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访谈!

2019-10-28 20: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绥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因建设向家坝水电站而整体搬迁县城和3个集镇,完成移民搬迁6万人而成为全省第一移民大县,在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中创造了“绥江经验”。如今,在实施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中,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历史难题,绥江以高度的组织化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的“绥江经验”,实现了由“养不活”的山里人向“能致富”的城镇人的历史跨越,2018年全县实现了脱贫摘帽。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绥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脱贫摘帽后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围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返贫,在下步工作中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杨 淞:绥江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硬的战斗、最高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福祉来认识和推进,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总体实现了“产业增强、道路变畅、房屋安全宽敞、就医就学有保障,水更清、电更亮,文明新风处处有榜样,欢声笑语歌颂党”的显著变化,改变了农村面貌、洗礼了群众思想、锤炼了干部作风、加速了地方发展。

虽然全县已经脱贫摘帽,但巩固提升的任务仍然很重,还存在产业培育分散弱小、培训就业不够充分、人居环境需要改善、群众思想教育引领需要加强等问题。因此,在下步工作中,绥江县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脱贫后“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机制不变、人员不散、力度不减”,按照“巩固提升有队伍、特色产业有品牌、务工就业有证件、良好生态有巩固、就医就学有保障、家居环境有提升、公序良俗有遵循的“七有”目标,全面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具体工作中,在持续推进危房、漏评返贫、辍学学生、缺水缺电、问题整改五个“清零”的同时,重点抓好产业、就业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绥江作为全省最大的竹基地县,结合脱贫攻坚又大量发展了方竹等品种,目前全县竹产业规模怎样?在竹产业发展上有些什么新的打算和思路?

杨 淞:目前全县竹产业达到了43.6万亩,实现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总体还存在零星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发展水平和质量还不够高。按照市委提出发展“六大产业”的部署,绥江坚持“连山、扩面、提质、布景”思路,按照云霄山竹博园,绥水二级公路、二横线竹长廊,莲花山、罗坪、三渡基地和五个镇板块“一园两廊三基地五板块”规划布局,推动竹产业组织化管理、标准化种植、标注性识别、小班化管护、公司化运营的“五化”发展模式,确保到2021年集中连片种竹不少于20万亩,2025年集中连片不少于30万亩,种竹总面积达到60万亩。

当前,绥江县正在按照竹产业“1235”发展布局全力推进,今冬明春计划种竹5万亩,连片成型10万亩,目前已清荒备地2.15万亩;明年种竹10万亩,连片成型20万亩,3年左右基本实现竹子“连山、连路、连村庄”的目标。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围绕县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在巩固当前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还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创建?

杨 淞:依托向家坝水电站建设,2012年绥江建设了一座“管网全下地、路面全石材、光纤全入户、小区全绿化、城市全开放”的移民新城和湖滨美城,成为国内少有的“大树城市”和“无围墙城市”,城市品质和形象得到空前提升。2018年2月,绥江县城被提名为“全国文明城市”。获提名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为确保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绥江县将从四个方面努力推进:一是进一步巩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平安城市“四城同创”成果,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政务服务、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七个提升”行动,让城市更有内涵;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城市文化设施、城市公厕和滨江库岸等配套设施,让城市功能更完善;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启动新一轮“处级领导联系街、部门包街、职工上街”城市管理机制,持续整治环境卫生、经营秩序、交通秩序,让城市更有序;四是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抓好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让城乡处处盛开文明之花。

▶▶▶▶▶▶▶▶▶▶▶▶▶来源丨@昭通日报 微信(ID:hdwk2158200)丨《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明贵

审核丨@空

运营总监丨@俺是大笨蛋

运营副总监丨罗琴

责任编辑丨尹婕

原标题:《让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绥江县委书记杨淞访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