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健康服务

2019-12-13 16: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健康服务

—呼伦贝尔市医改十周年建设成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十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全民医保制度。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基础性作用,为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政治局面提供制度性保障,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构建起人人医疗有保障的安全稳定屏障。

——医改10年,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成。从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建立高效运行可持续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呼伦贝尔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突飞猛进,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全面实现市级统筹,统筹城乡医保制度。

——医改10年,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的全民医保制度惠及百姓。全市参保人数由133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基金结余充盈。随着医保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结算服务更加便捷,劳动监察的深入,法律意识的强化,参保意识大幅改观,广大职工从“把参保缴费当做包袱”到“把五险一金成为择业标准”,城乡居民从被动上门征收到自主缴费,医疗保险制度给了人们群众越来越多的安全感。

——医改10年,保住院、保大病、保慢病的全民医保制度助力健康。呼伦贝尔市人均预期寿命从74.67岁提高到78.4岁,死亡率由6.99%下降到6.75%。看病就医有保障,医疗卫生全覆盖,身体更健康,给北疆群众心中增添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一、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医改提出五项重点改革任务,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就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呼伦贝尔市职工医疗保险于2000年启动运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于2008年同步运行,2011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市级统筹,参保职工看病就医实现“一卡通”,2017年初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历经20年的改革发展,呼伦贝尔市医保政策已覆盖全市12个旗市区,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城镇职工扩大到灵活就业人员、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农牧民工、城乡居民和学生,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通过“全面参保计划”的实施,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人群全覆盖、参保全覆盖”,构建起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为主,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保险、大病保障基金等其它保障形式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二、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建立政府和个人合理分担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城乡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连年提高,由2009年的人均80元提高到2019年520元;个人筹资总额由2009年230元提高到790元。平衡政府与个人责任,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占整体筹资的比重,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比例降低至2:1以下。

稳步提高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5%和75%左右。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托底保障能力,对医疗救助对象按照不低于70%比例救助。建立大病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减轻参保居民大病医疗费用负担,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年度筹资120元,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年度筹资58.5元/年/人。商业经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面降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封顶线。

扶持和促进中蒙医药发展。制定向中蒙医院倾斜的医保政策,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应用适宜的中蒙医药治疗,在蒙中医院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5%,起付线降低20%。

开展门诊慢性病医保统筹。充分发挥医保分担共济功能,切实减轻参保患者门诊费用负担,将门诊特殊慢性病和普通慢性病纳入统筹基金支付。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和国民健康需求的提高,逐步扩大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纳入统筹基金的门诊慢性病达到20种。不断完善门诊慢性病支付制度,加强门诊统筹费用监管,实现个人与医保基金合理负担、网络直接结算、按人头定额包干的门诊慢性病结算模式。

三、推动实行市级统筹

随着医疗、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金抗风险能力不足、医保制度公平性不足、异地就医结算手续繁杂等问题,以旗市区为统筹单位的低统筹层次所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增强医疗和生育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和公平机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呼伦贝尔市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于2011年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城镇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的市级统筹。医疗保险实现全市五统一:统一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统一待遇支付标准,统一经办流程,统一基金管理,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参保群众门诊药店购药实现“一卡通”,住院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形成了全市医保一盘棋格局。

实现市级统筹后,全市基金抗风险能力增强,待遇公平性进一步显现,医保经办服务更加便捷,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一是保障能力提高。按照“大数法则”原则,基金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统一的住院和门诊统筹制度、慢性病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有效缓解了参保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二是费用结算更便捷。参保群众在统筹区内就医购药更方便、医疗费用结算更快捷,统筹区内的异地就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实现了“全市就医购药一卡通、同城无异地”。三是医保制度更公平。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建立了统一参保政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管理方式的医保政策,缓解了县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参保人员在公平方面的获得感普遍增多。四是经办服务更规范。规范业务流程,整顿窗口形象,统一标牌标识,形成全市统一的运作有规范、管理有制度、岗位有责任、执行有规程、相互有制衡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协议管理,规范医疗保险服务行为,医疗保险服务管理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四、统筹城乡居民医保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呼伦贝尔市按照统一制度、均衡待遇、稳妥过渡的原则,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差异,对城乡居民个人缴费能力、医疗消费水平、基金承受力等因素进行了反复测算和风险评估,在确保参保居民总体待遇不降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统筹设计了城乡一体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于2016年12月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的六统一。

整合后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00万人,基金容量进一步扩大,基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医保目录就宽不就窄,医保待遇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让参保居民感受到改革红利。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有效解决了城乡居民待遇公平不足、重复参保、财政重复补贴、经办服务资源浪费等问题,破除城乡医保制度壁垒,缩小城乡差距,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体现社会公平。

五、提高经办服务水平

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本地医疗技术达不到百姓心中预期、基层医疗设备无法满足医疗需求、极寒气候环境衍生大批“候鸟老人”等原因,异地就医需求高于其他地区。多年以来,外转就医患者一直都是现金垫付医疗费用,再回到参保地进行报销,周期长,报销程序繁琐,给患者尤其是贫困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垫付资金压力。全面推进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以来,有效缓解参保患者垫资压力和费用负担,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是扩大异地就医结算人员范围。实现了对常住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未达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人员、外出务工的灵活就业和农牧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异地就医结算人员全覆盖。二是扩大异地就医“两定”机构范围。作为参保地,呼伦贝尔市参保人员可在全国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实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作为就医地,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实现市、旗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三是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外转住院手续,改“审批制”为“备案制”,推行“网上办”“掌上办”。不断提高异地就医持卡率和结算率,会同有关部门开通快速制卡绿色通道。

基本医疗有保障,看病就医更便捷。呼伦贝尔市医疗保障工作将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健康呼伦贝尔!

来源:呼伦贝尔市医保局

原标题:《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健康服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