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层传真】板场乡:“疯”了十八年的张宜斋脱贫了

2019-11-15 18: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疯”了十八年的张宜斋脱贫了

十八年前,因为精神受到刺激,张宜斋突然“疯”了。十八年来,村民们都已经对这个“疯子”习以为常。十八年后,精准扶贫让他“枯树吐新芽”---他居然脱贫了,过上了有尊严的好日子。

十八年“疯”路历程,精壮小伙子磨成朽木一根

张宜斋的家位于河南省内乡县板场乡文龙村河北组。2001年,刚满38岁的他,一场病后,突然变得疯疯癫癫。文龙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廷岐和张宜斋既是邻居又是同龄人,亲眼见证了张宜斋这十八年的艰辛:“患病之后,他一年四季不理发、不洗澡,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除了吃饭睡觉,整天拿根棍子在路上来回跑,小孩追着影子打,土狗撵着屁股咬,活生生把一个精壮的小伙子给毁了。”

“十八年里,他说过的话加起来也不够十八句。大家都认为他没有希望了,活着就是熬时间。”联户组长左小梅回忆起张宜斋患病的那些年,不胜唏嘘。据她介绍,村里想给张宜斋办个低保,需要身份证,协调派出所上门办证,结果他拿根棍子乱舞,就是不让人靠近。

精准扶贫,爱心接力助康复

2016年初,张宜斋的父母都已去世,他被评为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对象,乡党委书记李耀武联系了精神病院,免费为张宜斋治疗3个多月。每月帮扶日,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都要前去看望,勉励他安心治病。

在张宜斋住院期间,政府将他原来居住的危房予以拆除,在原址上盖起了新房。帮扶干部购置了必要的生活设施,联户组长送来了电视机,为他打造一个崭新的家。

苦尽甜来, 安居乐业获新生

“从精神病康复中心回来时,看着崭新的房舍,干净整齐的院落,张宜斋很长时间都不敢相信。他抹着眼泪,对大家一再鞠躬,并且能说出‘感谢党、感谢政府’之类的话。那一刻,他把我们都感动了,让我们再一次认识到驻村帮扶的价值。十里八村的群众听说后纷纷过来‘稀奇’,对精准扶贫政策赞不绝口。”驻村第一书记郭盈温满是自豪。

张宜斋回来后,驻村干部三天两头入户聊天,经常他介绍些扫垃圾、剪香菇等力能所及的零活,增加一些收入。“政府给我盖了新房子,又帮我治好了病。现在每年合作养殖和光伏扶贫分红收入6200块儿,低保、残疾等补贴4000多,自己至少再挣个5000块儿多点,每年人均纯收入稳定在1万5以上。没有党的好政策,这肯定是猪八戒娶媳妇儿--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啊。”张宜斋逢人就说。

张宜斋郑重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坚决要求脱贫。日前,板场乡政府向他颁发了脱贫攻荣证。(张德胜)

板场乡:小蜜蜂酿出脱贫致富“大甜蜜”

农历十一过后,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板场乡三岔村的沟沟岔岔里,野菊花正肆意地绽放着芬芳,泼洒着金黄。辛勤的养蜂人,也迎来了一年里最开心的收获季节。“我养的400箱土蜂,至少要采800斤蜂蜜,仅此一项,净收入不低于7万元,这都是托了脱贫攻坚的福啊。”贫困户张朝立表示。

三岔村坐落于伏牛山七十二曼之黄花曼腹地,植被覆盖率90%以上。境内山高林密,溪流淙淙,野花遍地,蝶飞蜂舞,可谓“五步之内皆风景”。但长期以来,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

“我们祖祖辈辈有养土蜂的传统。这里环境好,原生态,咱山里人又不会掺假,产的蜜非常醇正。但是那么多年,都知道土蜂蜜是个宝,就是没人要。为啥呢?因为没人知道我们这个山沟沟嘛。”贫困户符运德养了一辈子的土蜂,对于土蜂蜜的“囧”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7年,该村被评定为内乡县深度贫困村,全村232人中,有147人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63%。随着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该村的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板场乡“一村一品”特色脱贫产业的规划中,土蜂养殖成为了三岔村的当家产业。

