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的6大启示

瞭望智库
2019-10-06 09: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大担当:领航复兴征程的坚强力量
大定力:中国道路熠熠生辉

大情怀:人民至上凝心聚力

大变革: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

大格局:满怀自信拥抱世界

大动力:高扬精神风帆

文 |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程程 张康喆 程姝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日,标题为《瞭望|70年辉煌成就的6大启示》,原刊于《瞭望》2019年第39-40期,标题为《逐梦图强启示录》。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行刻度。

70年前的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回首峥嵘岁月,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显著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用几十年时间铸就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浩大、气势雄伟的现代化事业。

70年辉煌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天,14亿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情满怀,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生机勃发、春意盎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光彩夺目、魅力永恒,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强牢固、充满活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程伟大、前途光明。

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人民共和国基业长青。

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过去,辉煌成就写入史册;展望未来,民族复兴召唤在前。当此时,解读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剖析70年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密码”,将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仪仗方队接受检阅 王晔摄

1

大担当:领航复兴征程的坚强力量

中国共产党以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旨归,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具备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熟悉的旋律,朗朗上口。上世纪40年代,著名作曲家曹火星结合自己亲身感受创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唱至今。

从灾难的幸存者到幸福的亲历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对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写命运的历程,有深切的体会。

1937年的南京,日本侵略者铁蹄践踏,9岁的常志强失去了父母和4个弟弟。成为孤儿的他,甚至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如今,已91岁高龄的常志强,四世同堂,孙辈中有的是中学教师,有的是软件研发人员。

“有好的生活,有一个幸福大家庭,有安稳的晚年,孩子们有梦想,有追求,有希望。这一切,都是共产党给的。”常志强说。

▲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群众游行。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烽火28年,执政70载,在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个个重要关口,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将自身的成长壮大与一个国家、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穿越一个世纪,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彼时列强蚕食、山河破碎的中国所发出的呐喊,仍掷地有声。

1921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们于各种思潮中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这个政党的理论基石,也回答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度“向何处去”的现实问题。

穿越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烟,克服建设时期的艰难险阻,经受改革时代的风险考验,理想信念的支撑引领贯穿始终。

革命28年间,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农村包围城市”,从推翻“三座大山”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开创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政70年间,中国共产党人在前无古人的艰辛探索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出世界瞩目的中国道路。

“我们党从不简单拿来,也不轻易摒弃,而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找到了真正适合的道路,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文昭说。

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面对过不少质疑。“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新中国成立伊始,国际上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际舆论曾这样评价。

70年过去,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答卷。

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从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西方封锁,从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国家从落后走向进步。

从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农业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制造国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从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全球近五分之一人口,到让8亿多人摆脱贫困……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引领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

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到“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国在风云际会的国际格局中,积极贡献和谐共存的东方智慧。

▲ “致敬”方阵中一名老兵 李尕摄

成就巨变的,是那些不曾改变的。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关键所在。

蓬勃兴旺的党,有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洪水冲破大堤,空军某高炮团指导员高建成毅然跳进水中解救失散的群众和战士,直到用尽最后的气力;“非典”突如其来,不幸感染的原武警总医院主治医师李晓红先后3次把转院的机会让给别人,弥留之际仍写下为试药工作“我愿当个试验品”的志愿;地震撕裂大地,小学老师向倩大步冲向学生,直到人们搬开断壁,才发现血肉模糊的她怀里仍然紧紧抱着3个孩子……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清晰显示,从成立那一刻起,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资深党章研究专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叶笃初说。

永葆生机的党,有着自我革新的政治自觉。从弱小到强大,从挫折到奋起,坚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保持肌体强健、不断取得胜利的治本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从久久为功,不断擦亮八项规定这一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到重点突破,集中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敌”;从绝不姑息,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绝坚持打虎拍蝇猎狐,到标本兼治,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到深挖细查,坚决打掉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已从党的十八大前的75%攀升至2016年的92.9%。

“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历程中,表现出了超凡的适应性和自我纠错能力。中共适应时势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民心的政权合法性,使其能灵活、高效地应对中国的各种问题。”美国《外交》杂志题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的文章如是写道。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中国号”巨轮克难前行,创造着人类发展史上保持最高经济增长率的最长时间纪录?

