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①|母女两代人接力40年,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2019-12-09 22: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开栏的话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宁夏各项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末梢神经”,也是促进社会治理的坚实基础。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的基层工作者,为民解难,敬业奉献,心系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着对党的铮铮誓言。

看似宏大的社会治理难题,其实就是一个个细小的社会治理工作的不断积累和剥洋葱式的解决过程。今日起,宁夏日报客户端推出“‘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栏目,选取几位典型的社区工作者,记录她们整日奔忙的日常。或许你能从她们忙碌的身影中,找到破解这一“密码”的钥匙。

社区名片

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宁大社区

辖区内共三个居民小区:学仕园、宁大附中家属楼和原银川第二建筑公司家属院,共51栋住宅楼,常住户6000多人,老年人、困难户较多。

小巷总理:牛丽荣

用真心和赤诚换来了居民的理解信任,以实干苦干实际行动,让原本“脏乱差”的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见到牛丽荣,是在同心路的一家服装店里。今年4月,牛丽荣已经从宁大社区居委会退休。闲不住的她,在朋友开的店里打工。说起这么多年来做社区工作的感触,牛丽荣说:“社区工作做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全是很琐碎细小的事,但这些小事,每一件都不能马虎。”组织居民活动,调节邻里矛盾,帮扶困难家庭,改善社区环境……桩桩件件都关乎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社区活动。右一为牛丽荣。

2010年,牛丽荣从原单位辞职,来到银川市西夏区朔方路街道宁大社区工作。选择就职于社区,完全是受母亲影响。她的母亲,是在社区工作了三十多年,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小巷总理”——孙仙梅,先后被评为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社区优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有“榜样”在前,牛丽荣做社区工作既充满了动力同时也倍感压力。

牛丽荣和母亲孙仙梅。宁夏日报记者 高菲/图

以真心,换真心

2014年,牛丽荣因工作踏实勤奋,业绩突出,被任命为宁大社区居委会主任。考验,那时才真正开始。即使牛丽荣做足了心理准备,也依然没有想到,这个居委会主任的工作这么难干!

宁大社区辖区里有三个居民小区,分别是学仕园、宁大附中家属楼和原银川第二建筑公司家属院。三个小区共51栋住宅楼,常住户6000多人。其中,二公司北区是块最难啃的骨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二公司北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没有绿地,私搭乱建严重,小区环境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居民们怨声载道。牛丽荣上任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改善小区环境。

理想很圆满,但二公司北区有1550户居民,大约4000口人,老年人,困难户都不少。低层住户中老年人尤其多,私自围栏种菜的、搭木板房的、堆放杂物的……想要说服所有人拆除,谈何容易。牛丽荣和社区的10位“娘子军”挨家挨户跑,苦口婆心劝,依然有居民不配合不理解。被老人拿着拐杖追着打的、提着刀出来威胁的、堵在路上破口大骂的,光是牛丽荣的办公室,就被砸过两回……现在谈起这些委屈,牛丽荣一脸淡然:“委屈确实有,但居民意见大,我们也能理解,不能强制着硬来,那样大家情绪会更大。我觉得,只要你真心对他,一定能换来真心。”

牛丽荣(中)看望孤寡老人。

牛丽荣深入小区里的孤寡老人家庭和困难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对照政府的优待政策,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居民申请政策,帮着腿脚不便的老人一趟趟跑相关单位申请办理。小区里有老两口,儿子不在身边,老爷子脾气特别犟,工作人员劝他搬走堆放的杂物,谁去骂谁,牛丽荣苦口婆心跟他讲,讲不通,说急了,抄起拐杖就打。但牛丽荣始终没翻过脸,街道社区的慰问,西夏区政府、工会的慰问,她始终惦记着老爷子,平日里老两口有什么大事小情,她跑得比谁都快……一点一点的渗透,再不厌其烦一遍遍讲政策,摆道理,老爷子心被感化了。

类似这样的事,宁大社区不胜枚举。牛丽荣说,“直击”这些居民的困难,从根儿上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强制”对他们有用的多,“很多居民,在意的不是一点抚慰金,一点补助,一点慰问品,也不是真的一定要跟你过不去,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有人关心。你真心为他着想,他们能够感知,时间久了,也自然能够将心比心。”

在小区一侧的楼宇与围墙间,很多居民私自加盖的违章砖房,这些砖房挡住了消防通道,安全隐患很大。牛丽荣去做说服工作,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十几间砖房全部拆除。牛丽荣说,还是在于平日里和居民们建立了信任关系,大家知道,做这些工作并不是在针对他们,而是政策确实不允许,“我们从来都是以居民的利益为先,拆房前我也承诺过,房是一定得拆!政策我跟大家也说了不少,如果你们谁的加盖房,是合法建筑,只要有任何盖了公章的白纸黑字,我去帮你跑补助,如果是因为我的问题跑不下来,那我牛丽荣自己掏腰包给你们补钱!”

