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考研人数破340万,仅成就一个“外热内寒”的市场?

2019-12-22 17: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千平 极致洞察

据教育部消息,2020年度考研报名达到34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但在近几年连年持续的“考研热”背后,考研赛道却在资本市场屡屡碰壁,2019年涉考研投融资事件仅发生一起。考研这一市场体量持续扩大的细分领域,为何迟迟难以获得资本垂青?

1

“考研热”还是“公考热”?

据教育部最新消息,2020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74万人,而研究生报考人数最终确定为341万人,比去年多50万人,较2017年翻了一番,再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17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为795万人,考研人数为203万人;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820万人,考研报名人数达到238万;2019年这两个数字达到834万人与290万人,较2018年增幅达到21.8%。

类比“考研热”,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公考热”,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总人数为139万人,过审127万人。但相比于2020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研究生考试报考总人数几乎达到其2.5倍,比公考报考足足多出200多万人。但奇怪的是,以公考起家的中公教育现已成为市值过千亿的教育企业,稳稳立足赛道。反观目标群体相仿、需求互有交叠的考研市场,却始终没能跑出来个独角兽。

整体上看,考研热度连年提升,报考学生范围也加速向往届学生和在职人群拓展开来。考研市场的日益庞大主要得益于对于提升学历的需求日渐强烈。伴随就业压力提升以及本科学历的普及,学历提升的需求向下可以延展到18岁以上所有在校大学生,向上可以拓展到40岁靠上的知识就业型人群。因此,报考研究生考试的群体广泛分散于全国各地、各级城镇甚至各行各业,就业和个人职业能力提升是这类人群的两大核心诉求。

2

传统机构面临变革,综合性巨头纷纷入场

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早期传统的线下考研辅导培训机构带来巨大冲击。传统的线下教育辅导机构如文都教育、海天考研、启航教育、跨考教育及万学教育旗下海文考研等,部分依托原有优势纷纷布局在线教育,孵化了诸如文都网校,海天网校等在线教育平台;部分如跨考考研、海文考研依旧深耕线下,采用面授和集训等线下培训辅导形式。

2015年,跨考教育被A股上市公司洪涛股份以2.35亿元的对价收购70%股权并签署对赌协议,但标的公司跨考教育有两年未能完成业绩对赌,只得按对赌协议约定赔付补偿款。

2016年是传统考研品牌集中进行资本化变革的一年。成立于2005年的考研培训品牌文都教育,于2016年8月在新三板挂牌,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净利1138.21万元,同比增幅达636.71%。一年后,文都教育摘牌新三板,而就在摘牌前10天,文都教育刚刚募集资金3828万。

此外,主打管理类硕士联考的泰祺教育2016年也新三板挂牌,2018年营收1.03亿元,同比增长44.92%;净利润为1731万元,同比增长34.64%。2016年底,同样以管理类联考考研为核心的太奇教育挂牌新三板。只不过太奇教育于2017年开始面临了经营危机,产生巨额亏损,股票简称已变更为ST太奇。透过挂牌被动的业绩曝光,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盘根错节的生存状态被搬上台面,也为各综合性巨头的入场埋下伏笔。

在线教育发展带来的另一个剧变在于为头部教育企业带来了切入市场的机会。考研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传统品牌没能及时跟上变革,始终未能跑出一个全国性的领导品牌。各赛道头部企业类似新东方、中公教育等逐渐依托渠道、营销、技术、资源等优势,开始横向拓展,将业务蔓延至考研培训,进一步蚕食这个细分市场。

早在今年3月,有资深私募投资人向FirstInsight极致洞察透露,某知名考研培训机构独立境外IPO遇阻之后,积极寻找被收购的机会,但因多方面原因,该项目在资本市场反应并不强烈。

具体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消费行为习惯的改变,传统线下考研培训机构已无法满足日益广阔的考研市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自学备战考研,选择上网观看价格较低甚至是免费的考研视频和公开讲座,这让教育行业头部企业纷纷瞄准考研市场这块蛋糕。新东方在线、中公教育、沪江等都开始布局研发考研产品,规模化线上考研辅导培训课程。