正像美国作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曾说过的,要了解中国,就必须理解中国共产党;只有了解中国共产党,才会更加尊重中国所取得的成就。

“一个伟大的政党领航‘中国号’巨轮穿激流、过险滩,迈向伟大复兴,一往无前。进入新时代,只有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各方的力量凝聚起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这是习近平驱车行进至党旗、国旗、军旗前,向旗帜行注目礼。丁海涛摄

2

大定力:中国道路熠熠生辉

道路决定命运。70年上下求索,走出照搬“苏联模式”的误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植中国现实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制度彰显优势。70年筚路蓝缕,我们形成、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云南贡山,独龙江乡。75岁的“文面女”李文仕忆起往昔,对孙辈讲述刻木传信的故事。32岁的新一代独龙族人熊玉兰第一次戴上VR眼镜,体验5G技术的神奇。

从刻木传信到5G网络,跨越时空隧道,映照着人民生活的巨变。

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古老的独龙族实现了跨越千年的两次飞跃——

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摆脱民族压迫;2019年4月,宣告实现整族脱贫,告别世代贫困。

这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壮观一幕。在脱贫攻坚这场人类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中,国家推动有力,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一线带领,贫困群众万众响应,上下一心。

新中国70年间,我们总能看见这样汇聚而成的澎湃力量。这力量源自中国人民在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道路。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围绕“中国向何处去”进行了不懈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状况,如何在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韩庆祥回忆说,起初我们以苏联为师,但很快意识到局限性,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走过弯路,但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果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即使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严峻形势下,中国也顶住了冲击,牢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举稳了、举高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辛鸣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开辟的人间正道、走出的创新之路。

以实践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文化为底蕴,70年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制度优势不断彰显,迸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 9月26日,贵州平塘特大桥成功合龙 杨文斌摄

西出阳关,平均海拔3200米,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第一条铁路——从敦煌至格尔木的敦格铁路沟通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省区,衔接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它们将和即将在2026年建成的川藏铁路,组成我国西部重要的铁路运输网。

其中,当金山隧道是整个敦格线的控制工程,全长20.1公里。为了打通这条中国最长的单洞单线隧道,建设者们奋战了两千多个日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当金”终不还。如此高难度铁路建设,五个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光通风专家就有40多名。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的集体智慧,让每一次爆破后的通风都极为顺畅。

无论在什么时代,集中力量攻坚克难,都是中国人民发展进步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辛向阳看来,能够办大事的制度,一定是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是能够超越利益集团影响的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能够真正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诉求,统筹考虑“全国一盘棋”。

正因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用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让占世界近20%的人口吃得饱,吃得好,创造了70年发展奇迹、稳定奇迹。

▲ 2019年9月5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山镇,工作人员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 郭绪雷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有效率的公平正义的制度,是发扬民主、集中民意、倾听民声、合乎民意的制度。”辛向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凝聚一切有利于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站在新起点眺望未来,中国正在完成新的历史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封闭僵化的,它们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丰富成果又超越了西方制度模式弊端。”韩庆祥说。

截至7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被翻译成20多个语种,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突破2000万册,成为国际社会解码中国道路的一扇“思想之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乱象频发,到今天仍未停止。反观中国,“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人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更稳定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健全的社会法制体系、更好的生活环境。“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对比如此鲜明,让以西方为中心的“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不断破产。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西埃拉说,当前世界的重心正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中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3

大情怀:人民至上凝心聚力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是一张回答了70年的时代考卷。70年来,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一代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人民,永远是共和国鲜明的底色;正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国家的发展进步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如果要问新中国70年最大的改变是什么?答案一定会指向“人”。

从1949年到2019年,时光如巨笔绘就亿万人民日日常新的生活画卷。

70年,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也让“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愈发闪耀。

“人民万岁!”开国大典上,面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数十万游行群众,毛泽东回应。

