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访乌江 | 大方县有所“牛中”。一所偏远乡镇的中学,人气为何这么旺?

2019-12-04 23: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

大方县公安局凤山派出所

教导员陈敏获得了“提名奖”

大方县牛场中学

当消息传到大方县牛场中学时,从教26年的牛场中学校长邓云昆脸上乐开了花。他自豪地说:“陈敏是我教的学生。她既是我的骄傲,也是整个牛场中学的骄傲!”

从学校走出来的“牛人”不止陈敏一个,许多牛场学子通过在牛场中学勤奋苦读,考上理想的大学,从而走出乌蒙大山。

“如果大方县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一定要先看看他是不是在牛场中学读的初中。”在当地人眼里,牛场中学就是这么“牛气”!

学生认真听课

牛场中学因为办学成绩出色,被大方一中教育集团设立为初中部。现在,除本地学生外,大方县对江镇、马场镇以及纳雍县、赫章县的学生也慕名到牛场中学就读,全校1678名学生把宿舍塞得满满当当,有的学生甚至自带被子,也要到牛场中学就读。在记者采访过的乡镇中学里,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

一所偏远乡镇的中学

人气为何这么旺?

曾在牛场中学

教了12年书的牛场人杨镇江

解了记者心中的疑惑

美术课

听杨镇江讲,牛场乡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明代,一户四川周姓人家移居此地。一天,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幼小儿子到一条小沟渠边洗衣,被当地大家族的人欺负。她当时忍气吞声,回家后就对势单力薄的丈夫说起了自己的遭遇。见丈夫不语,她就对丈夫说,要到四川请一个教书先生来,把孩子培养出息了就好了。不久,周姓人家果真从四川那边请来了教书先生。几年后,教书先生见已把三个孩子教育成人,就要返回四川了。临走时,教书先生对周氏夫妇说:“几年之后,若我信寄来,就把这三个孩子送到我谋食的地方去。”后来,教书先生果然信寄给周家,周氏夫妇就把三个儿子送到四川去。没想到,三个儿子都坐着八抬大轿,带着大队人马,衣锦还乡。

学生认真听课

杨镇江说,传言的真实性虽有待考证,但牛场乡重视读书的风气确实与周家密不可分。

据《大定府志》《大定县志》等地方志和《大定泰和街周氏文化》一书记载,自明代以来,牛场乡周姓历代几乎都有优秀的读书人。仅清代,牛场周姓人家子弟科举考试考中庠生、武举、廪生、监生、恩贡、拔贡、进士等共有211人。民国时期,周姓人家考中北京大学、大夏大学、广西讲武学校等共计8人,其中还产生了两名将军(中将一人,少将一人)。《贵州通志·人物志》中还专门为清代牛场籍的周宗濂、周希濂、周师濂作传。

学生上体育课

新中国成立后,牛场乡的教育格局从周家“一枝独秀”变成了各家“千帆竞渡”。因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成了牛场人的共识。

在牛场中学的宣传栏上,记者看到了这样几句介绍:大方县牛场中学始建于牛场老街周氏祠堂,于1984年9月迁址于牛场白龙坡脚。34载育桃李,春华秋实。一代代“牛中”人壮志凌云,艰苦创业,薪火相传,铸就了“立德树人·知雅识礼”的“牛中”精神。

牛场中学能够“牛气”,除了各级政府支持和学校自身建设外,也离不开当地人重视教育的意识。“牛场人从来不会抱怨读书‘把家都读穷了’。”邓云昆说,“在牛场,有些人家宁愿不建新房子,不添置新衣服,也要供孩子读书……”

学生在操场打篮球

近年来,因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牛场中学的留守儿童也随之增加。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2015年开始,节假日、寒暑假学校食堂都照常开放;学校专门成立了“七彩少年之家”,每逢周末,116名教师中,有30名教师留下来为留守在学校里的孩子作学习辅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数据显示,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牛场中学的综合均分从2011年的356.9分提高到2018年的446.9分。

牛场中学操场

为了巩固和提升教学成果,在加强文化课学习的同时,学校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2015年至今,每天早上6点10分,喇叭里的“起床号”就会准时响起,把学生从床上叫起来跑操。长期的坚持,师生们得到了理想的成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大面积稳步提升。

在紧挨着“学校概况”旁,一块不大的宣传栏上贴满了一张张稚嫩脸庞的照片,上面记载着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的名字和考上的大学。邓云昆说:“牛场中学也是学生们的根,希望他们在外吮吸雨露,茁壮成长,待枝繁叶茂再回首时,还能在这里看见自己来时的路。”

课堂

陪同采访的牛场乡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放眼整个牛场乡,近3年来,每年被本科高校录取的学生不低于200人,其中上一本线80人以上。教育,逐渐成了牛场乡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有效方式。

很遗憾,记者11月13日到访牛场中学时,没能赶上陈敏回母校所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报告会。

采访即将结束时,邓云昆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学校正在准备扩建,要不了多久,学生宿舍拥挤的情况就会得到改善。你们下次再来,牛场中学又是一番新气象!”

推荐

阅读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高大涛 图/视频 张华顺 实习生/杨倩

原标题:《重访乌江 | 大方县有所“牛中”。一所偏远乡镇的中学,人气为何这么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