新东方在线大学教育付费学生约占全部阶段学生的60%

据新东方在线的2019年财报显示,新东方在线主要提供大学教育、K12教育以及学前教育。其大学教育分部营收6.51亿元,同比增长36.5%,付费学生人次约130万人,同比增长11.7%。其中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所得营收占大学考试备考项下营收的一半以上,较上一年度增加40.4%,原因是该分部课程数目及每名付费学生人次的平均开支稳定增长。

中公教育作为A股上市的头部公考培训机构,近年来不断拓宽职业教育的业务范畴,完善产品矩阵。借助线下培训机构的渠道布局优势以及规模化优势,中公教育切入考研这类新拓展业务天然有长期集中封闭学习需求的痛点,大幅提升一站式学习基地的利用率并拉高坪效。此外,中公教育同样有中公网校提供在线考研培训服务。

上市公司涉足考研的除了新东方和中公教育,还有好未来。早在2013年底,好未来便斥资超5000万人民币全资收购考研教育信息网站考研网,切入考研市场,考研网现更名为“考研帮”。

3

“考研热”却在资本市场遇冷

“考研热”持续高温,考研人数逐年攀高,但考研这个命题依然在资本市场中缓步前行,如履薄冰。2018到2019这两年间,仅经验超市和口袋题库两家主营业务以考研为主的企业获得投资。同K12、素质教育、少儿编程及STEM等赛道近两年的火热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考研类机构似乎无法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从类型上来看,除了今年唯一一笔垂直类考研培训获投外,近年获得巨额投资的考虫英语和新东方在线均提供综合类考试培训服务,属于服务品类拓及到考研培训的综合类教育服务平台。而从产品上看,除却专职做考研培训辅导的机构能够获得融资,也有类似经验超市这样新型的校园考研内容电商成功吸引到投资者。

从近年来这些获投或上市教育企业的内容服务形式来看,线上培训占据了绝大多数,14家企业中有11家都做在线培训,余下3家提供“线下面授+线上”的服务。出乎意料的是,近四年来,泛考研类投融资事件中没有任何一家纯线下的专业考研培训机构参与其中。

以融资轮次来看,由于综合性培训平台涉及考研的由于业务繁多,体量较纯考研类培训机构大,于是轮次在近年来投融资事件中较为靠后。反观垂直类考研培训平台,轮次均在B轮以前。这类垂直考研培训机构的投融资集中在A轮,或直接收购,例如比邻学堂,作为专精于心理学硕士考研辅导的机构,于2016年9月被文都教育斥870万人民币收购。

由于目标群体的分布不均,导致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层的群体对于考研准备的消费能力也不尽相同。根据随机抽样调查统计,大学在校生(首次参加考研)的群体花费在考研上的成本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花费1000元上下的居多。同时,据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备考成本介于1000-3000元间的考生比重最大,占比约31%。虽然考研较公考看起来更加热闹,但应届毕业生仍为考研群体的主力军,整体消费能力尚不及公考群体,这也是职业考试和技能培训更受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现如今考研培训市场更多的是地区性的机构,全国性范围的考研机构不足十家。从近年市场表现看,传统考研培训机构规模化盈利后一般选择挂牌新三板,仅靠考研培训这一体量尚不足以支撑公司进军A股。后续根据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或摘牌新三板,或被A股上市公司收购。

4

结语

现阶段市场上综合类考试平台涉考研的产品获资本关注较多,专门做纯考研类培训的垂直机构受重视程度小,这个“狭窄”的细分赛道似乎并未博得太多资本注意。整体上,考研市场依旧高度竞争,格局分散,尚未获得融资的垂直考研培训机构占据了绝大多数。从近年投融资事件来看,“外热内寒”的考研市场还是期望能有一个以高质量考研教辅产品和团队为主打的企业走出来,吸引高度垂直细分人群,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考研生态。

撰文 | 千平

校审 | 石斛

视觉 | 宇宇

版权声明:

本文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原创,首发于微信号:极致洞察(微信ID:ieduclub),所有权利均属“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所有。任何主体或个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或以其它方式展示、传播上述内容。已获“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授权使用的内容,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侵权行为,“First Insight极致洞察”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