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帆:元朝总引起争议,因为对其了解太少误解太多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实习生 傅一笑
2019-12-03 17:00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南宋末年,南宋一众文武百官逃至今广东江门市的崖门镇,与蒙古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决战,最终宋军战败全军覆灭,数万军民蹈海殉国,史称“崖山海战”。“崖山之后,已无中国。”一说也很有流传度。

崖山之后,宋亡元立。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从某些角度来看,元朝却是最特殊、最具争议性的朝代。

日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元史研究协会会长张帆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讲座,以“如何看待元朝”为题,分享了他对于元朝一系列争议问题的思考。

活动现场

元朝是中国的王朝吗?

近代以来,一些国外汉学家出于政治或研究惯性的考虑,视元朝为大蒙古帝国征服史的一部分,而不算作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比如著名的“征服王朝论”以及被日本学者鼓吹的“崖山之后无中国”。但在张帆看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表述都失于简单。

“崖山之后无中国”不是现代人的创造,而是来源于明朝,有其历史原因。张帆认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我们对“中国”的定义是什么。中国的概念自古以来变化很大,在地理上逐渐扩大,在内涵上逐渐丰富。他援引谭其骧的观点,将中国的概念分为“古代的中国”和“近现代的中国”。

前者即狭义的中国,基本是以汉族活动区域、汉文化覆盖的范围为界,以秦朝为代表;后者即广义的中国,是元朝以后的一个多元文化范围的集合体,以清朝中叶(1759-1840)为代表。但随着历史发展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就很难再用这种狭义和简单的概念来作为标准了。

在张帆看来,在这种矛盾分岔口,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最合乎道理、逻辑的标准。即是说,当历史已经发展到近现代,大范围的“中国”已然形成的情况下,如果还坚持用“古代的中国”来理解和框定元朝,显然是不合乎道理和逻辑的。

除了地理上的中国,我们常说的中国,还有另外两层中国的含义,即血缘意义的和文化意义上的。张帆认为,从血缘意义这个层面是很难进行讨论的,因为人群迁移、战争、融合、杂处,使得血缘意义上的“炎黄子孙”很难界定。而文化意义,关心人群在文化上是否接受以华夏汉族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即“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元朝虽然和汉文化有些偏离、差距,但基本上还是用这套理念建立王朝、设置体系进行治理。

“所以,元朝就主要性质而言,属于中国。”张帆同意日本学者杉山正明的提法,“元朝之前,是小中国,元朝之后,才出现大中国。”所以,元朝不仅是中国的王朝,而且还初步奠定了古代中国向近现代中国转变的基础。

应当如何认识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

张帆认为,成吉思汗不仅仅是帝国创造者,更是民族缔造者。“对成吉思汗,不能完全当成一般的历史人物来看待。”

蒙古族是围绕成吉思汗家族而成的民族群,没有成吉思汗就没有蒙古族,所以他具有现实意义。“成吉思汗的出现,根本上改变了草原的格局。”张帆说,“而且蒙古族觉得他是本民族认同和感情的象征,所以就不能接受对其如此不敬。”

但另一方面,一些外国学者将成吉思汗描述为全球化浪潮最早的推动者,恐怕也是拔高之嫌。一些欧美和日本的学者认为,原本世界各大文明互相隔绝,成吉思汗以后才出现了一系列事件,比如马可·波罗、哥伦布等一环环发生连通,所以全球化最早是成吉思汗做起来的。

在张帆看来,成吉思汗自身并未意识到所谓“全球化”概念,他完全是出于征服的目的发动战争,并不是为了加强沟通交流,其子孙又把这种征服发扬光大,最后建成帝国。所以这是一种结果,而不是一种目标。并且这种“全球化”代价过大,死亡太多,“像中亚、西亚这边的文明,破坏很严重,很多城市都是毁灭性地消失了”,所以说成吉思汗是全球化最早的推动者,更像一种盲目歌颂了。

关于蒙古征服战争中的屠杀现象

“蒙古人打仗不是以首级为记功的标准,通常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屠城是有人反抗所以以儆效尤。中外文献记载中,统计来源很多是道听途说,数字不能轻易相信。但现象无法否认,因为蒙古自己一方也有记载。”张帆谈道。

在张帆看来,蒙古征服战争中的屠杀现象与希特勒式的种族屠杀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出于征服战争的需要,而不是针对特殊种族。“而且,古代战争普遍如此,都对人类的生命缺少尊重,蒙古人又处在野蛮—文明转型期,深受丛林法则的影响,情况就自然更加严重。”

但在和平情况下的蒙古统治者并不嗜杀。元朝的法律法规很宽松,有资料记载说,后期元朝的南方很少杀人,偶尔杀人大家都要奔走相告,没见过杀人要去看一看。“朱元璋都说元朝统治太宽了,说‘宋元宽纵’,社会管理过于松弛。”

“而且,元朝皇帝还特别推崇佛教,动不动便大赦。”张帆说,“我过去开玩笑说元朝是犯罪分子的天堂。有一个人犯了罪,就装死,过两天大赦就可以跑出来,说,我没死但你也不能抓我,大赦了!”

对于这样的历史问题,张帆有一个原则:历史事实无法抹杀,历史恩怨难以厘清,“当然,我们不能忘掉历史,不能稀里糊涂过去,只是我们要把事情搞清楚。”

应该如何评价元朝的统治?

对于这样一个受各种争议的朝代,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它的统治?

在张帆看来,元朝没有达到所谓“王朝周期律”下的常规寿命,统治不算成功。元朝没有外患但寿命反而更短,皆归于其内部问题没有理顺。“蒙古统治者与汉族社会没有磨合好。”张帆说,“有人把它和秦朝、隋朝相比,说一百年就不错了,但我觉得不是。”

“秦、隋是没有站稳脚跟就垮了,但元朝是站稳了脚跟的,慢慢衰亡了。大一统王朝该出现的问题都早早地出现了,管理水平不够,所以便灭亡了。”

但元朝对中国历史发展,尤其是政治一块有重要影响。在元朝的统治下,中国疆域扩大,中央集权加强。“要总结的话,元朝最大的贡献还是疆域、民族和制度遗产,于某些方面的创新很超前,比如纸币、海运、中西交通。”

尽管在民族政策上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等问题,但在张帆看来,这种不平等性被后人夸大了。四等制在原来的教材表述中是“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把老百姓分为四个等级,而张帆认为这种表述是不精确的。

“不是政府下的这个定义,是因为政府对社会上不同族群难免有不同政策,积累多了以后被人概括为四等制。”张帆解释说,这些政策不是一刀切的四个档次,“虽然学术界没有特别定论,但我在教育部编写中学教材的时候已经把看法写在课本里了:元朝存在一种对不同族群的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制。”

“元朝总是引起争议,归其原因还是在于了解太少,误解太多。”张帆总结道。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