舞》

南美舞蹈代表,是源于巴西巴伊亚的一种舞蹈和音乐类型。它最早根源于非洲土著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舞蹈,通过被贩卖到巴西的黑人奴隶带到巴西,再与流传至当地的其他文化混合,现已被公认为巴西和巴西狂欢节的象征,舞蹈激烈、奔放、热情。

2、非洲土著舞

非洲土著舞是由来自非洲的专业舞者跳的舞蹈。马达加斯加是非洲一个很小的岛国,那里保留着完好的非洲原始部落,部落里的土著民们能歌善舞。土著舞就是从部落土著民的生活中演化而来,演出中充满了部落民族浓浓的生活气息。土著民的手鼓表演也同样令人叫绝,充满了野性与激情。

3、日本《岩崎鬼剑舞》

鬼剑舞是日本岩手县北上地区传承下来的民俗艺能。广义上来说是边念佛边舞蹈的念佛舞的一种,而因佩戴可怕的鬼面具跳舞而得名“鬼剑舞”。剑舞还可写成“剑之舞”,据说其语源是阴阳师及修验者(山中修行)所使用的咒术之一,镇压恶魔、祛除邪气所需的“步法”。

4、韩国《凤山假面舞》

凤山假面舞是黄海北道凤山郡一带流传的假面戏剧,是朝鲜山台都监系统剧的分派。凤山假面舞有30多种假面具,如人物和狮子、猿猴等动物,有行者舞、手腕舞、法鼓舞、爱情舞、老僧舞、两班舞、捕盗神将舞、风骚巫婆舞、南极老人舞等。凤山假面舞在1967年被韩国指定为第17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

5、《有梦有戏》

抚州,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古老的面具贯通古今,时尚的国标对接未来。当时尚与古朴碰撞,现代与传统融合,催生出如梦如幻的意境,嫁接出新颖别致的韵味,就像置身于神奇的梦幻王国,和着远古的图腾崇拜,却信步于高度文明的新时代。

6、《临川四梦》

临川有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个梦,瑰丽奇特,五彩斑斓。今天,他们却用一拖三的木偶来呈现,这是开放的姿态,是现代都市的动感,也诠释着抚州敞开胸怀,笑迎四方来客的博大胸襟。

7、《戏乡古韵》

抚州的宜黄戏,一个300多年古老的剧种,多姿多彩的脸谱,变化万千的面具,诉说着千古传奇,演绎出人间百态。源和流,记载着遥远的传说;歌与舞,承载着永恒的记忆。古腔古韵交相辉映,面具脸谱相映成趣。

8、《开天辟地》

相传天地玄黄,盘古氏双手挥钺(斧头)上劈下砍,左拦右挡,疾若风雷,英勇无比,终于使天地初开,宇宙澄清。《开山》是南丰每个傩班开场傩,具有先导开路之意;《雷公》乃司雷之神,“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以开山、雷公粗犷有力的动作,展现南丰傩舞开天辟地的磅礴气势。

9、《街舞魁星》

跳魁星又称跳馗星、魁星点斗,是傩舞跳钟馗的一部分内容,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祈盼子孙高中榜首,加官进爵。将街舞与魁星相结合,展现了南丰人才辈出、生生不息的画面。

10、《傩公傩婆》

《傩公傩婆》是祈求人丁繁衍的傩祭仪式,其中道具傩崽,平时作为喜神供在神坛上。“傩公傩婆”通过和善亲切的脸谱,老两口日常生活亲昵的动作以及对傩崽的疼爱等表现形式,向大家传达一个幸福美好生活的寓意。

11、《和合同庆》

“和合舞”俗称“跳和合”,由2人戴笑脸面具表演,动作活泼而飘逸,道具以算盘、笔为主。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与文化概念,和谐合好、和睦相处、百年好合、和合团聚、和合利市、和气生财以及因缘和合、阴阳和合等多种文化理念都隐含在南丰傩舞“跳和合”之中。

12、云南《老虎笙》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麦地冲村的彝族群众,每年农历岁首过虎节,从正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节日由祭虎、请虎、画虎、跳虎、送虎等部分组成。老虎笙是源于民间的原始舞蹈,它反映了彝族先民的崇虎观,被称为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13、河北唐山丰南篓子秧歌

