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山东思变③山东半岛理应是第三增长极,不是京津冀的副中心

黄少安
2019-12-03 17:3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大的山东半岛,应该包括整个山东省,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大的经济板块之一,就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各个方面看,是我国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最好的省,如果说山东第二,没有哪个省敢称第一。过去几十年,山东经济发展成就巨大,GDP增长率、GDP总量一直都是全国前茅,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还曾经全国第一,现在的GDP总量仍然是全国第三。最近几年,对山东经济的一些质疑和山东的自我反思,主要集中于最近的GDP增长率比较低和经济增长质量。这些质疑和反思,不等于否认山东经济发展不好,而是全国和山东自己都认为:相对于山东的潜力和群体条件而言,山东经济应该发展更好。

现在和未来,山东经济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战略层面的问题需要认识清楚,问题之一就是:在全国经济版图中、从区域角度看,山东经济如何定位?

一、山东半岛应该是中国的第三经济增长极

山东有极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实体经济基础优势,因此,山东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工业和农业)大省、海洋经济大省,是国家经济的“底盘”之一。这些都是山东经济在全国各相应维度的定位。从区域经济及其相互关系和区域经济学的维度上,本人认为,山东半岛应该定位为“中国第三经济增长极”,是比肩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的经济增长极。

从区域经济发展意义上考察,经过过去几十年,经济增长极作用最明显的有两个:第一个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以深圳、广州、香港为中心城市或增长极、向周围地区极化的珠三角地区,中心区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或极化点是深圳、广州和香港,扩散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更大的区域。对于全国而言,珠三角地区全部是一个增长极,既吸收周围地区、甚至全国资源,又明显带动中国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和部分东南地区发展;第二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上海、杭州、南京等为中心城市或增长极,长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更大区域是扩散区。对于全国而言,长三角地区全部,又是一个增长极,既吸收全国诸多地区的各种资源,又明显带动华东地区、东南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发展。

正在努力打造的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或增长极、向环渤海省份扩散的京津冀或环渤海经济区。当然其他一些中部地区也有打造大城市、形成经济增长极化效应的想法,也有可能形成增长极。但是,从中国地理版图、经济版图和经济实力看,处于南北之间的山东半岛是最可能、最应该成为中国能够比肩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极,比京津冀、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更有条件。

整个山东半岛应该而且非常有条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虽然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在可能也起到了这种作用,但是跟长三角和珠三角增长极相比,还不在一个量级上。但是,山东具备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一方面,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东南沿海和经济最早起飞发展地区之一,位于世界公认的黄金纬度,世界上与之相似的地中海沿岸、英国、西欧、美国的东西岸等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与日本、韩国、俄罗斯临近,属于对外开放的前沿;另一方面,资源丰富,土地、煤、石油等资源应有尽有,农业、工业基础也较好。

二、如何进一步打造经济增长极:山东省内省外发展构想

在山东内部,以青岛和济南为中心城市,就像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广东的深圳和广州、江苏的南京和苏州一样。以青岛为中心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及其周围县级市,实施青烟威日一体化,构成圈状城市群;构建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泰安、聊城、德州、济宁等的圈状城市群;山东半岛还有一个特殊的地缘特征是:济青线上已经形成东西向的城市带:青岛---潍坊----淄博---济南,都是大城市,把两个圈状城市群通过济青线极为方便快速地连接起来。

济南,作为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省会,有着悠久历史、便利交通、有山有水、南北之间、气候宜人的大城市,过去几十年虽然也发展很快,但是相对不尽人意,城市规划和日常管理都值得反思,尽管最近两三年城市日常方面进步很快,发展战略方面仍然需要思考。趵突泉和大明湖周围地区是老济南市的核心地区,是济南市的地理象征和灵魂,周围不该深挖地下和大建高楼,可是已经做了,不可逆。

立足于现状,济南要想成为经济文化大都市、能够吸引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人才和资金汇集、能够像南方大都市那样带动周围地区,就应该:第一,向有山有水的小南部山区发展,建设高档城区和高端产业区,再造高档城市标志;第二,向着大南部山区发展,使得泰安、莱芜以及长清与济南市实质性一体化。莱芜和长清在行政区划上已经与济南合并,进一步发展,是通过轻轨等方式把济南与莱芜、泰安连接起来。与聊城、德州、济宁等城市,最好也是轻轨连接,比高铁更能发挥连接作用,而且成本更低、更便利,把市区地铁和城际轻轨一体化;第三,停止“北跨”即济南往北跨过黄河再建新城区。已经建了就建了,不要继续。因为跨河成本高、地面是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良田、地下是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区,还有黄河洪水风险,关键黄河是“黄”河,人们不向往,很难树形象和吸引外地人才。

放眼全国,山东经济板块应该是进一步建成影响若干地区的增长极之一。首先,是长三角核心经济区和京津冀核心经济区之间的核心经济区,山东必然也必须起这样的作用,过去几十年也很大程度上起了这种作用,只是还不够而已;其次,不久的将来,建成烟台--大连海底通道,链接东北经济板块、环渤海经济圈、山东经济板块和长三角经济板块,有助于几大经济板块联动发展;最后,山东经济板块联动中原腹地经济发展。山东经济区与京津冀和长三角,是各自极化、外圈连接的关系。

三、不能也不必成为京津冀经济增长极的副中心或扩散地区?

有北京的专家给济南做规划,涉及济南和山东的区域经济地位方面,给济南甚至山东提出建议:济南作为北京天津的副中心城市,山东海岸线,因此,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北靠京津冀中心,成为京津冀核心经济区的副中心地区,甚至建议山东积极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这样的建议不符合国家对山东经济的定位,更不符合山东的实际和京津中心城市带动力的实际。

第一,不必要。没有必要作为京津冀的副中心。京津冀2018年GDP才7.3万亿,三省市总量不如山东。而且,京津冀总量占全国GDP的比重是呈下降趋势的,2014年京津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4%,2015年下降到10.2%,2016年进一步下降到10.02%。2017年,下降到9.9%。谁是中心谁是副中心?谁带动谁?关键是没有活力。

第二,不能。关键是京津冀地区是典型的北方经济风格: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带动力比较小,甚至向周围地区更多的是吸取各种资源,出了大城市边界就是明显的经济不太发达地区,看看北京城区周围的县域经济和各个方面的状况,与北京如此大而繁荣的城市太不相称,周围的河北省也是难以发展起来。谁靠近它谁发展慢,周围地区都为它排忧解难、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带动和辐射,山东愿意吗?

第三,关键是京津冀,尤其是北京,有雄厚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并没有足够的市场活力和应有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第四,承接北京天津产业转移的思路更加需要慎重。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一段时间,山东一些地区招商引资时、一定程度上就承接了广东、浙江、江苏等的产业转移,其中部分导致后来去产能任务加重。

山东实际上过去几十年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极之一,只不过最近几年增长率慢了一些(主要是经济转型,还过去几年战略失误欠的账),增长质量差了一些而已,但是仍然是北方的领头羊,总量、在国家经济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摆在这里,虽然不如长三角、珠三角,但是,强于京津冀,而且,有条件、有潜力成为实力更强大、带动作用更大、比肩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全国经济增长极之一。所以,山东经济区与京津冀和长三角,是各自极化、外圈连接或重叠的关系,不是中心与副中心的关系,更不是转移与承接转移的关系。半岛的极化作用应该更大,已有事实证明,至少山东半岛的青岛市具有更大的对周围地区带动作用,济南也是极具潜力的中心城市。只要山东转变观念、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注重真正的人才和创新,山东经济会重现辉煌。

(作者黄少安系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王琳杰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