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脱贫攻坚】生达村的巨变

2019-12-12 18: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生达村的饲草料置放点。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洪玉杰摄

诗人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说,新的不仅仅是太阳,更是在太阳下生活的人们和人们的生活。

雪域高原,10月,我们向囊谦县白扎乡生达村进发,远处的雪山和起伏的草甸不断从车窗掠过,曾经发生在这里的陈旧思绪与眼前崭新的现实不断地交织在一起,我们不禁感慨,感慨曾经的贫困,更感慨如今的幸福。

记忆——贫困里渴望开出的幸福之花

那是1997年的11月,凛冽的寒风似乎要渗入骨头里,吹起的碎雪随风飘荡,贴近脸庞的瞬间,似乎要割开皮肤一样,疼痛直往心里钻。

第一次走近戏称“山上的猴子”的尕尔寺大峡谷内的巴麦村群众,贫穷的情景让我瞠目。目光扫视在茫茫雪滩上,好不容易驻足的地方却是一间矮小的破土房,房子里探出一两位衣衫褴褛的群众以及他们蓬乱的头发,让我们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沉重感,还没有多看几眼,探出半个身躯的群众不好意思地跑进屋里,刻意回避。

来之前,我们是做过功课的,生达村因处于原始林区,草山少、无农田等问题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生活水平远低于囊谦县全县平均水平,交通十分不便,没有电,没有娱乐的方式,一切都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模式中默默地进行着。

最难忘的是“茶壶泡面”,因当时的条件限制,群众每天的主食除了糌粑还是糌粑,最多放几块生的牦牛肉。入村前,我们原本带了几包方便面,想着泡方便面吃。

村支部书记家,碍于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大碗,情急之下我们拿起烧茶用的红陶壶,清理出茶叶,把方便面掰碎放了进去,煮熟后再盛到小碗里,没筷子,我找了根树枝条削成“筷子”,就这样我俩享受了一顿带着浓厚酥油味的方便面“大餐”。

记忆,似乎很遥远,却也在脑海铭记,曾经的贫困是留存在记忆里的一种味道,今天才是美好生活回忆的开始,群众正以新的姿态迈向更加幸福的明天。

向往——幸福里淬炼出的感恩之心

搬出山下,喜盖新房,喜迎新生活。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洪玉杰摄

曾经的泪是苦涩的,现今的泪是幸福的。

随车同行的生达村党支部书记尕扎很得意地告诉我们,走出贫困的生达村如今持有三件致富“法宝”。

第一件致富法宝是盘山路。

2010年以前到生达村所谓的路就是靠运输木头的卡车压出来的,有一段没一段。遇到雨雪天气就没法通过,一般出行要等待好天气,汽车开到山脚下,然后徒步翻山,在山的那边等待司机把车开过来。

如今,“险途”变“坦途”,一条宽展的砂石路依山势修到村口,连通了远方。“现在去一趟县城两个小时就够”。

第二件致富法宝是电。

2013年,生达村通电,告别了黑灯瞎火的日子,村民们用上了冰箱手机,看上了电视节目,“现在村民们一到晚上全家人把炉火烧旺,烧一壶香喷喷的酥油茶,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就是忙碌一天后最幸福的事。”我看到了尕扎的激动,听到了他述说着村里生活喜人的变化。

第三件致富法宝是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近几年,囊谦县大力发展农牧民养殖种植或其他方式的合作社,旨在转变农牧民传统观念,把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揉到一起,通过政府扶持、村委会管理、村民协作,实现经济发展最大效应,进而实现广大群众的稳定增收。

当然,生达村也不例外,成立了合作社。尕扎说:“起初,干什么?怎么干?伤透了我们的脑子,最终在乡政府和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修建了一个加油站和一个商铺,目前来看效益还是不错的,加油站和商店年利润可以达到35万元至40万元。”

汽车路过多确河滩时,一排排如厂房的建筑物格外醒目,尕扎介绍,这是国家2018年投建的“三区三州”项目,投资金额350万元左右。有了这些房子,牲畜再也不怕因冻受损了。

与他们交流,心情十分愉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和梦想。仁青讲了她的搬家经过:“2003年和丈夫住在牧场的黑帐篷里,白天热晚上冷,到了冬季就没法呆,第一次搬家新房是国家游牧民定居建设的项目,但当时家里确实困难,想把房子盖大一点却拿不出自筹资金,所以住大房子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第二次搬家就是现在,两层的水泥楼,里面有吊顶有木地板,因为增加了一些电器所以特意把厨房做大了一些。”说起美好生活,仁青高兴得合不拢嘴。

未来——远方的路将更加美好

贫困户喜迁新居。青海日报客户端记者 洪玉杰摄

在多确社,尕扎指着眼前的大峡谷介绍道,再往前三、四公里就是西藏的尕玛乡。要知道多确社通路较晚,原本只有一条简易的牧道通向外界,牧场里牧民生计问题全靠“牛驮马拉”,每年群众牧场转场就是个老大难问题。

2012年,政府拿出25万元资金支持群众修路。为此,生达村组建了修路队,全村党员群众投工投劳,挖山劈石,夜以继日地干。尕扎说:“现在别说是路通了,电网也进来了,手机通信塔也架起来了,放牧的人都是现代化‘装备’,骑着摩托车、拿着手机、望远镜……只要勤快,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现在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村党支部主要是做好两件事,一是管理好党员,一是服务好群众,把党员和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尕扎告诉我们,村“两委”班子把感恩教育纳入日常工作,“我们始终要保护好生态,对于世代以放牧为生的藏族人来说草场是赖以生存的保障;我们始终要铭记感谢党和国家无私的给予,让我们过上富足的好生活。”

目睹了群众的困苦,才能深深懂得今天幸福的不易,短短十几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咂舌”,与当时的困苦生活相比,生达村已经闯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的“文旅路线”,华丽地蜕变为囊谦县重要旅游景区,一条油亮的水泥路延伸在尕尔寺大峡谷内,乡与村、村与社、社与群组之间的道路网格基本实现,一座座由北京援建的崭新的住房有规则地竖立在群山密林间,群众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部手机就能从大山深处洞察外面世界的精彩。以往“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等“老大难”问题已然不复存在了。群众不再为吃不饱、穿不暖而犯愁。

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颗颗向往之心,就是最好的佐证。

▌信息来源丨青海日报 洪玉杰

袁浩宗: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力量 助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魅力中国城第三季》玉树VS果洛

实时热点

省安委会考核巡查组来玉树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巡查

时政要闻

推介��

原标题:《【脱贫攻坚】生达村的巨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