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选出2019年度人文社科好书榜

ECNUP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2019-11-29 13:12
来源:ECNUP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化课 >
字号

11月28日下午,经过17位专家学者的评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人文社科好书榜揭晓。这次评选,以2019年出版的人文社科类新书为主,共计评选出“20+2”种图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坚守出版品质与人文关怀,不仅在哲学、历史、政治等学术领域出版了重要的作品,在文学、艺术、教育、心理、少儿等领域亦有不少精彩作品呈现。

特别致敬

《共和国教育公平之路》

袁振国 翟博 杨银付 主编

本书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共和国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艰苦卓绝、成就辉煌地推进教育公平的理念、政策、举措和经验,展现中国在全世界独树一帜的教育公平道路。

《秦汉六朝字形谱》(15卷)

臧克和 郭瑞 主编

《秦汉六朝字形谱》通过时间、空间和汉字本体结构三维立体呈现秦汉六朝汉字发展演变情况,为“隶变”以后的汉字发展确立历史坐标,勾连汉字形体发展轨迹,为相关学术领域提供科学准确的材料。本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

 2019人文社科好书榜

1

《人行道王国》

[美]米切尔·邓奈尔 著

[美]奥维·卡特 摄影

马景超 王一凡 刘冉 译

本书关注在纽约街头谋生的边缘群体。他们在街上摆摊、睡觉、捡垃圾,游走在法律边缘,看似制造了混乱和威胁。但社会学家米切尔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深入街头人的生命世界,解释了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他提出,在街头谋生的人,实则借由在人行道上创造性地寻求生存空间,生成了一套非正式社会控制体系,维系着人行道的秩序和安全;而他们也得以“诚实谋生”,扭转自己的人生。米切尔提醒城市治理者,以及任何一位想要理解城市复杂生活的人,非正式经济和社会生活有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不必然在审美上令人不悦。这有助于我们反思社会治理的局限,和城市生活更人性化的可能。

2

《身体的历史》(修订版)(3卷)

[法]阿兰・科尔班 [法]乔治・维加埃罗

[法]让-雅克・库尔第纳 主编

张竝 赵济鸿 杨剑 孙圣英 吴娟 译

本书作为一部专题史,详略得当、图文并茂,可谓法国年鉴派史学的又一经典文本。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卷一),叙述“身体”问题意识的苏醒,身体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认知视野;《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卷二),描述了“身体”问题意识的觉醒,身体进入科学意义上的认知视域;《二十世纪:目光的转变》(卷三),揭示了“身体”问题意识的自觉,身体自觉地与现代技术联姻,使身体问题步入了日常生活场景。

3

《文字传奇:十一堂法国现代经典文学课》

袁筱一 著

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罗兰·巴特、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还有米兰·昆德拉,这一批出生于20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本书作者袁筱一,法语翻译家、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拥有多年外语教学及翻译经验,以细腻感性的笔调,游弋于这些法国现代文学巨匠们的精神世界中,更凭借理性和思考,引领读者探索着法语文字世界之美。

4

《杜威在华学谱》

顾红亮 编著

本书与作者另两本学术著作构成实用主义研究三部曲。作者对杜威在华三年学术演讲与游历的研究,始于25年前。25年来,作者前后搜集《申报》、《晨报》等民国报刊中有关杜威在华三年的演讲、报道,在美国波士顿、中国台湾等地查阅有关全集、日记、书信集。本书资料运用求“有价值之全”,注重“诠释”事实。作为一本研究性学谱,本书学术含量丰富,比如通过资料诠释,研究认为:普通人接受新思想新理念,需要一个较长的吸纳过程。1920年代初期,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竭力传播与吸收杜威的实用主义,这个事实并不能掩盖另一个事实:一些群体和一些个体对杜威实用主义持逃避或拒斥的态度。

5

《政治观念史稿》(修订本)(8卷)

[美] 埃里克·沃格林 著

段保良 叶颖 孔新峰 等 译

沃格林毕生之作的真正核心,以秩序问题为线索,串联起“政治观念”的兴衰沉浮。

埃里克·沃格林,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最富创见的哲学家之一。

沃格林以15年时间,创作了史料丰富、创见迭出的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全面揭示了西方政治观念的历史脉络,证明了在以虚无主义而告终的“精神反叛”之后,我们如何能够不通过教条而重获实在。

6

《中国好故事Tales of China》

[美] 梅琳达·莉莉·汤普森 主编

本套书由前迪士尼全球制作人、现爱乐奇总编辑、具有30年出版行业从业经验的主编梅琳达·莉莉·汤普森领导的华裔美国作家团队,依托享誉世界的蓝思阅读评级标准,以地道的英语和生动的写作来诠释中国传统故事。每个故事配有原创插画、故事背景、词汇扩展、配套课后趣味问答等内容,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同时为每个故事配有原汁原味的英文朗诵音频,方便读者收听音频故事,同时锻炼阅读和听力。