“驻村工作队帮助养蜂大户注册专业合作社,引导养殖户做大做强。在产品销路上,帮扶责任人从自己买到发动亲戚朋友买,逐渐打响土蜂蜜品牌。去年,工作队又为蜂农注册了淘宝网店,把产品卖得更远、更好,现在已经是供不应求了。”该村支部书记郭春喜说起驻村扶贫工作队总是赞不绝口。据他介绍,该村11户贫困户已经依靠养殖土蜂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带动邻村20余户贫困户发展土蜂养殖,携手同奔“甜蜜路”。(段守毅)

内乡城关镇“特色游园”建设惠民利民

一个仅有四个村民组、786户人家不到2800人的行政村,却在寸土寸金的城区有着三个累计近20亩的休闲游园和一个面积超6亩的文化娱乐广场。南阳市内乡县城关镇黉学村游园、广场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在基层行政村实为少见。而这种“大气”只是该镇提升人民群众拥有更多、更高、更好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内乡县城关镇位于县城中心,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7万多人,下辖12个村、社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为己任,把民生工程成效作为践行和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行动及实效,在“小游园”建设上彰显“大民生”理念,展现了党政部门担当使命、履职尽责的非凡风彩。截止11月12日,全镇共投入游园、广场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在建游园42外(个)、文化娱乐广场12外(个),广大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即景”,休闲游玩、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

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辖区闲置公房、荒芜坟地等隐藏在县城角落的微小空间的边角废地,经过精心筛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耐心劝导、征地拆迁,根据位置特点、人居状况、地貌特征、面积大小、闲置原因等情况,从满足群众需求出发,建设适合人民群众日常休闲游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游园、广场。清真寺村“韩井游园”,三面紧挨居民,一面临路。以前是村里老旧的公用库房,闲置多年无人问津。经过拆迁建设,现在成了一个面积虽小但环境优美的特色游园:崭新的健身器材多种多样;浓密的花草树木绿荫丛丛;漂亮的凉亭独具风格。

自今年5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这里便成为周边数千户居民休闲游玩、锻炼健身、文化娱乐的最佳场所。黉学村“幸福游园”,占地面积2000平方多米,位于县农业局和县教体局家属区及本村居民中间,因是坟地一直荒芜没被开发利用。该镇变废为宝,通过走家串户、苦口婆心、耐心疏导,动情晓理,使十几户坟地主人同意并配合移迁。

建成游园后,除各种健身器材外,儿童游乐园、老年娱乐室、青年长廊坊、假山喷泉,水冲式公厕等一应俱全。昔日的荒草坟地,现在的人间乐园。北园村“文化游园”,面积1330多平方米。因为涉及6户群众宅基地,都想建独家小院,所以多年争执不休,邻里不和。根据政策不允许县城建独家小院,该镇就借助建游园契机,除给大家讲政策、疏导稳定情绪外,创新模式,采取“租赁”形式,以年每亩2000元的价格将这块“争议”“纠纷”之地租赁下来,租金归集体所有。如此一来,解决了村民争地纠纷,提升了闲置土地利用价值,增加了集体收入,节约了政府开支,美化了人居环境,达到了一举多得效果。此游园后来被群众称之为“和谐游园。”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官之所行、众之所获。时下该镇的“菊潭游园、东风游园、泰安游园、古县衙商业街文化广场、黉学文化广场、邮政文化广场”等,昔日是闲置公房、荒芜坟地、边角废地,现在是处处四季有绿、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游园、广场,成为菊乡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内乡宣传编辑室

原标题:《【基层传真】板场乡:“疯”了十八年的张宜斋脱贫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