新中国成立初期,惦念人民安危冷暖,党和政府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为的是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旧社会,妇女遭受的压迫特别深重,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废除包办强迫婚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确确实实是自己的政府,这种感觉以前不曾有过。”人民群众从亲身经历中深深感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中国70年,是对这一郑重宣示最好的注脚。

70年来,正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国家的发展进步才在最大范围内凝聚了共识、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70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实惠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

▲ 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 张宏祥摄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1958年8月,党中央决定改建天安门广场,并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十项重大公共建筑。“一万人开会,五千人用餐”的人民大会堂,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两万多平方米,要“十个月建成”,看似不可能完成。

破土动工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北京,首都学校师生、市民群众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义务劳动,有些在北京火车站乘车的旅客甚至利用候车时间赶到工地上挖几锹土、搬几块砖。先后30多万人次参与大会堂工地的义务劳动,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新中国初期,汇聚这样的人民力量,建设起鞍山钢铁厂、上海电机厂、塘沽新港等一批重大工程,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精密仪表、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在内的工业从无到有建起来。

这样的人民力量,体现在改革开放时期。从小岗村“大包干”到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各领风骚,全国人民上下一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摸索不断破解前进中的问题。

新时代,这样的力量愈发激昂。

河北,雄安。这里的一切,看似平和、安静,内里早已动力澎湃、高速运转。

两年多来,雄安不舍昼夜、昂扬奋进,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渐次展开……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望远千年,探路未来。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新中国70年的非凡成就,是亿万中国人民努力向前奔跑的结果。

“虽然我们面临困难挑战、荆棘丛生,但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人民。我和我们的人民心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在同荷兰威廉-亚历山大国王讲述中国梦时,曾动情地说。

踏上新征程,现在与未来的一切,都系于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刘炳香教授说。

670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成功脱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带来家门口“15分钟医疗圈”,16.38万个养老机构和设施守护“最美夕阳红”,78万多名无人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有了受委托监护责任人,经常性生活救助每年为近5000万困难群众点亮希望……

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充足于动力。新中国70年,既有“为了人民”的明确指向,又有“依靠人民”的深厚动力,这正是人民共和国的成功密码。

而这一切,从最初,新中国确定她的名字那一刻就已注定。

新中国诞生前夜,关于国名有过不少方案,经过反复酝酿,最终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名字上,她的人民则用“建国”命名自己的儿女。

“我的名字叫建国”“我与共和国一路同行”,千千万万个“建国”70年的生活变迁,犹如涓涓细流汇集成幸福中国的汪洋大海。70年风雨兼程,人民底色与时辉煌,为民情怀历久弥新,“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在国家进步的每一个足迹里。

▲ 这是在山西省长治市拍摄的部分生于1949 年的老人群像。这些共和国的同龄人,亲历了山乡的巨变,见证着长治山区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一步步推进

4

大变革: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

变革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之源。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发展关键时期,都主动求新求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今中国站在新起点上,中国人民秉承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因时而变、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必将在新时代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9月,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美誉的洞庭湖平原,金黄满原,稻香芬芳。

87岁的陈克斌,老家在离洞庭湖不远的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万庾镇兔湖垸村。“号称万吨粮仓,但小时候基本没有吃过饱饭。”老人回忆说。“庾”意为露天谷仓,万庾从唐朝起就是建仓储粮之地。

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陈家4口人分到10亩地,告别了祖祖辈辈的佃户身份,吃上了饱饭。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共产党通过变革农地关系,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断积蓄和释放中国建设与发展的巨大力量。

中华民族是善于变革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变革是中华民族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是中华民族伟大实践的凝练,是中华民族取得成功经验的总结。

1978年,变革之风亦从土地、农村而起。

这年一个冬夜,安徽小岗村18户村民聚集到严立华家中,偷偷按下手印,联名签订了分田和包干到户的契约。18个红手印,撬动起一场大变革。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开始了在变革中的新突破。

