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建释放力量 与大坝共同成长 乌东德施工区建设者群像

2019-12-25 14: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乌东德施工区大党建工作开展以来,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人物。有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班组和先进个人、十大工匠、十大科技创新人才,还有全国及川滇两省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和省部级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

他们,是乌东德大国重器的平凡建设者,在金沙江高山峡谷中创造不平凡的事业。

联创共建为工程 筑梦奋进金沙江

这是2017年12月的一天。得益于干热河谷特殊气候,冬日的乌东德营地依旧温暖如春。然而,乌东德工程建设部一间会议室的气氛却有些冷峻。受高位自然边坡治理影响,前期施工工期滞后,留给大坝右岸进水口混凝土浇筑的工期比原定计划少了8个月。

更令人头疼的是,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施工部位昼夜温差大、混凝土浇筑难度高,安全风险也大。如何在本来就很紧张的工期内再创新、再优化?这可急坏了管理右岸进水口的项目部负责人。

第一党支部所在部门有负责右岸地下电站进水口的地厂项目部,还有负责管理海拔850米、880米两座拌和系统的公共项目部以及物资设备部。“推进右岸进水口工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一党支部书记了解这一困境后,召集支部一班人商量,决定通过支部联创共建来推进工程进度。

2017年12月16日,由工程建设部第一党支部牵头,与水电六局、水电七局、西北咨询、三峡发展、葛洲坝集团等参建单位开展联建共创活动。党员先锋岗设在右岸进水口工点,一时间,一面面党旗在工地现场飘扬。“看着就让人振奋!”时任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周宇说。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2017年党群工作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现场。 摄影:袁磊

为使联创共建活动落实落地,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联建共创活动中相继成立了八个党小组,从领导协调、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技术方案、物质保障、党风廉政等方面展开贴心服务。

“我们把党会搬到工地现场开,联创共建单位一起在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不拖延。”水电六局乌东德施工局局长聂文俊说。各个活动小组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根据工程进度列出详细的问题清单,集中各方资源,分头落实行动,协调解决右岸进水口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缩短拌合楼交接班,协调拌合楼打料优先供料,疏通上游索道桥运输通道,保障施工供水供电,齐心协力为右岸进水口施工敞开“绿色通道”。

2018年10月,乌东德施工区举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竞赛。 摄影:许健

“虽然每天干的活不少,但现场没有矛盾,大家都认真干好自己手上的工作。”谈起当时紧张有序的施工情形,民技工这样评价。

最终,2019年7月,右岸进水口混凝土浇筑顺利完工,原本耽误了一年多的设计工期又补了回来。“我敢说,要是没有开展大党建工作,这个目标不可能完成!”聂文俊这样说。

2017年12月,乌东德工程建设部第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 摄影:许健

另一个从大党建工作中受益的工程,是“一桥飞架川滇,天堑变通途”的洪门渡大桥。1935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辅助渡口洪门渡就在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坝址上游。在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工程过程中,三峡集团在当年红军渡江的龙街渡、皎平渡、洪门渡这三个渡口分别修建了大桥。

其中,洪门渡大桥是乌东德大坝上游连接两岸的交通要道,是川滇两省地方群众出行的快捷通道。由于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浇筑难度大、地方协调较为复杂等原因,工期相对滞后。

为让大桥尽快通车,2018年初,工程建设部第二党支部、地方政府和各参建单位坐到一起,统一思想认识,企地共建洽谈会、建设进度座谈会、对标活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一个会接着一个开,通过大党建活动,各方进一步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抓大党建工作必须紧贴工程建设。”第二党支部支部委员赵代鹏说,“通过联创共建,地方政府和参建单位共同发挥优势,洪门渡大桥建设很快就推动起来。”

2018年12月,洪门渡大桥顺利合龙。5个月后,大桥具备通车条件。

2018年3月,乌东德工程建设部第二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现场。 摄影:幸相飞

