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国元首再聚首关注阿富汗,中亚一体化现“由内而外”新动向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沧溟 郭鑫
2019-12-02 09:1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11月29日,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领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晤,召开第二届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这是中亚国家领导人第二次专就本地区合作问题聚于一堂。首次协商会议于2018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举行。而在2018年之前,五国元首举行类似会晤还是2009年的阿拉木图会议。

“乌-哈中心轴”

首届峰会地点选在哈萨克斯坦,第二届定在乌兹别克斯坦,这凸显了哈乌两国在中亚的大国地位。

推动此事的主要是乌兹别克斯坦。此次,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主办方,其作用毋庸多论。而在2018年,时任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曾透露,该平台的搭建“得益于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倡议”。

的确如此,自米尔济约耶夫执掌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其对其他中亚国家的一系列访问为峰会做了相当的铺垫。2017年3月,米氏就任后将土库曼斯坦作为首个出访国,此后又再次访土;同年3、4月,米尔济约耶夫两次访哈 ;此后又到访吉、塔两国 。这显示出乌兹别克斯坦在外交上对中亚地区的重视,也表明了塔什干对推动地区合作的积极态度。

而该平台之所以能够搭建起来,哈对乌的配合和支持也不可或缺。乌哈作为中亚地区南北两个大国,二者发挥着地区“中心轴”的作用。在二者的号召下,各国得以聚在“中亚”这面大旗下共襄地区合作。

两国之所以能相互配合和支持而形成“乌-哈中心轴”,得益于当前二者有意缓和卡里莫夫时期激化的明争与暗斗。卡里莫夫去世后,乌哈两国领导人都认为加强地区合作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乌现任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属于时任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后辈,且米较务实,为促进合作改善本国经济,愿居纳后。这表现为首届峰会地点选在了纳扎尔巴耶夫引以为傲的努尔苏丹,而此次峰会又推选纳氏为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名誉主席。在照顾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的威望上,塔什干可谓做足了功夫。实际上,这也恰从反面说明二者之间的确存在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玩味,此次哈萨克斯坦方面出席峰会的并不是总统托卡耶夫,而是首任总统、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这固然与纳氏的中亚政治耆宿地位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哈当前国内政治的特殊性。

内向聚合,外向一体

去年的首届峰会宗旨明确,即整合中亚地区,挖掘地区合作潜力。根据峰会结束后中亚国家领导人发表的《中亚国家首脑纳吾鲁孜节联合声明》,各国将为保障本地区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应加强协调合作。较具体的方向包括:

——建立互利互惠的经贸和投资合作,

——扩大地区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有效利用水资源,

——发展工业和制造业,

——支持高新技术和创新发展,

——发展数字化经济等。

显而易见,各方的眼光都是“向内”的,关注的是地区内问题,基本未涉及对外政策、国际政治等。而首届峰会时间选在中亚民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节”(相当于中国的农历春节),也暗示了首届峰会的地区内性质。

今年峰会在议题设置方面并无新意,基本还是首届峰会的老调。但“高新技术和创新发展”、“发展数字化经济”的声调逐渐降低,受到关注的是更加务实的经贸投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等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发言中。他表示:

首先,加深经贸和投资合作,建议在塔什干举办中亚国家投资论坛和各国企业家年会。乌兹别克斯坦准备在农业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和农业等领域与各国进行积极合作。

第二,加强交通运输的互联互通,释放中亚地区过境潜力。建议加快成立地区交通运输委员会,共同协调发展中亚运输系统。

第三,扩大能源领域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愿考虑通过联合项目进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能性,并特别注意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

第四,最有希望的合作领域之一是挖掘中亚国家的巨大旅游潜力。有必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中亚地区旅游产品品牌,并就此提议举行“中亚旅行”国际旅游论坛。

第五,各国应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协调解决本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问题。

米尔济约耶夫的发言具体而务实,堪称是一张可操作的实用攻略,其宗旨仍是通过中亚地区的内部聚合,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内部凝聚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实用策略的不断塑造,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强烈刺激。与米尔济约耶夫相比,纳扎尔巴耶夫更加重视精神层面。他建议,签订《21世纪中亚发展睦邻合作条约》;将3月15日定为“中亚日”;扩大和加深中亚国家的传统,等等。在纳氏看来,强大的突厥文化共识有助于内核的稳定。

此外,各国领导人还都谈到了中亚地区安全、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与首届峰会相比,各国的眼光不再仅是“向内”看了,有了“向外”的变化。各国领导人讨论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地区内部事务,而是开始提出应将中亚各国视为有机整体参与国际事务。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各国领导人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看法上。

乌总统米尔济约耶夫认为,中亚国家应推动阿富汗加入各类合作项目,中亚国家的联合项目将为解决阿富汗局势创造必要条件。中亚地区国家的合作也为阿富汗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机会。吉总统热恩别科夫表示,应深刻关切阿富汗和中东局势,注意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中亚地区其他激进组织意识形态的传播。土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强调共同支持阿富汗和解进程非常重要。

吉、土两国总统则直接提出各国应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组织中维护和谋求中亚利益。热恩别科夫指出,协商会议作为一个新的常设平台推动了中亚现有合作机制的改革,各国应通过该平台增进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维护中亚地区的利益。例如,中亚国家应通过各类政治和经济合作机制加强与俄罗斯的互利关系。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也明确表示,必须在各种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和欧安组织中建立五方政治协商机制。

主动将解决阿富汗问题视为中亚诸国应承担的责任,并开始将中亚各国视为整体维护共同利益——本届峰会议题的这种外向型转变,似乎有了点过去曾一度热议的中亚一体化的意味。

确如纳扎尔巴耶夫所说,于2018年在努尔苏丹举行的第一次协商会议促进了中亚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成为了推动具体合作项目落实的有效平台。首届峰会将加强地区“向内”凝聚力作为讨论的重中之重。那么,前期的“内向聚合”是对后期“外向一体”的铺垫吗?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中亚地区在内向上的聚合可以为外向上的“一体”奠定基础。

由此看来,中亚一体化大概还不是完全烟消云散的历史陈迹。不过,中亚地区内部合作能力有限,加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内向聚合”下的“外向一体”到底能对域外世界产生多大的冲击尚不可知。因此,中亚一体化的重拾,恐怕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积累和酝酿。

(沧溟,中国媒体驻哈萨克斯坦记者;郭鑫,上海外国语大学欧亚文明研究特色研究生班在哈留学生)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