7

《70件文物里的中国》

上海博物馆 编

《70件文物里的中国》由上海博物馆编。文博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们试图选取公众感兴趣的角度,以70件文物为支点,带领读者通过“物”重观中国历史漫长恢宏的演进过程。

一件器物、一幅图画、一方碑刻,一处遗址……皆为认识“中国”的一个视角,从伟大的艺术品到日常生活用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物最终汇成一幅多彩壮丽的祖国文明画卷。

与众多文物概览性著作不同,本书更注重对“物”本身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阐释,提供由“文物”达“中国”的一种路径,展示中国璀璨历史文化缩影的同时,予读者以观看文物的启示,以期对广大文博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均能有所裨益。

8

《作为激情的爱情:关于亲密性编码》

 [德] 尼克拉斯·卢曼 著

范劲 译

“爱情现象学”探讨在卢曼的社会理论整体框架中扮演了一个特殊角色。从学术生涯伊始,卢曼就涉入这一主题,在1968-1969年冬季学期代理阿多诺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教席时,他选择了以“爱情”作为授课主题。

卢曼认为,西方的爱情语义学自16世纪后半叶以来的形式变化,反映了造成人格性亲密性日益增长的社会分化。爱情媒介从社会系统中分化而出,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出现的“激情”语义学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作用的实质是以悖论化代替过去的理想化作为编码路径。可见,亲密关系对于卢曼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是以悖论为生命力的交互作用系统,为了展开恋人间行动体验的悖论而存在。爱情悖论的系统化能力,间接地提醒人们,不确定性并非秩序的敌人,反而是对冲不确定性的最佳手段,而爱情秩序的存在,也证明某些后现代理论家提出的绝对混沌并不成立。

《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

[美] 埃利奥特·阿伦森 著

顾彬彬 译

黄向阳 审订

1999年,美国科罗拉多科伦拜恩校园发生枪击事件。两名备受同学欺凌的高中生携枪入校,杀害13名师生后饮弹自杀。这起血案震动全美。此后美国各州陆续出台“反欺凌法”和治理措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认为这些治标不治本,他透过悲剧事件的现象,剖析了校园欺凌发生的根本原因:学校和班级中的高度竞争、小团体密布、充满排挤的氛围。书中提出了两类方法,外围干预和根源干预,力图促进学生的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尊重,揭开了共情的面纱。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共情都至关重要。全书短小精悍,给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迫切需要的实践方法,并以亲切的口吻娓娓道来。

10 

《心理学改变世界:当代心理学100杰》

 [美] Robert J. Sternberg  等 主编

张卫 等 译

《心理学改变世界》是以当代顶尖心理科学家第一人称叙述而成的极好的文集。这些通俗易懂的短文突出了对心理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展示了最出色的心理科学家如何构想和思索他们的研究,并阐述了他们的想法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尤其特别的,作者解释了他们所认为的自己最重要的科学贡献:他们如何获得想法,他们的想法如何超出学院派心理学对世界产生影响,他们在下一阶段研究中想要探讨什么。受邀者名单基于Diener、Shigehiro和Park编录的排名榜(2014),该书提供了范围广阔的见解深刻的各种观点。该书是那些对当代心理学科学中伟大想法的发展感兴趣的学生、研究者、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而且是由科学家自己第一手描述出来的。

11

《精彩的数学错误》

[美] 阿尔弗雷德·S. 波萨门蒂尔

 [德] 英格玛·莱曼 著 

李永学 译

这是一部探究“数学错误”独特价值的极简数学史。两位资深的数学教育家用生动的笔触分析了数学史上各种“精彩的数学错误”,做出了令人意外的解答:在数学研究过程中,即使方法、步骤正确,结果也可能会是错误的;但是“数学错误”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发现,甚至成为重大突破的开端。本书行文流畅,内容丰富,阅读它不需要太高深的数学知识,但无论是数学高手还是初学者都能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把握数学的特征与规律。

12

《弗洛伊德传》

[法]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著 

陈卉 罗琛岑 译

本书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Élisabeth Roudinesco)的新作,堪称第一部以法语写就的弗洛伊德大型历史传记,出版后立刻荣获法国“十二月奖”(Prix Décembre)和“文学奖中奖”(Prix des prix littéraires)。作者查考了大量一手资料,包括美国最新开放的档案,以严谨而优美的笔触描绘心理分析诞生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和弗洛伊德的家庭、私人生活,精心解构围绕这位心理分析创始人及其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所产生的种种幻想,深入探讨“他是谁”、“他来自何处”这两个基本问题,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幅完整、生动而真实的大师画像。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披露了若干鲜为人知的弗洛伊德病人故事,为作者对大师的独到诠释提供注脚。

