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5年,“大篷车”精神从未谢幕

2019-12-10 22: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从艺50多年来,我最美好的经历就是伴随话剧这门艺术一起走过,我的故事就在‘大篷车’的车厢里,‘大篷车’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精神,这种精神35年来从未谢幕。”宁夏话剧团原团长王志洪说。

从1984年至今,宁夏话剧团“大篷车”已更新至第四代。35年来,这辆文化“大篷车”已行驶百万公里,流动演出超过8000场,足迹遍及宁夏乡镇,600多万群众通过“大篷车”享受不一样的精神食粮。

35年,似有一股力量将宁夏话剧团的干部职工凝聚在一起。虽居西北一隅,也曾面临着地方院团都会遇到的难题:钱荒、人荒、剧荒,但这些难题并未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不禁要问:35年来,从坚守到“突围”,从“突围”到创新,支撑话剧团干部职工的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我们在“大篷车”的车厢里寻找答案。

时间回到1984年12月26日。宁夏话剧团创作的第一部农村题材的话剧《庄稼汉》,接受了40多位农民评委的评审并得到认可,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剧本让农民满意了,没有演出场地怎么办?”《庄稼汉》让王志洪和他的剧团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纠结也随之而来。

演员们集思广益,决定把一辆旧的大卡车改装一下,又拉演员又拉家当,还能当流动舞台。自此,这辆文化“大篷车”开始奔驰在乡间田野上,揭开了中国话剧艺术下乡的序幕,《庄稼汉》借助“大篷车”在全区演出700多场。1990年,“大篷车”第一次走出去,从宁夏开到上海,历经21个省市区,演出660场,开创中国话剧巡演的新纪录。

没有奢华布景、没有高档音响、没有炫目灯光的宁夏文化“大篷车”享誉全国,打响了一个响当当的文艺品牌。王志洪说:“只要‘大篷车’精神在,宁夏话剧就能充满活力。”

“大篷车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不畏艰难、实干苦干、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一往无前。

35年来,宁夏话剧团坚持一条准则:演出的时间、地点由观众定,观众说在哪儿演就在哪儿演,观众说几点演就几点开演。田间地头、农贸市场、学校操场、白天还是晚上,观众说了算。时值盛夏,剧团把阴凉处让给观众;数九严冬,把太阳地、背风处让给观众。

在同心县罗山的一次演出中,演出结束已至中午,“大篷车”正准备离开时,忽然来了120多个扛着板凳的小学生。王志洪问:“你们怎么才来啊?”“俺家到乡上不通车,俺们早晨6时多就出发了,走了5个多小时山路才过来的。”看着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衣服,一个个小脸蛋冻得通红,演员们感动不已。他们把舞台重新搭起来,专门为孩子们加演了一场《金色的鱼钩》。

“大篷车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坚守人民至上的宗旨信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前不久,在盐池县曾记畔村村委会的一间会议室,前来当“评委”的农民比以往还要多。在王志洪看来,这是话剧《小康,你好!》的第七次剧本交流座谈会,也是一次学习会、连心会,更是一次“吐槽会”,目的就是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

《小康,你好!》创作期间,年近八旬的编剧王志洪多次到盐池县曾记畔村、黎明村、古峰村深入生活,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坐在炕沿上听他们讲故事,感受乡亲们的喜怒哀乐,并邀请话剧里的人物原型和当地农民为剧本当“评委”,征求对剧本的意见建议。

王志洪把老百姓的故事烂熟于心,他先是给大家讲故事,再给乡亲们念剧本,然后让乡亲们当评委来审查这部戏。他把自己的创作历程总结为“三步曲”,即讲故事——念剧本——审查戏,他在这样的模式中不断汲取创作的营养。

“大篷车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不忘初心,坚守匠心,坚定信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具有火热生活气息、走进人民心坎里的好作品。

在话剧《六盘鸿雁》中,主人公于老槐的扮演者是话剧团的“老戏骨”刘培清,他也是这部戏中年龄最大的演员。《六盘鸿雁》首演结束后,刘培清汗流浃背、声音嘶哑,可是他没顾上喝一口水,第一个开始拆卸道具,其他的演员也抢着干活,王志洪也不例外。

驾驶“大篷车”30多年的宁夏话剧团舞美制作中心主任陈波说:“每次下乡,党员们都把‘大篷车’里最好的位置留给普通演员,住宿时把最好的房间留给别人。党员吃苦在前,剧团才有凝聚力。”

“大篷车精神”究竟是什么?就是要发挥基层党员在新时代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

“团里从不论资排辈,只讲奉献,我进团时间不算最长,可在这里感受到的‘大篷车’精神是我一生用不完的财富。”演员郁文娟说。(宁夏日报记者 王刚/文 图片由宁夏话剧团提供)

End

原标题:《35年,“大篷车”精神从未谢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