“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会委员冯俊说。1978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了思想准备。当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自此,从广袤的乡村到忙碌的城镇,新的创造、新的事物纷纷涌现。恢复高考,允许雇工,引进外资,乡镇企业,人口流动……“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使其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调整利益关系,从而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冯俊说。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这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

5年多来,一批体制性的深层次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得到解决,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得以推出,很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了增强。

市场活力从未如此强劲。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韩保江看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逐渐暴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党和政府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韩保江说,用政府权力之减换来市场活力之增,夯实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获得土地不到24小时,就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证、用地批准书、工程规划证“三证连发”。在刚刚落地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拍下首块工业用地的新奥公司,体会到了什么叫“临港速度”。

临港,是中国自贸区改革突破的缩影。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临港,上海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特斯拉超级工厂仅用8个月就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通过竣工验收。

“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未来是非常令人激动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由衷地表示。

改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70年来,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破浪前进。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改革开放之初,几位经济学者在一篇关于中国改革的论文中,以马克思引用过的这句名言作为结尾,以彰显时代命题与改革召唤。40多年过去,中国改革的玫瑰园已是百花争艳。催动万千花树的,正是人民的精神伟力。

▲ 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是联欢活动现场。兰红光摄

5

大格局:满怀自信拥抱世界

70年奋斗征程,世界看见中国开放的广大胸襟,更看见中国独立自主的身影。在与世界的互动中,中国既坚持扩大开放,又坚持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实际;既坚持交流互鉴,又坚持独立自主。“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相融相生,成就了新中国70年永远“面向未来”的坚定自信与中国气派。

2019年8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新设的6个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再次释放开放红利。

自贸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窗口,更是一系列自主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这如同新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不断走向世界、不断学习世界、不断融入世界,同时坚持以我为主,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亿万中国人民创造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史诗。

忆往昔,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坚持自力更生,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世纪50年代,于敏、钱三强、邓稼先、王淦昌、程开甲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戈壁滩上“勒紧裤腰带”“啃着窝窝头”,研发出“两弹一星”,让西方国家“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的幻想碎了一地。

1968年9月30日,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这座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连接起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打通国家南北交通命脉,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之一,被称作“民族桥”“争气桥”……

看今朝,运20、C919、AG600大飞机“三兄弟”蓝天聚首,“复兴号”领跑世界,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四号首探月背,中华儿女在自主创新的路上从不言弃……

▲ 9月25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区,10兆瓦、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陆续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大容量海上风电研发制造关键核心技术。

“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辛鸣说,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任何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开放,不开放没有出路。

1978年7月29日傍晚,26岁的东莞第二轻工业局下属企业太平服装厂职工唐志平接到一个“考题”。

广东华润公司和广东省轻工局负责人带着港商张子弥来到厂里。张子弥拿出一个黑色人造革手袋,让在场工人在没有任何图纸和说明的情况下,复制这个手袋。厂里的优秀技术工人熬了一个通宵,用缝纫机做出几乎一模一样的手袋。

原来,不久前的7月6日国务院颁发了《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企业补偿贸易办法试行条例》,有着灵敏商业嗅觉的张子弥,辗转到珠三角物色合作伙伴。

由于唐志平和同事出色地完成了“考题”,7月31日,双方签订合同,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太平手袋厂诞生。此后,“三来一补”模式在珠三角遍地开花。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之后,天津、上海、大连、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浦东成为开发开放新高地。从北到南,中国打开了融入世界的大门。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01年11月10日,多哈时间18:38,随着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手中木槌落下,历经15年艰辛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深度汇入经济全球化大潮,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有利形势,全方位扩大对外经济合作,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在学习和借鉴他国经验过程中,中国没有失去自我,坚持用自己的眼光冷静判断,进而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始终按自身意愿、国情和时间表来推动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敢于顶住西方压力,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种以我为主的制度设计与步骤实施,使中国能较为从容地应对危机,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开放不止步,改革、发展不停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分别发表演讲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倡议。6年间,“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截至2019年3月底,中国政府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