13

《文化江南札记》(增补版)

胡晓明 著

胡晓明教授记下了读书的心得和真实的感受,对明末清初的江南文化、江南士人反清复明的斗争、江南女子的命运等主题进行了阐释和介绍。

江南并不全是文弱的美,本书便阐述了文化江南的另一种美,另一种深意、远意,即明清之际生于江南的民族思想是现代中华文化的真正发源处,书中所写的那些明遗民都是现代文化的播种人。本书还通过文化江南极广的意涵,探讨了雅和俗能不能融合在一起的问题。江南极深的文化内涵,值得现代人去发掘。

14

《立法的尊严》

[美] 杰里米·沃尔德伦 著

徐向东  译

作者沃尔德伦享有国际声誉,获得过诸多殊荣,已出版大量论著。《立法的尊严》是其探讨成文立法问题的力作。本书立足于沃尔德伦1996年在剑桥大学发表的西利演讲。立法的根据是什么?具体法令的确立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

15

《唐人街:镀金的避难所、民族城邦和全球文化流散地》

王保华 陈志明 主编

张倍瑜 译

两百年来,华人社区是并仍将是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一面镜子。

通过对东京池袋唐人街、温哥华唐人街、纽约唐人街、巴黎唐人街、悉尼唐人街、里斯本唐人街、秘鲁唐人街、哈瓦那唐人街等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华人社区的考察,本书呈现了全球唐人街的发展、变迁与重生,在想象的地理中的身份认同,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移民对唐人街产生的重要影响。

16

《差异与重复》

[法] 吉尔·德勒兹 著

安靖 张子岳 译

《差异与重复》既是德勒兹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当代哲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在《差异与重复》这部对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彻底批判的奠基之作中,德勒兹创造了大量概念,尝试将自己的观点体系化。他试图提出一种有别于同一性哲学、主体性哲学的自然哲学,其核心是纯粹差异和深邃重复这两个概念。德勒兹对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阐发:纯粹差异,既非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异,亦非概念性差异,而且绝不从属于同一性、类比、对立和类似性;深邃重复,绝不能被还原为相同事物或相同元素的机械重复、物质性重复。

 同时,德勒兹在本作中倚重的思想资源也非常庞杂,既对柏拉图、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尼采、柏格森、克尔凯郭尔等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也讨论了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精神分析、语言学、人类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理论上的巨大野心和思想上的驳杂,使得这部作品即使是在本就以晦涩著称的德勒兹著作谱系中也显得尤为困难和特异。

17

“给孩子的实验室”系列

[美] 丽茲·李·海拿克 等 著

王晓岚 等 译

本系列中的每本书都为孩子们提供了多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每一个实验包含材料准备、安全提示、实验过程、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创意想法等几个部分,向儿童展示了完整的实验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19

《看上去很美:整形美容手术在中国》

文华 著 

刘月 译

“上帝给了你一张脸,你却自己造就了另一张。”

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经济背景的现代人,为了变得更美更年轻,像购买一项日常服务一样选择整形美容手术。这种“美貌的神话”如何在消费革命的推动下愈演愈烈?本书指出,从芭比娃娃到韩流,美容经济的背后是全球化背景下审美观的折射;而中国女性对美的认知和身体实践,则进一步呈现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意涵变迁。

19

《世界水准:如何构建21世纪的优秀学校系统》 

[德] 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 著

窦卫霖 等 译

本书作者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权威解析历次PISA测试的数据,结合自身对世界各国教育水平的认识,提出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事宜”的理解与建议。

衡量教育成功和优秀的标准除学生学习成绩外,还有或许更重要的东西: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挖掘和鼓励人人参与的公平性,国家(财政)和个人(时间)的投入产出比;学生的幸福感和对未来的信心,对多元文化和个人的包容性,等等,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教育制度建设、教育系统改进更为重要。

20

《虚无主义:哲学反思》

[美] 斯坦利·罗森 著

马津 译

本书是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斯坦利·罗森的早期代表作之一。罗森教授师从施特劳斯和科耶夫,其关注点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到海德格尔等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看来,一旦所有的价值观都合情合理,那么它们同时也变得毫无意义。这就是虚无主义得以存在的理据:当所有的言语犹如被消音,虚无主义便应运而生。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代表了现代哲学两大主流,而这正是罗森所谴责的“拒斥语言的权威”。

在本书中,罗森教授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本书秉承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性主义,这无疑也彰显了罗森教授持之以恒的研究重心,即考察哲学传统的根源,同时亦反思现代思想所面临的危机。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