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赴南苏丹维和队员:除了疟疾,还要防范剧毒昆虫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19-12-03 18:5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11月29日,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举行了一场追悼会,沉痛悼念维和英雄付森。

23岁的维和士兵付森执行任务中感染恶性疟原虫,导致回国突发恶性疟疾,虽然进行了积极治疗但仍不幸离世。

中国维和战士付森因执行维和任务时染病,最终不幸去世。这一消息使我维和官兵的健康状况立刻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维和部队出国执行维和任务是一种什么样的经历?会遇到哪些危险?健康状况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如何应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曾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解放军中部战区83集团军某旅季金金营长。

在今年的国庆阅兵中,维和部队方队首次参阅,成为本次阅兵的一大亮点,成为当时大众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维和英雄的离世让国人的目光再次转向这群头戴蓝盔维护世界和平的军人。

维和部队方队首次参阅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

1992年4月16日,中国首次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赴柬埔寨金边,这是我国第一次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根据官方资料,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军队已累计参加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军事人员近4万人次,13名中国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目前,仍有2500多名中国官兵在联合国7个任务区和相关维和机构执行任务。

联合国能力评估组对中国维和部队给予高度赞扬 本文图片均由 受访者供图

此外,中国已正式宣布建立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建设8000人的维和待命部队并通过联合国组织的考核评估。

今年9月24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向媒体表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联合国维和事业,用坚毅与奉献书写维护和平的大国担当,用行动与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风险无处不在”

澎湃新闻:你是什么时候前往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出征前心情是什么样的?

季营长:我参加的第八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任务,这批维和部队以工兵为主,还有一些警卫、医疗力量,以第83集团军为主组建,共268人。我们在2017年9月11日举行了出征誓师大会,然后搭乘民航客机前往南苏丹,2018年9月圆满完成任务后回国。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出征前的心情还是比较复杂的,既有为国出征的自豪,又有对南苏丹复杂环境的一些担心,还有对亲人朋友的不舍。

澎湃新闻:毕竟是第一次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心情复杂也是人之常情。维和这一任务和平常为了适应这次任务你们有没有做一些相应的准备?

季营长:维和任务有一定的特殊性,出征之前会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打无准备之仗”。从2017年7月份集中组建维和大队到9月下旬踏上征程,准备了3个月时间。针对性进行了战斗体能、实弹射击、战场救护、维和英语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维和大队里有工兵、警卫和医疗等人员,战斗体能、实弹射击等水平不在同一个层次,为了这次维和任务就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增强体能,提高战斗技能。在异国他乡,学习维和英语也是非常重要,这也要强化训练。

维和开训动员现场

澎湃新闻:虽然说在国内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但在当地维和的亲身体验还是从你们踏上南苏丹的那一刻起。抵达南苏丹第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季营长:抵达南苏丹的那一刻,内心有些激动和兴奋,此外还有的是对这一年生活的未知与好奇。我们第一天在朱巴过渡营,在这个素有“世界火炉”之称的南苏丹,让我深深感受到“热情过度”的太阳,火辣辣的让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大蒸箱,我的皮肤感到一种轻度灼烧感,这里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5℃,常年在30℃以上,室外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遮阴的地方。

在过渡营看到多国维和部队和国旗,让我更加感受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在这里我就是代表中国。从朱巴过渡营出发至瓦乌,飞机飞过原始森林,从上空鸟瞰这个南苏丹第二大都市,地面上看不到高楼大厦,没有柏油马路,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只能看到坑坑洼洼的马路和杂乱丛生的灌木,偶尔路上有一些车辆和旁边零星坐落的茅草屋。整体上感觉是战乱让当地比较破败。

澎湃新闻:在维和过程中主要有哪些任务?

季营长:主要执行长达670余公里的南苏丹补给线路施工,此外还有板房搭建、大本营警戒岗楼搭建、难民营防卫设施构建、垃圾处理场挖掘、机场路灯及设施辅助维修等任务。日常工作还有包括参加联南苏团(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

维和任务中联合指挥

澎湃新闻: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危险?哪个危险你最担心?

季营长:第一个危险就是当地战乱导致各个武装之间关系比较紧张,“苏丹人民解放运动”与反对派容易爆发武装冲突,施工过程中经常碰到载有火箭筒、机枪等武器和全副武装的士兵的皮卡。补给线施工中,线路远,草原、丛林密布,当地人外出活动经常带刀、带标枪,甚至带AK-47自动步枪,冲突或意外伤害风险较大。

第二个是当地环境带来的风险,这个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蚊虫、老鼠、蟑螂活动猖獗,垃圾众多,病毒容易传播肆虐,比如最近大家讨论的导致维和士兵去世的疟疾。疟疾是经按蚊(编注:蚊子的一种,又称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传染病,在南苏丹被蚊虫叮咬感染的多一些。恶性疟原虫感染可迅速发展成威胁生命疟疾,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非常高。除了疟疾,当地毒蛇、蜜蜂、蝎子等毒虫活动也频繁,一不小心就会咬人、蜇人,毒性剧烈,造成肿胀、高烧,救治不及也可能危及生命。

社会环境主要是当地通信条件差,外出执行任务经常性出现通联不畅问题。当地路况较差,施工点与营区距离较远,车机故障时,很容易耽误到夜里,周边危机也比较多,人身、车机安全没保障。

长年的内战导致民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食物比较匮乏,车辆通行时,一些小孩子跟车、扒车,索要食物,而我们有自己的任务,这种跟车扒车就比较危险。总体来说,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瓦乌至通季道路施工

举着砍刀、AK-47步枪走来的当地人

澎湃新闻: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哪一次危险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季营长:一次补给线施工中,临近中午开饭,大部队和保护部队已撤回至补给点,指挥自卸车倒最后一车土,出现车辆意外熄火,抛锚在路上,检查发现电瓶线断开,正在维修时,遇到一大批当地人举着砍刀、标枪、AK-47步枪,从远处走来,当时内心还是有点忐忑的,但为了保护战友和装备,坚持坚守在战位上用对讲机报告情况,当看到距离两米左右一个黑人姑娘举起手冲我们打招呼时,我们挥手回应,保护部队的孟加拉国士兵拿着上膛的自动步枪往这边赶来。

澎湃新闻:对于中国维和部队,当地居民是什么样的态度?

季营长:为当地政府打通城市之间的交通补给线,为瓦乌市居民维修城市通道,为当地难民营构筑完善的壕沟铁丝网防御体系,为超级营地搭设板房建设哨楼,为当地机场修路安装路灯。此外,我们还为当地村镇捐赠图书和食物。

当地民众和官员对我们的印象是勤劳勇敢,装备先进,能吃苦能干活,能为他们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做贡献。春节期间,我们组织过中国年,与当地居民进行过伙食评比和节目表演,增进了友谊。

施工途中对当地受伤人员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澎湃新闻:回国后回顾这次维和任务有什么感觉?如果再次需要你去维和,你还会去吗?

季营长:最深的感触是祖国国泰民安,家人丰衣足食,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出去体验了才知道社会安定和和平的重要性。我们维和军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也受到驻在国民众的广泛欢迎,展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

如果再次接到召唤,我必义无反顾再次踏上维和的征途。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