国外一些学者强调,正是中国的示范效应,带动许多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

70年来,中国始终扎根中华大地与世界互动。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就曾对中国广泛汲取外部经验和资源,同时又充分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发展的方式给予高度评价。

在韩庆祥看来,把握好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越是开放就越要自主,中国的发展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6

大动力:高扬精神风帆

40年改革不息,70年扬鞭奋蹄,5000年长歌未央,从开启新纪元到跨入新时期,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正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让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让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事实证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就能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书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上世纪50年代,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流行在大江南北。

1950年,侵略者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奋起自卫成为唯一的选择。历史证明,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也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

后来,毛泽东同志在谈及抗美援朝时说,当时敌人的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的确,正是凭着一股“气”,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这股“气”,被美国军队称之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近代以来,重重磨难没能摧垮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千难万苦磨砺着中华儿女的坚韧品格。在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背后,有着无数震撼人心的精神图景。

60多年前,迎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清醒认识到“这个转入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比过去的革命更深刻,更艰巨”,邓小平同志激励全党: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

精神的种子一旦萌芽,就有顶起巨石的力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就,都有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力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100多年前,被誉为“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修建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在铁路建设中,詹天佑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创举。

依靠创新,中国铁路建设者们成功解决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中国自行研制的铁路在世界屋脊飞驰,穿越世界上最大的“生命禁区”。

当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当电商平台将世界融于一“网”,当扫码支付引领消费时尚……蓬勃不息的创新精神代代传承,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在新时代里,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

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生活靠奋斗。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苦干实干得来的。

1960年,红旗渠开挖不到4个月,就遇到了大麻烦。炸过的悬崖,山石松动,不时掉下的石头造成人员死伤,有人提议渠不修了。

以任羊成为首的凌空除险队站了出来。“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一次,吊在半空的他被飞石砸到门牙,他掏出手钳一把拔掉,继续除险。

陕西吴起县南沟村。20多年前的照片上,这里一片秃黄。南沟村老支书闫志雄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今,在卫星遥感图片上,吴起已完全被绿色覆盖。新支书白涛接力带领全村依山建果园、搞农家乐,鼓足干劲奔小康……

西方媒体曾评价,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那里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从荒芜到繁盛,从贫穷到富裕,中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正是靠着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今日中国,“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上下同欲者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华民族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在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七个民族聚居的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中秋团圆饭是一道令人羡慕的幸福风景线。

今年农历八月十三,郑家庄就开始筹备团圆饭。“办团圆饭的钱,都是村民‘众筹’的。”村民小组长杨秀弟介绍,各族村民都积极参与团圆饭的筹备,采买食材、杀猪宰牛、炒菜做饭……“全村500多人要准备四五十桌饭菜。最近几年,团圆饭要准备80多桌,大家携亲带友,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中秋节当天下午4点不到,全村人便聚集到村内的客事中心,80余张八仙桌坐得满满当当。一年又一年,已办了24年的郑家庄中秋团圆饭,不曾中断过。

回望过去,面对外敌入侵时,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表现出伟大团结精神;面对地震、雪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全国各地的中华儿女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如今,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梦想是一切奋斗的起点,是执着前行的动力。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心怀梦想,不仅形成了小康生活的理念,还秉持着天下为公的情怀,以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砥砺前行。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对伟大梦想的追求深深烙印在中华文明的基因里。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引领中国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旗帜。穿越战火硝烟,奋进建设年代,续写改革新篇,在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中国人民不曾将梦想忘记。

1921年,一个政党诞生在一条小船上。凭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一路劈波斩浪。南湖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就此,历经革命战争烽火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锻造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的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民族精神谱系,鼓舞、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进入新时代,中国梦的图景,正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渐渐展现。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梦想,也更需要以梦想精神凝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谢环驰摄

一个距离伟大复兴目标从未如此之近的民族,如何书写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风雨70年以事实给出了回答。是精神的风帆,催动前进的航船。中国精神是“黏合剂”,是“凝聚剂”,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强大动能;它是不灭的火炬,燃烧在14亿中国人的心中。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刘俊卿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