几经周折,居民终于同意拔掉自家菜地,在硬化小区路面同意书上签了字。

2016至2017年,在政府 "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的落实下,牛丽荣一次次向西夏区政府对小区整改提出申请报告,二公司北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私搭乱建和“私家菜园”全都规整完毕,居民楼都加上了外强保温,做好了屋顶防水,道路全部硬化,整个小区面貌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的二公司北区,尽管不可能拥有像很多品质社区那样的样貌,但只有那里的居民知道,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很多居民们的态度从原先的不理解转变为佩服和感恩,发自肺腑地对社区工作者竖起了大拇指。

想要放弃的念头不下100次

社区工作的艰辛很多人可能想象不来。“我们居委会的委员被气得在办公室哭鼻子,是常有的事儿。”性格要强的牛丽荣不愿在办公室宣泄情绪,回到家,哭着向母亲大倒苦水。历经三十多年历练的母亲就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哭也没有,坚持好好干。”

诉苦归诉苦,牛丽荣自己的性格也绝不容许半途而废,“摔得再惨,该爬起来我还要爬起来,更何况还有老妈这个榜样在,即使我赶不上她,也不能‘扯后腿’!”不管受了多少委屈,流了多少眼泪,只要面对社区居民,牛丽荣必然是笑脸相迎,“这是我对居委会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要求,不管吃了什么亏受了什么罪,任何时候面对社区居民,绝不允许摆脸色。”在牛丽荣看来,干的就是这份服务百姓的工作,就必须把服务放在第一位。

走访看望老党员。

牛丽荣说,做这份工作,心里想要放弃的念头不下100次,但每当要放弃的时候,除了自己与生俱来的那份倔强,母亲当年工作的场景也历历在目。牛丽荣说,在她印象中,从小家里的敲门声就没断过,谁敲门妈妈都给开,不管几点,妈妈都接待。

记得一次深夜,全家人都睡了,有人来敲门,妈妈开门,匆匆刚说了几句,妈妈赶紧穿上衣服出门了。回来之后,她问妈妈是什么事儿,才知道一个70岁的老太太和一个80岁的老太太打架,谁都不让谁……牛丽荣不理解,这样的事儿,用得着这么煞有介事地去管吗?当牛丽荣自己做起社区工作后,她才真正明白了,这些事儿,必须去管,而且要管好。

得了母亲的“真传”,多年来,宁大社区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几乎都印在了牛丽荣的脑子里。政府每下达的一项补助或优待政策,她都在脑中筛选一遍,觉得符合条件的,就让网格员赶紧上门了解情况,确保不漏报。

“以前没有特别深的感触,我退休后,还经常会回社区去,居民们见了我,总会握着我的手说些感谢的话,每到这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当时那些苦没白受,工作没白做。”说起这些“成绩”,牛丽荣热泪盈眶。

虽然退休了,但牛丽荣一直没有停止为社区居民、为接替的居委会成员服务。为了能让社区“接班人”少走弯路,把社区治理的更好,牛丽荣的母亲孙仙梅牵头,组织了一批退休的社区居委会主任,成立了一个“老主任办公室”,专为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者服务,介绍多年来治理社区的经验。对于她们的求助,老主任们从来都是“有求必应”。

“刚退休那一两个月,我的电话都要被打爆了,很多居民不知道我退休,有事儿还是找我,新接任的社区主任因为工作还不熟悉也找我,很多相关单位需要办理相关事宜,还是找我。”牛丽荣说,“只要找到我,我能帮上忙的,我都义不容辞!”能让这些好的经验和传统传承下去,也是牛丽荣的心愿。

记者手记:

采访间,不时有客人进店来,牛丽荣都是笑脸相迎。我们突然明白,这并不是她因打工而给自己的要求,而是从事社区工作九年来,深入内心的一种习惯。

在牛丽荣退休前,街道办前后物色了不少接班人,但很多人一听是宁大社区都不愿来,原因就一个——太苦太难干。

或许只有像牛丽荣这样的社区工作者才能体会,她们承受的,是很多不做社区工作的人一辈子都不会体会到的委屈和艰辛;得到的,却是只有做社区工作才能感受到的价值与成就。(宁夏日报记者 毛文静/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提供)

End

年销售额一个亿!90后小伙儿把宁夏枸杞卖到了全国!

原标题:《“小巷总理”为什么管用①|母女两代人接力40年,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