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企业文化简论》:打开一扇认识未来组织的大门|开卷有益

2019-12-20 14: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开卷有益

张 勉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要地介绍了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体系。重点内容如下:第一,讨论了企业文化基本假设等概念,有助于提升读者们对企业文化内核的认识;第二,剖析了主流意识形态和亚文化之间的关系,视角新颖;第三,介绍了适应性领导和高赋能组织管理模式的概念,并提出相应的行动方案,有利于企业推动文化变革。本书适用广泛的读者群,尤其适合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同时对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从事管理研究的学者也有启发意义。

推荐序

文 / 张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相信:竞争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曾几何时,恐龙是最强大的动物,但是这个“巨无霸”却无法适应地球的变迁,最终走向灭绝;蚂蚁很小,经不住人们手捏、脚踩,但它们却顽强地生存下来,并充满活力。为什么?一是蚂蚁具有明确的分工:工蚁负责劳作,兵蚁负责打仗,蚁王统一指挥;二是蚂蚁具有团队作战的特点,一群蚂蚁通力合作,可以搬走一个花生皮,也可以应对其他的挑战;三是蚂蚁具有旺盛的生殖能力,在大量“减员”的同时,又大量繁殖出后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看似庞然大物,却无法持续生存;看似不值一提,却能生机勃勃。这是由不同动物的行为适应性和遗传基因决定的,这虽谈不上“文化”,却有与人类文化相似的因素在起作用。

人类与一般动物有本质的不同,人有思想,有感情,有辩证思维,人类社会的竞争纷繁复杂,既有与自然环境变迁相适应的挑战,也有与社会环境变迁相适应的挑战。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这种残酷的竞争中悟出一个道理: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靠群体的力量,万众一心地去争生存,争发展。而要凝聚成千上万的人,必须建立共同的目标,必须培养合作的愿望,必须建立良好沟通的渠道,必须制定形成合力的群体规范,必须形成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一言以蔽之,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

纵观人类社会,大体上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文化圈:

1.天主教(包括基督教)文化圈: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

2.儒学文化圈:主要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

3.佛教文化圈:主要在印度、泰国、缅甸等南亚地区;

4.伊斯兰教文化圈:主要在中东、北非、南亚地区,阿拉伯人、马来人聚居的国家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人类学、宗教学家,但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地球上存亡兴替的过程,无不与这四个文化圈的消长兴衰有关。

儒学文化圈曾经在中国造就了强大的汉、唐、明朝,它们在当时的世界,不仅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是先进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先进的。那么,为什么从明末开始逐渐走下坡路,甚至沦为西方列强瓜分和欺凌的对象呢?归根结底,是由于儒家文化的局限性。例如,“重农轻商”的传统妨碍商品经济的发展,“重义轻利”的传统进一步扼杀了人们经济活动的进取心,“述而不作”、“祖宗之制不可改”等理念不利于人们创新精神的发扬,而经济活动主要局限在农业领域,限制了科学技术、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西方的科学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在由此形成的坚船利炮面前,中国屡屡败下阵来。历史证明,一种先进的文化可以造就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振兴,反之,一种落后的文化可以带来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灾难。文化是人类社会竞争的一把利器,文化的传承和更新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

儒家文化圈中,日本最先崛起,因为他们搞了明治维新,吸收了西方文明中的有益元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三十余年高速成长,同样是由于我们摆脱了儒家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束缚,大胆借鉴了西方的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之长,补自己之短,而且明智地发扬了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勤劳节俭,讲究和谐,重视群体,致富经国,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独有动力。

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汲取了西方文明中的有益成分。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人对天主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作对比时曾概括为:西方追求卓越,东方追求和谐。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现代中国,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既追求卓越,又追求和谐,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先进文化。

文化是这样重要和富有魅力,吸引着许多学者研究文化,但文化研究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文化有许多隐形的、难以测量和几乎无法准确表述的内容。我和我的弟子们,在近三十年中,致力于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益的成果。

本书的作者张勉博士是我的博士后。他从2002年开始跟随我从事企业文化研究和教学,到现在已经是第16个年头,我见证了他在这个领域成长的过程。本书是他这些年来研究和教学的积累,是一本偏学术的专著。张勉博士的特长是对中西方的企业文化文献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众多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这本书能做到内容丰富充实,同时重点突出、便于掌握。我仔细地阅读过他发给我的初稿,并提出了详细的反馈意见。我认为这本书对企业文化领域有新的贡献:

1.对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的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介绍,特别是关于企业文化基本假设(企业哲学)、企业文化变革的微观心理机制等这些比较艰深的理论讲得很透彻,这在国内著作中是很罕见的;