丰南篓子秧歌是全国大场秧歌独特的艺术品种,是河北东部一带驱鬼逐疫活动的遗存。它源于丰南西部东田庄一带的民间秧歌“篓子灯”,“篓子灯”是由我国最古老的舞蹈傩舞演变而来的。丰南篓子秧歌把民间常见的篓子艺术化,绘成各种脸谱,戴在头上,作为面具,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14、湖南土家族毛古斯《实姐》

土家族民俗舞《毛古斯》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和原始、古拙的美学形态,表现土家先民渔、猎、采集、刀耕火种等生产内容及原始群婚制时期的情爱生活。土家族毛古斯《实姐》(实姐是土家语,即“狩猎”),以极其原始的传统表演,表现处在原始公社制时期的土家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5、内蒙《浩德格沁》

浩德格沁流传在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乌兰召村,是一种集歌曲、舞蹈、戏曲、曲艺于一体的民间表演形式,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浩德格沁”系蒙古语译音,音义不一,主要有祛邪穰灾、祈福求子和红红火火的说法。

16、天津杨柳青大头娃娃花会《连年有余》

“大头娃娃”是京津冀传统民间花会表演形式,天津大头娃娃花会取材于杨柳青年画人物造型,使杨柳青年画上的大头娃娃活灵活现的“活”了起来。

17、延边朝鲜族假面舞

假面舞起源于朝鲜半岛,是一种利用假面具进行娱乐活动的形式,历史较为久远。盛行于李氏王朝时期,原是朝鲜族“农乐舞”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随着舞蹈表演形式的不断丰富和独立,逐渐成为独立的民间民俗舞蹈。

18、萍乡面具舞蹈《仰傩神》

萍乡面具诞生于东汉年间,经宋、明朝的两次改良推广,已成为一种民俗,被传承和发展。萍乡面具雕刻,风格多种多样,或古朴庄重、典雅文静,或勇猛刚韧,风趣诙谐。面具舞蹈别具一格,有的激烈奔放、雄壮剽悍,有的气势雄伟、魅力绽放。

19、万载傩舞《正月出案》

万载傩舞,当地民间俗称“跳魈”,也叫“搬案”。戴面具跳傩舞是万载傩舞最显著的特点,万载傩舞共有24个面具,各个面具的角色自有一套本领,可驱赶妖魔鬼怪,扫除疫灾,能赐福于百姓。

20、福建邵武傩舞《跳八蛮》

邵武傩舞是福建省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传统民俗舞蹈,起源于宋代。现在许多地方傩舞已发展衍变成为“傩戏”,邵武却不仅保留和传承了中原傩文化,而且保留的是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的纯傩舞。

21、甘肃《池哥昼》

陇南文县傩舞“池哥昼”是白马藏族的一种祭祀性舞蹈,既原始古朴,粗犷豪放,又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气氛和浓郁的娱乐色彩,是集“舞、歌、乐”为一体的民族民间艺术。每逢正月十五前后,白马人都要举行盛大的池哥昼活动,保佑村寨平安、人畜安康。

22、甘肃《麻昼》

麻昼是一种以祭神为主要内容的集体祭祀性面具舞,主要集中在石鸡坝乡薛堡寨和堡子坪两个村寨,麻昼舞被附近汉族群众称12相,其中只有6个角色,一头顶二相,代表12生肖。麻昼动作极其丰富,舞步复杂多变,造型逼真,惟妙惟肖,有12大阵、72小路,反映了动物神崇拜习俗。

23、西藏琼结县宾顿《白面藏戏》

“宾顿白面藏戏”又叫“卡卓扎西宾顿”,起源于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宾顿小组,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僧人唐东杰布组建的第一支藏戏队,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藏戏的鼻祖,也是相传起源最早的一种藏戏,白面具派藏戏的特点就是面具是白色的,面具上的眼睛往天上看。

24、青海《土族於菟舞》

土族“於菟”舞是驱妖降魔求吉祥的一项原始古朴的民俗。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在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年都乎村举行,由7名健壮的青年男子表演,舞者上身裸露,下身将裤腿卷至大腿部,由化妆师用锅底灰和墨汁将舞者脸部和全身画成虎状脸谱和斑纹,之后完成一系列宗教仪式。

编辑:周圆

文章已于 修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