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在美国教汉语:学生唱歌像“驴叫”,老师批评学生要说sorry

2019-11-22 21: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中文老师在美国”,职业与地点,这是高标在快手的昵称。头像也很简单:一双黝黑的小手,伏桌写汉字。这是高标在美国教第一节汉语课时,随机拍下的照片。

这是位非裔小女孩的手,小学生,在第一节汉语课上,就能写得有模有样。高标觉得,这就是件挺有成就感的事。在美国生活已经一年多,从课堂带学生唱歌,到下班看房东逗孙子,高标在快手上的108个作品,基本涵盖了这一年时间的酸甜苦辣。

之前二十年,这座城市仅有一位中文教师

平头,圆脸,黑框眼镜,不满三十的高标,已经有了丰富的海外教学经历。从广西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高标在菲律宾做了一年志愿者。2018年5月期满回国之后,不到两个月,他又参与了“汉办美国大学理事会汉语教师项目”,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一名留美中文教师。项目为期三年,目前已经进行到一半。

高标的任课学校是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都位于美国东海岸的萨凡纳市(Savannah)。这座海港城市,人口约37万,相当于中国普通小县城的规模,却是佐治亚州第四大城。

高标租的房子,位于学校附近七分钟车程的地方,每天开车上下班非常方便。房东是一位刚退休的老太太。老人十分友好,厨房设备都提供给这位陌生人使用。“我炖肘子把屋里搞得都是味儿,房东也没说什么”他在快手上自嘲。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门极其复杂难学的语言,西班牙语和法语是美国大部分地区的第二学习外语。与国内媒体频繁报道的“汉语热”不同,因师资力量单薄,加上本身复杂难学,汉语并没有在萨凡纳市流行。“我来的时候,这里好多孩子第一次听说中国。”在他之前二十年,萨凡纳市仅有一位中国台湾过来的汉语教师。而现在,汉语才刚刚受到重视,他能过来任教,就已经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在美国,汉语教学分为“沉浸式教学”与“兴趣班式教学”两种,前者适用于专门的语言学校,需要有足够的师资与配套设备,除了英语文学课,数学与科学都采用纯汉语教学。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而高标的教学模式属于“兴趣班式教学”,通常适用于普通学校,汉语课在小学的课程表里是每周一次,在高中则是选修课。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很简单,学生会几句日常问候,了解一下中国文化即可。

“我为孩子说中文感到自豪”

第一节课,配合手势和表情,高标教给孩子最简单也是分量最重的三个词:“你好”、“谢谢”、“不客气”。第一节汉语课,小学生只需掌握这三个问候语。而其中的礼仪文化,也随风潜入,课后在走廊里遇见同学老师时,孩子们也现学现卖用汉语打招呼。

那节课上,他教了一首《你好歌》:“你好你好早上好……你好你好晚上好”。简单的歌词和旋律,一次就能洗脑,孩子们学会之后到处传唱。另一节户外课,体育老师还没来及打招呼,就被孩子们一阵《你好歌》给唱蒙了。

小班教学、设备齐全,学校里时常还有中国戏剧表演,美国普通小学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厚,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在高标的一个作品里,可以看到小朋友学习身体器官的词汇时,在小教室里“指手画脚”。这种唱唱跳跳的课堂,除了增加趣味性,还能动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方位“体验”式学习。

“虽然我们中国小学生学英语也差不多是兴趣班式的,但根据我个人经验,比较下来,美国小朋友学的还是比较快。”他还能感觉到,美国小朋友并不拘谨,学到什么张口就来,哪怕发音不是那么准确,他们也非常喜欢表达。

有一位班主任走在路上,听到刚上完汉语课的孩子们唱歌,惊诧之余,问高标:“孩子们是不是发错音了?怎么听起来有点像驴叫?”,从此传为笑谈。当地有家中餐馆,老板和服务生都是福建人,也因为高标的第一堂课,收获了很久都没有人说的中式问候。“我为孩子说中文感到自豪”,带孩子去中餐厅的是一位白人女士,当孩子用刚学的简单中文和服务生打招呼时,她高兴地给高标发邮件说。

差异与磨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课其实就是文化交流的窗口。在课堂也最容易感受到两国差异。

教育体制的差别是最直观的,在美国小学,小班课堂是常态,每节课学生大概一二十人,除了早上在一个叫做homeroom的固定教室里奏国歌之外,大部分时间,他们都要去不同学科授课老师的专门教室。那里的墙上贴满了花花绿绿的海报、字画,布局也更像一间客厅。每节课堂除了授课老师,还有一位助教全程陪伴。

文化差异则体现在某些细节上。有一天,高标在办公桌上收到一沓道歉信,字迹和语气稚嫩,上写着“高先生对不起,我为自己的粗鲁感到抱歉。”原来这是前一天,在小学四年级的汉语课上,一群“特殊孩子”不停捣乱,课后被助教要求写信赔礼。

在美国,这些“特殊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受特殊照顾,有的需要服药,有的需要助教随身呵护。但是在待人礼仪上,任何人都不得含糊。美国老师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学会尊重。老师说话时,孩子如果只说“Yes”是不行的,而要说“Yes, Sir.”、“Yes, Madam.”老师在课堂上也会平等地称呼学生“先生”、“女士”。高标目睹过很多这样的场景,“他们这种意识真的太深了,哪怕老师非常生气,吼学生时还会一个劲儿说‘excuse me’和‘sorry’。”

“美国老师从来不会把孩子和孩子拿来对比,但我教学时还会有这种意识。”教育理念的差异,需要更久的时间才能适应。在美国,学生放学之后跟老师几乎从不交流,但高标却罕见地收到了美国家长的邀请。有对美国夫妇的三个孩子,都在高标执教的小学。汉语课开始后,每天孩子们在回家路上争着讲汉语,“他们问我能不能给孩子当家教。”虽然因为时间紧,这一愿望并没有实现。但大女儿升入初中后,依然选了汉语课。

“要知道他们以前都会选西语和法语的。能影响这些孩子,激发他们的兴趣,我的任务就达成了。”而实际上,高标影响到的不止是孩子。一位中文老师的到来,让很多人都多了对汉语和中国的兴趣。

随着教学的推进,本校教职工的孩子回家,也频繁跟他们父母讲述汉语课的种种奇妙经历,这些老师也慕名前来听课,感受新的语言文化。他与同事的关系,也在这种交流中日益加深。作为本校为数不多的男老师,高标在同事们的节日party上成了才艺表演的担当。

深秋一个早晨,他收到了同事送来的柿子,快手上有老铁问他“为啥美国柿子长得跟中国一样?”另一位老铁跟评:“因为它们沐浴着相同的太阳。”

原标题:《我在美国教汉语:学生唱歌像“驴叫”,老师批评学生要说sorry》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