大桥通车,当地民众拍手称赞。“洪门渡大桥方便了出行,给村民带来很多好处。以前我们从河门口村到昆明要8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只需要4个多小时,缩短了一半。非常感谢三峡集团修建这座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乌东德镇河门口村委会副主任屈跃清告诉记者。

“除了工程建设,大党建工作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工程建设部第三党支部书记何小鹏表示。

乌东德工程建设一线员工大多是来自协作单位的民技工,作业队伍不稳定,安全质量意识较弱。为了控制并不断提升工程安全质量管理,2015年第三党支部提出“业主、设计、监理三方互帮互助”的理念,由第三党支部牵头,施工、设计、监理、施工和科研等单位党员和业务骨干共同参与,“岩石上的雕刻”QC小组、“纵享丝滑”QC小组等先后成立,开展降低大坝拱肩槽开挖不平整度、减少泄洪洞边顶拱衬砌混凝土裂缝等一系列QC攻关活动。活动中,左右岸施工你追我赶,通过QC活动提高现场施工人员个人业务和技术水平,成功打通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QC活动涉及的课题都比较小,但通过微党课、现场攻关、头脑风暴,可以将参建单位团结在一起。有时候,监理的一句话,施工队长不经意提供的信息,都可能为技术创新带来启发。”工程建设部质量安全部党员朱浩说。

工匠精神筑大坝 创新人才树标杆

在乌东德营地下方,有一个叫“海子尾巴”的小山坡,“赵贤安劳模创新工作室”便扎根于此。

从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葛洲坝集团员工赵贤安先后参加了三峡工程、向家坝工程和乌东德工程建设。半生与金沙江深山峡谷为伴,智慧都献给了水电事业。

“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从内心认识到大国重器建设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意义,在大山深处很难坚守下来。”赵贤安说,“施工区大党建为我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再苦再难都要把它干好!”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劳模赵贤安不断提升自己,坚守施工一线,不断打磨团队,立志把乌东德工程建成精品工程和无缝大坝。

“赵贤安劳模工作室”解决了一系列施工难题。洞室衬砌混凝土外观质量需要提升,他们就针对洞室底拱和边顶拱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艺。大坝混凝土要求保持一定的入仓温度,他们就改良混凝土温控管道施工工艺。大坝混凝土形体偏差过大,他们就改良模板施工工艺,控制浇筑过程。从大坝浇筑第一仓混凝土开始,赵贤安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地守在现场勘查,在工作室头脑风暴,攻克了一项项施工技术难题。

成立5年来,赵贤安劳模工作室取得80多项专利,一批技术人才荣获国家和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荣誉,为工程一线输出了一批创新成果和技术人才。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右岸进水口进水塔浇筑完成形象。 摄影:许健

在乌东德工程建设中,为了实现“精品工程”质量要求,还有一批工匠长期坚守在施工现场。

来自长江设计院的王吉亮是一名地质工程师,同事们评价他说:“这个博士后啃得了馍,爬得了坡,写得了文章,干得了好活。”

作为长江勘测设计院乌东德水电站设计代表处副总工和勘察项目部总工,王吉亮负责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坝址区高位自然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乌东德水电站工程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带,高陡自然边坡高度在1000米以上,加上岩体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不稳定因素,勘探难度较大。

“研究地质的工程师不能光坐在实验室里,必须到现场,才能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8年时间里,王吉亮走遍乌东德水电建设现场的每一个角落,共识别危岩体800余个,多次帮助下方建筑物、施工人员和设备避免危险,为工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8年来,王吉亮不记得自己磨破了多少双鞋,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但谈起乌东德工程,他总是双眼发亮。“这么多兄弟单位风雨无阻在现场拼搏,我能为工程建设做一点事情,感到非常骄傲!”

