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耗时23年!80岁老人再造了一座“西安城”

2019-12-06 18: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完整的城墙

巍峨的古建

“一座城、十三朝”尽显方寸之间

这是梁德怀耗尽毕生心血

完成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作品

没用一根钉子、一滴乳胶

10万个竹木组件全都是榫卯合口

全景微缩竹木雕“西安城”

让人叹为观止

不费钉胶

全榫卯结构打造“西安城”

现年八十高龄的梁德怀,家住在长安区内苑村。1990年,他从古建公司退休后,便开始尝试用竹子和香椿木来建一座微缩版“西安城”。

在精心创作过程中,梁德怀用4年时间完成了8000个大组件竹雕钟鼓楼,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数万组件构成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城楼,后又完成城墙墙体、敌楼、角楼、城垛子等,前后共耗时23年。

梁德怀在物件上没用一颗钉子,一滴乳胶,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连接方式,俗称“榫卯”,来加固物件。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这些基本构件,相互独立,又严密扣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在古代,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地反映出工匠手艺的高低,体现出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精雕细琢

200:1微缩城池楼宇

小布现场看到,这座全景微缩竹木雕“西安城”,长8.3米,宽5.3米,周长27.2米,面积近44平方米,按照200:1的比例进行微缩。

钟鼓楼伫立其中,钟楼高18厘米,鼓楼高17厘米,雕花门窗的镂空处仅有1毫米左右大小,更奇妙处,城楼上的小门还能开合。

钟鼓楼楼角都悬挂着长约0.3厘米,宽约0.1厘米的竹制“小铃铛”,精巧可爱。钟楼的西南角还悬着一个宽不到1厘米,高不到2厘米的“钟”,“钟”左右两边还隔着小小的薄木板,细致入微,匠心独具。

城墙南门吊桥、南门瓮城及城楼上的飞檐廊柱,“瓦片”“墙面”“地面”均由一根根0.75毫米宽的竹篾组成,精巧繁复,令人震撼!

18处小城门、70个城门洞、44个马面、44个敌楼、4个角楼(一圆三方)、2500个城垛子、2500多个箭孔……围成了27.2米的“城墙”。由于用竹子组建工程量大,墙体采用了竹木混合结构。箭楼高16厘米,城墙高6厘米。

整个微缩竹木雕“西安城”需要6个木箱才能将零部件装下,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有编号,可以拆卸组装。在梁德怀家里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是他每天工作的地方。打眼、开榫、打磨、下料……亲力亲为,每一个步骤都是自己独自完成。

匠心倾注

述说对一座城的热爱

如今,80岁的梁德怀老人行动不便,走路、说话都很费力,但他还在对作品进行局部加工、打磨,这一切除了对这项技艺本身的热爱,还有对西安这座城市无比深厚的情感。

梁德怀的老伴倪阿姨讲,梁德怀曾经因为长期的劳累,他的双腿都累成了“紫色”,血液难以循环,但仍在坚持工作,后来在家人劝说下,休息了几天之后,又投入了工作,在他的心里,一竹一木打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个微缩的作品,更是这一生牵挂的故土。

从苦学资料、徒步观测到闭门造“城”,23年间,梁德怀省吃俭用、没有报酬,一个人一辈子心无旁骛就只做了这么一件事,所有坚持只源于两个字:热爱!

“他就是希望这座‘亲手’造出来的‘西安城’,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安、熟悉西安,爱上西安,爱上中国的古老文化。”倪阿姨说道。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左海茹

图/视频: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陈思思

编辑:西安报业全媒体编辑 谈密

审核:陈颖 何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耗时23年!80岁老人再造了一座“西安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