2.对企业内的亚文化——类型与对策,论述精辟,补充了现有著作的不足,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创意;

3.介绍了一种面向未来的组织——高赋能组织,并且提出了可操作的行动指南,这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未来组织的大门。

4.介绍了适应性领导的概念,并且提出了适应性领导的六项行动方案,有助于企业推动文化变革。

总之,这本书特色鲜明,勇于创新,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值得一读。

我支持张勉在这本书中口语化表达的方式,有利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企业文化理论,使本书在更多读者中获得共鸣。

我认为本书的读者群是广泛的,不仅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管理专业的大学生,那些从事管理研究的学者和企业咨询人员也能从中获益非浅。

我衷心地祝愿广大读者从本书中吸取智慧,得到借鉴,推动中国企业的持久繁荣,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当今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张德

2017年11月8日于清华园

前言

文/张勉

企业文化是我喜爱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一方面内涵丰富,有很多重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和实践联系紧密,能让管理者们切实感到有用。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很多,如果没有自己的知识、感悟和特色,学生听起来没有深刻的启发和收获,我教起来也缺乏动力。因此,作为教师,我希望用带有自己鲜明风格的体系讲课。

本书是我根据清华MBA课程的备课内容写出来的。最初只是幻灯片和手写的一些不成体系的注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内容逐步成熟起来了,有责任把内容变成有体系的文字。最初的尝试是2015年,我每次上完课后,会在当天把上课的内容转写成文字,得到了一个粗糙的原始版本。之后,不断地找时间修订,寻求反馈,最终成型。

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我有选择性地介绍了自己熟悉或偏爱的知识,难免忽略掉其他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对于符号象征主义学派关于企业文化的观点,以及企业文化和品牌之间的关系讲得较少。从文字上来说,也不符合传统教材严肃的表达方式。我希望读者们把这本书视为一本激发你们思考的专著。如果你们阅读完,感到有收获,激发起了你们的兴趣,愿意探索更多企业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我将感到非常欣慰。如果你们发现这本书还值得多看几遍,值得玩味,我将发自内心的开心。如果你们在十年或更长时间后,仍然发现这本书里有些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的确帮助到了你,我在这本书的写作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将非常有价值。

如何使用这本书呢?我推荐的方式是:在阅读正文之前,读者们能根据每个小节下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并用语音或文字把你的思考记录下来。其次,请根据你的思考记录,对比正文中的知识和观点,区别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把让你感到新颖而实用的文字标记出来。然后,如果你有一个学习组,建议你和学习向导(我对教师的称呼)或同学交流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并把你认为有益的东西记录下来。接下来,在复习和反思阶段,重新阅读正文,在空白处记录下你的感想。对于你不认同的知识和观点,建议特别标注出来,并写出你为什么不认同的理由。最后,在学习完整本书后,请根据你对某家企业的了解,参考附录一的提纲和要求,尝试撰写一篇企业文化的论文。

感谢我在清华博士后期间的导师张德教授,是他带我进入了企业文化研究领域,十多年来我不断地从他那里获得无私的指导。也许回报恩师最好的方式,是继承他的思想和品德,去帮助更多的人。感谢和我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同事和朋友,特别是李海、曲庆、王雪莉和杨百寅几位教授,我从与他们的交流,以及对不同观点的争议中获益良多。感谢和我一起成长的MBA学生们,特别是刘硕、韩雪、施建光、汪陶、修丽丽、王强、王超、王伟、高婧,他们选择了企业文化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我在指导他们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还有很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以及提交精彩作业的清华MBA学生和高管教育项目的学员,虽然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他们的大名,但我由衷地感谢他们,正是他们的参与和贡献使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另外,感谢清华大学文科出版基金的资助,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贺岩女士,本书从交付初稿到正式出版,她付出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努力。同时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的资助(项目名称:组织文化的内部影响与传播机制研究;项目号:70402001;71672099)。所有这些人和机构的帮助,是我教学和研究源源不断的动力。

限于本人的知识、眼界和能力,本书一定存在不少局限性。例如,作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管理学教师,我在文字写作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采用批判性反思的视角来看待企业文化,我钻研的还不够。为了听到读者们的声音,我在豆瓣网建立了一个兴趣小组(www.douban.com/group/qywh/),欢迎感兴趣的读者们讨论交流。

作者简介

张 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副教授。主要给清华MBA和高管教育项目讲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与管理等课程。他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平衡,在管理实践方面的代表作有《重新分配权力:高赋能组织管理模式》、《适商与适应性领导》等文章,创办微信公众号《管理之美》,传播让组织管理更美好的理论和实践。

原标题:《《企业文化简论》:打开一扇认识未来组织的大门|开卷有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