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体育荣耀之师|中国跳水:梦之队,更是“拼之队”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9-10-04 16:01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编者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0周年华诞。

在这70年里,体育健儿无数次为国升国旗、奏国歌。体育早已是新中国的象征之一。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追求下,我们追寻前辈的足迹,带大家回望中国体育艰苦开拓的历史,展现各个时代,中国体育人的风貌。

今天为大家带来中国体育梦之队——中国跳水队的故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周继红成为我国跳水历史上第一个奥运冠军。本文图片 IC 资料图

两个月前,2019国际泳联世界游泳锦标赛在韩国光州落下大幕,中国队收获16枚金牌位列奖牌榜榜首,在这16金中,12金由跳水队获得。

而本届世锦赛跳水项目总共只有13个项目,而中国队在参加的12项决赛中全部折桂……

这一结果令人振奋,但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长达32年历经9届奥运会,中国跳水队一共拿下40枚奥运金牌,在中国奥运代表团各队中独占鳌头;从1982年至2019年总共15届世锦赛,中国跳水队拿下95枚金牌;亚运会上则是长达44年的0败绩,这意味着只要中国队参加,金牌无一旁落。

但如果你认为中国跳水队生来无敌,那就错了。曾经整整一个世纪,美国都是跳水界的霸主,从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至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跳水队拿到了47枚金牌,占其跳水奖牌总数的52%。

那么为什么中国跳水队能够后来居上?其中的卧薪尝胆、砥砺前行远比1984年周继红夺取奥运冠军、震惊世界来得更早

跳水女皇高敏。

我们更是“拼之队”

新中国第一届国家跳水队成立于1970年,第一批只有6名队员,当时的跳水队没有自己的训练场地,只能借用游泳队的场地,受限于条件,队员们练习1米板的时候就不能练3米板。

当时的队员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亚运冠军钟少珍回忆,“国家队甚至没有跳板,仅有的两块跳板还是从上海队借的,打了借条。”

因为缺少国际比赛机会,跳水队只能通过比赛录像研究对手,第一个目标是赶超世界第八的日本队,教练组就表示:“他们有的难度动作,我们一定要有,比如205(向后翻腾两周半屈体),305(反身翻腾两周半屈体);他们没有的难度动作,我们也要跳出来!”

被誉为中国跳水教父的徐益明回忆,为了尽快赶上世界的步伐,中国跳水队最开始就是“拼难度”:“1973年的时候,全世界跳水都还只是在跳两周半的时候,我们已经练出了第一个三周半,20年后这个动作还在被沿用。”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伏明霞夺冠。

在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载誉而归后(钟少珍获得女子3米板和跳台冠军、谢才明赢得男子3米板冠军、李孔政获得男子跳台冠军),中国跳水队更是掀起了冲击难度的高潮,不长的时间里先后有28名男女运动员在比赛中采取过难度表上没有的高难度动作。

这种在难度上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国跳水队的历史。

1990年代的国家队教练于芬谈及中国跳水队的辉煌时表示:“1992年奥运会我们以50分的优势战胜对手,因为对手还是跳不来三周半,她们只会跳405一类的。”

前国家队教练周继红干脆告诉媒体,“大家喜欢叫我们‘梦之队’,但我们更是‘拼之队’,那么多年来所有的成绩都是我们拼出来的。”

这种进取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难度上的创新,在训练方法上,中国跳水队同样领先世界,培养了30多位世界冠军的徐益明就开创了陆上翻腾的训练法——用绳子把运动员吊在空中练翻腾。

“除了入水,其余的训练都可以在陆上,比起你爬台子跳下来还得游泳,效率高多了,还不容易受伤,开始外国人都认为我们疯了,后来全世界都跟着我们疯。”

“走在世界跳水难度表的前面”——是中国跳水队的优良传统,在近年来国外运动员依靠难度纷纷向我们发起冲击时,中国跳水队不断总结经验,寻求突破,又提出了“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的质量更高”的口号。

郭晶晶是中国跳水的象征之一。

把中国跳水队的精神传承下去

如果说正确的思路和方向指引着中国跳水队走向成功,那么能够支撑这一切的恰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跳水人长期的不懈努力和付出。

高敏被认为是梦之队时代的第一个代表人物。

从1986年到1992年,她包揽了洲际比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上的所有跳板跳水金牌,国际大赛上七年不败的纪录、70多枚国际比赛金牌、世界上唯一突破600分大关的女子跳水运动员,这一系列成绩让高敏成为当之无愧的“跳水女皇”。

同时代的前苏联跳板名将拉什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跳水运动员(女子跳板)和高敏一个时代是一种悲哀。

回忆当初,高敏坦言:“我们那个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不久,世界上能见到中国人的场合不多,运动员出去就代表中国的那种感觉尤为突出,很多华侨看完我们的比赛后都在掉眼泪,那一刻我更感受到为国争光是有多么光荣。”

这种使命感支撑着高敏在职业生涯不断前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带伤出战的高敏用蝉联3米板冠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句号,而当时刚进入上海跳水队的吴敏霞指着电视机兴冲冲对父母说,“以后我也要拿奥运冠军。”

时代在改变,中国跳水队先后经历了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多位领军者,但这种荣誉感、使命感始终被跳水队背在肩上。如今的王牌选手施廷懋在光州世锦夺冠后就表示:

“比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中国跳水队的精神传承下去,一种意志品质和永不放弃的决心。

施廷懋是目前的领军人物。

举国体制是最大的优势

在群星璀璨的中国跳水队,吴敏霞连续参加了4届奥运会,在个人第15个赛季才完成“大满贯”,曾几何时,因为郭晶晶的存在,她总被称为“千年老二”。

但吴敏霞告诉大家:“被郭晶晶带着的那种感觉,令我感到很安全,能够成为国家队一员站在奥运会舞台上,我是幸运的,只要看见五星红旗升起,我就高兴。”

吴敏霞的话代表了跳水队很多队员的心声,也一如周继红所言,“虽然跳水是一个个人项目,最多只有双人跳,但在中国跳水队,是全队团结一心在战斗,每个人都不可替代。”

从建队至今,中国国家跳水队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前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对于中国跳水队的长盛不衰有过评价:

“这支队伍多年来长盛不衰,原因是他们不保守,同时将眼光始终面向世界,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世界跳水项目发展迅猛,动作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作为领先者也在取长补短,比如从美国请来专家帮助我们跳水队进行体能恢复。”

2012年8月5日,伦敦奥运会女子3米板决赛,吴敏霞夺冠。

而曾任中国队教练的陈文波,1992年出国后,先后在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执教,他认为中国跳水队的制胜秘诀除了系统的陆上训练、每周50小时训练时间外,体制内训练是中国跳水的一大优势。

从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在梁伯熙、徐益明两任总教练的带领下,中国跳水队钻研技术,探索先进训练理念方法、比赛规律和队伍管理经验,研制成功了一套快速培养人才的办法,而这一切都得到了国家的有力支持:

举国体制的大规模投入和全国三级人才培养模式让跳水人才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中国跳水队依然是中国各运动队中新陈代谢最快的一支。

这一点也得到了高敏的认同,“没有一个国家的跳水有我们这样的举国体制。我们能始终站在世界跳水的最巅峰。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