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区达人④︱构建社区声望体系,促进居民社区参与

唐有财
2019-11-29 18:0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编者按】

谈及上海,近些年的“潮流”是回溯上世纪三十年代。“孤岛”时期的繁荣留下了大量历史建筑和名人轶事,但当光环褪去,这些上了年龄的楼宇和社区仍未退役,剩下的像是一堆琐碎的日常。有人囿于房屋产权的历史遗留问题,有人需要与老旧的设施对抗,没有电梯、垃圾清运、噪音、鼠患,乃至公共空间的使用权限……谁来发现这些需求?如何解决它?但这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治理的断裂环节。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与上海市黄浦区政府合作,发起了“社区达人”计划。当人们认为居民没有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时,他们在调研中却发现,每个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活跃分子,有的基于个人的家国情怀,有的来自职业惯性,有些基于兴趣和利益驱使,有的只是单纯的“爱管闲事”。这些超龄的“社区达人”仍在努力编织着老旧小区里的日常生活。

2019年暑假,由本人指导的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团队在黄浦区开展了“跳动的记忆、致献我的国——黄浦区‘社区达人’故事采集”项目。在为期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冒着酷暑深入社区里弄,采访了70多位“社区达人”,倾听他们的声音,记录他们的故事。与一般的社会学调查研究不同,这一项目更多地指向推动社区治理的社会学干预行动,我将其定位为:构建社区声望体系,促进居民社区参与。

社会力量薄弱和居民参与不足往往是社区治理的“短板”  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为什么要关注社区达人?

近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多项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项目。

研究和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人”是社区治理中最为核心的要素,社区达人(或者说积极的行动者)是社区中最重要的财富。十九大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在这一治理体制中,如果说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的行政力量是我们治理体制的优势,那么,社会力量薄弱和居民参与不足就是“短板”,这正是很多研究者所诟病的“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治理困境。根据木桶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如果不弥补居民参与不足的短板,我们体制中的治理优势也很容易被消耗掉。

调研发现,很多居民区的社区干部无法有效地组织动员居民参与,他们的日常工作繁重,也需要承担清理楼道等琐事,而很多事务本可以通过居民参与来解决。而另一些“明星书记”身边往往有活跃的居民志愿者团队。因此,如何培育壮大社区达人队伍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着力点。

社区达人如何带动居民参与?

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实际上每个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活跃的居民。他们身穿志愿者马甲穿梭于社区的各个角落。从参与的动机看,他们有的基于个人的家国情怀,有的基于过去的职业惯性,有些基于兴趣和利益驱动,甚至有些只是因为“多管闲事”。从参与的类型看,有自娱自乐的文体类参与,有奉献爱心的互助类参与,也有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公共类参与。

一个社区中这样的居民大概有多少呢?我们团队对黄浦区177个居民区进行了问卷调查,一个居民区里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占常住人口的比例平均为1%,一般是30多人。当然,不同居民区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大约有三成的居民区活跃人群不到10人,15.5%的居民区活跃的居民却在50人以上,其中居民参与最活跃的社区,社区达人占比高达13%。

另外,自组织团队也是重要的形态,六成以上的居民区有三至四个团队。

从这一群体的人口社会特征看,本次黄浦区采访的70个达人平均年龄在67岁以上,以退休的老人为主。他们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三十至六十年代,历经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时代巨变,他们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当然退休后,他们有参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是以党员为主,六成达人是中共党员,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家国情怀。

第三,大多数达人都曾在体制内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此外,从户籍地来看,八成以上为上海本地人,对社区具有很深的情感。

虽然平均每个社区中,活跃人群仅有1%,但他们对于社区治理的作用不可忽视。问题在于他们何以带动整个社区的参与?如果说社区达人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情怀来参与社区事务,那么如何激活更多的居民参与,如何壮大这1%的力量,如何创建“社区软环境”,能让社区达人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从事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构建社区声望体系、促进居民社区参与

我们认为,激发居民参与,应该让社区里的能人、达人获得认可,凸显其价值。因此构建“社区声望体系”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路径。

“声望”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概念,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权力和声望构成了社会分层的三个维度,这里的声望更主要指向的是职业声望。

一些国外的研究者开始用社区声望的概念来理解社区内部的权力结构,如美国学者F.Hunter设计了“声望法”来识别社区领袖。他的研究发现这些具有较高声望的社区精英人士往往凭借其社会资源就掌握了社区决策和管理的主动权。一些研究者还指出,在金字塔型的社区权力结构中,通过声望法推选的社区精英往往与社区事务和社区的影响力无关, 在组织中掌握行政要职的人不一定代表整个社区。

我们所提出的社区声望体系显然不同于上述研究,我们所指的社区达人并不是指他们的职业地位,而是指一个社区居民因其个人品格、为他人带来的帮助、对社区的贡献等行为表现而在社区中得到的认同和尊重。这一社区声望与他们的经济和权力地位无关,是与他们的公共性行动有关,代表的是一种现代公共精神。

一个社区具有成熟的声望体系,意味着社区达人的价值能够被社区所感知,他们的行动能够感染和带动其他居民,从而形成社区广泛参与的态势。而这一社区声望体系的构建需要形成关于社区声望的共识性标准、建立和完善社区的传播体系、完善有助于社区达人发挥作用的支撑体系。我们的实践项目正是基于以上设想开展。

首先是形成关于社区能人达人的共识性标准。上海市黄浦区地区工作办公室组织了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围绕达人标准进行了大讨论,大家的共识是社区达人应该具备下述特征:一是热心社区公共事务,积极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与社区居民关系良好,具有一定的声望;三是品格优良,行为正派;四是具有一定的感染和影响力,能够带动其他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五是具备某种专业技能。

其次是识别和寻找这些默默无闻的积极行动者。通过社区工作者推荐、达人自荐、实践团队寻访等多种方式,列出被认为是符合上述条件的居民,一共收集到169位社区达人的信息。实践团队按照上述的标准进行认真讨论,最终确定了70个达人代表,并按照其主要特点进行了分类,划分为社区环境保护达人、社区文化建设达人、社区关系建构达人、社区公益活动达人等。

第三是将这些社区达人的行动显性化。依托各种线上线下的传播渠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分享他们的故事。

第四是对这些社区达人赋权赋能。社区达人的作用发挥需要平台和支撑,否则他们的参与活动很容易碎片化,很难持续。比如,协助一些具有策划和组织能力的达人建立自组织团队,并通过自治金项目等方式支持其参与行动,促其从个体化参与走向组织性参与。

此外还需要搭建居民区的协商议事平台,建立居民与居委、党和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收集社情民意,表达社区的声音,并做实社区代表大会等制度化平台,吸纳社区达人在社区发展规划和社区议题设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走向参与式治理的过程中,居民不仅是被服务的对象,更是参与的主体。1%的社区达人是当前社区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依靠力量,但与中央提出的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努力构建社区声望体系,创造有利于壮大社区达人群体的社会环境。

(作者唐有财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