同样为工程建设日夜付出却毫无怨言的还有习同新,水电六局乌东德施工局质检部副部长。2017年来到乌东德工地后,他就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在现场不断吸收新知识。“把控现场安全质量本来就是我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冲在前面。”习同新充满自信地说。

右岸尾水洞刚开工,习同新就遇到地质条件复杂、高温、空气质量不佳等问题,他牢记“质量即是生命”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却在专注地查看资料,对比研究数据。大党建工作开展以来,他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不同岗位的同事交流工作心得。他和现场作业人员同吃同住,主动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学习,和他们一起研究造孔布置和装药结构。经过不懈努力,12号尾水支洞一层和5号尾水支洞一层开挖效果得到参建各方一致好评。

“我非常感激大党建工作提供的平台,在联创共建活动中各参建单位在现场沟通,让我从中受益,迅速成长起来。”习同新说。

在乌东德工地,还有无数像王吉亮、习同新一样在基层岗位上成长的年轻人,三峡发展公司乌东德监理部的朱等民就是其中一位。

2013年7月的一天,左岸导流洞出口高喷墙混凝土施工意外停止,若要恢复施工,需对变形受损混凝土防渗墙进行修复。“我马上到现场!”接到电话后,正在午休的朱等民立刻赶到工地。

面对难题,朱等民立即组织召开现场会议和专家咨询会议,提出突破常规性创新处理措施。“先用高喷防渗墙方式修复试试看。”顺利完成第一排高喷灌浆施工后,朱等民没有就此停下,继续分析寻找对策。

“工程施工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潜心总结前一阶段施工经验,提出对后续不同区域高喷施工参数进行优化,为后期快速施工提供保障。最终,高喷墙施工质量得到乌东德工程筹备组、质量总监和监理部领导的一致好评。

参加工作十余年来,朱等民一直负责水电工程基础处理工作,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程一线。“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工作平凡枯燥。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乌东德大国重器负责。”

一个党员一面旗 劳动模范立潮头

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办公楼外景。 摄影:朱静霞

时间回到2011年。三峡集团一声令下,时任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的杨宗立便迅速赶到金沙江下游更深远、更偏僻的乌东德,负责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筹备工作。当时,金沙江两岸全是荒山见不到绿色,高山峡谷里只见险滩急流,工地上无路、无水、无电、无通讯,但首批建设者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现场调查、熟悉地形、研究布局、调整规划等工作中去。

他们每天下工地一身灰,带着干粮当午饭,用山沟水洗澡,再用洗澡水冲厕所。就是这样,杨宗立带着这十几个人,开始谋划一座巨型电站的未来。面对金沙江的湍急江水,望着两岸的悬崖峭壁,有人担忧。杨宗立对大家说:“怕什么?哪怕是扫地,我也要扫出个名堂来!”

2011年人手紧缺,11位大学生入职三峡集团后被紧急派往乌东德建设工地。8年来,这11位年轻人坚守初心使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坚守在电站建设工地,没有一人离开三峡集团,且逐步成长为工程建设部质量、安全、环保、综合等各专业领域里的业务骨干。他们说:“杨宗立主任太能吃苦了,跟着他,学习他,早晚能干出成绩!”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大坝水垫塘施工航拍全景。 摄影:许健

为了摸清设计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是否吻合,杨宗立带着队伍徒步踏勘整个施工区,乘冲锋舟搏击金沙江漩涡,浪打船翻所幸人还在;攀爬荒无人烟羊肠小道,坡陡路险常言志不悔。在顺利完成踏勘工作的基础上,他又带领团队全面参与设计过程,对工程技术、经济、工期等规划工作展开深入论证,对预可研报告中的施工总布局进行彻底优化。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科学民主、敢于担当的精神,杨宗立带领团队通过深度参与优化施工总布局研究,为乌东德工程节省了近三年建设工期。

杨宗立是一名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大公无私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管理者。在人们眼里,杨宗立又是一个非常“抠门”的人。他在乌东德工程中首创“限额设计”管理方式,“抠”下很多不该花的大钱。他对自己也很“抠”,出差坚持订价格最低的机票,只要当天能赶回工地就坚决不在城里住宿,到昆明出差总是吃十元钱一碗的米线。

在讨论优化施工方案时,杨宗立常说:“明明能找到一种既节约钱,又能完全保证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安全,同时又节约资源的施工方式,为什么不用?”

现在,乌东德工程建设已走过8个年头,创造了一项项水电行业新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这背后,有不少像杨宗立一样的建设者努力奋战在工程一线。

现年53岁的葛洲坝集团乌东德施工局局长张建山已经在水电工地工作了36年。2017年4月,张建山来到乌东德工地。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他借鉴自己在向家坝和三峡工程时的管理经验,白天深入现场,跑遍各个施工点,掌握施工现状;晚上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思考谋划后续施工任务。通过思考探索,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大坝水垫塘、地厂集水井、泄洪洞有压洞等重难点部位施工,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经验和管理办法。

2018年,他带领团队精心组织施工,助力大坝主体年浇筑量超过百万方,大坝上升高度突破一百米,乌东德大坝顺利实现首个年度“双百”目标。

“我这大半辈子有一多半时间都在工地上度过,这就是水电人的责任担当和斗争精神。”看着每天都在“长高”的大坝,张建山常常感慨。

建设乌东德大国重器,为一批水电建设者提供了难得的锻炼平台。水电六局乌东德施工局总工程师任长春说,他就是在乌东德干成了“这辈子最自豪的事情”。

走进乌东德右岸尾调室,所有人都会为头顶上倒扣的半圆形山壁所惊叹,光滑、平整的弧形恰似笼盖四野的穹庐。这就是由任长春带着完成开挖的53米跨径巨型球冠穹顶。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右岸地下电站主厂房施工全景。 摄影:黄杰

如何在山体巨岩里挖出这样一个曲面连续变化的球冠型穹顶?任长春和团队打磨了无数个日夜。最后,他们成功总结出“环形导洞先行、中间预留岩柱支撑、周边环形扩挖”的施工方法,利用球形体水平剖切面为标准圆的规律特点,围绕穹顶中心轴线,按不同半径圆周钻水平孔的思路进行开挖,成功实现“以圆削球”施工目标,创造“以圆削球”新技术。

“‘圆’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结构。我们不能一心依赖前人留下的技术,要努力创造新标准。”站在“皇冠”般的穹顶下,任长春感到无比骄傲。

对于年轻水电人而言,乌东德水电站工程更是一个难得的成长平台。

2012年7月,刚出大学校门的简崇林报名来到三峡集团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工作。

“早上8点从昆明出发,下午6点才到工地,一路上全是又颠又绕的盘山公路,下车的时候人都站不稳。”谈到自己初出茅庐的情形,简崇林露出羞涩笑容。

工期紧张,人员短缺,大坝建设的紧凑时间表没有给简崇林太多修整和适应时间。还没有感受到金沙江的磅礴气势和大山的巍峨雄伟,简崇林马上就转入“地下工作”。

“那时候,地下电站厂房作业环境复杂,灰尘和噪音都是需要面对的难题。”作为地下电站厂房项目部专业师,简崇林要面对并不如意的工作环境。

他没有打退堂鼓,在了解现场作业环境风险点和危险源后,组织参建各方成立地质工作快速反应小组,将各施工板块“拧成一条绳”,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证。

“地下电站厂房项目至关重要,虽然施工环境复杂,但必须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

在参建各方共同努力下,针对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制定了可靠的处理方案,确保地下电站洞室稳定安全。

简崇林积极参与支部与水电六局支部开展的联创共建活动,助力右岸电站进水口顺利实现节点目标。

“施工区大党建开展以来,参建单位明显心更齐、劲更足,协作队伍也受到整体氛围感染,施工节奏变得井然有序。”简崇林说。

每次把聚焦“成长中的大坝”拍的图片传给家人或朋友看,总会得到“牛”“厉害”的赞叹。说到这些,简崇林露出自豪的笑容。

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已进入蓄水发电的冲刺阶段。一个个先进集体,将参建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铆足力气建设“五大工程”;一个个大国工匠,义无反顾地坚守金沙江深处,为建设大国重器而奋斗;一个个劳动模范,在日夜拼搏中发光发亮,为万家灯火和江河安澜而努力。这就是水电人的责任和使命,这就是三峡人的初心和担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