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雄县京簧竹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01-04 20: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雄州之声

京簧竹刻

雄县京簧竹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簧竹刻来源于清代宫廷竹簧工艺,兴盛于乾隆时期。京簧竹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竹雕技艺,因雕刻在毛竹内壁上的簧面上而得名。由于它色泽沉稳,古朴光润,古代文人形容它犹如象牙一般,所以又被称作竹象牙。

清代晚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迫使宫廷艺人迁出北京,四处漂流。其中一位雕刻艺人落魄到雄县张岗村,王乐修的祖上便收留了这位艺人,这位雕刻艺人为了报答王家的恩情,于是将自己的雕刻手艺传授给了王家。从此以后,王家人世代传承京簧竹刻工艺,以此养家糊口。

雕刻京簧,通常选用生长年龄在四至五年的毛竹或楠竹,这时的竹子其硬度上最为适合竹簧的加工。

传承人王乐修在去节后砍掉竹子的青皮,然后使用浸泡的方法,软化竹肉,将竹肉软化后进行刮竹肉的工序。刮竹肉的工具非常讲究,先用粗刀刮,在刮到似露竹丝不露竹丝的时候,改用细刀。竹簧薄而脆,即便是在浸湿的情况下,同样容易折断,所以在每一次下刀时都要细致入微,直至一张合格的竹簧出现。刮好的竹簧,厚度仅有两毫米,簧面光滑透光。备好竹簧后,根据所雕物体的形态,取下同等大小的竹簧,与木胎胶合。

我们现在看到的竹簧工艺品,并不是在平面上雕刻出来的,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弧度,而在薄又脆的竹簧上做出弧度难上加难,即便是微小的弧度,也曾经困扰了许多的竹簧工艺师。王乐修延用祖传的方法,将竹簧固定在模具上,十个小时过后,簧面便会严丝合缝的附着在木胎上,然后用刮刀把竹簧表面的竹膜刮掉,使其表面显现出象牙般的颜色。竹簧雕刻的工艺极为复杂,仅刻刀就有四十余把。王乐修先用粗刻刀雕出粗略的形状,再根据图案的需要变换合适的工具,精雕细琢之处,工艺极为繁复。一件精致的作品,往往耗时数月才能完成。

雕刻技法上,艺人们借鉴国画的白描手法,精细处如走丝,粗犷处似劈斧。在象牙色的竹簧上更显得清新、雅致。尤其传统京簧竹刻中的双色叠层雕刻技法,最考验艺人的手艺。在仅有两毫米厚的竹簧上施以雕刻,既将表层竹簧雕刻的细致流畅,又不破坏底层竹簧。连有三十年雕刻经验的王乐修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京簧竹刻技艺是将绘画、书法、雕刻融为一体的传统工艺。它打破了竹子原材料的局限性,使作品可方、可圆、可扁,题材广泛、造型古雅,从而造就了清代宫廷工艺的独特魅力。

京簧竹刻技艺历经百年沧桑传承至今,既保留了传统宫廷工艺的原有风貌,又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工艺的技巧,是研究传统竹簧工艺的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老艺人避免手艺外传,一直秉承着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导致雄县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少之又少,加之时代的变迁,京簧竹刻技艺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微薄,年轻人不愿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京簧竹刻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为此,我们制定了五年计划。一、2018年,整理京簧竹刻技艺相关文字、音像资料,并数字化保存。二、2019年,创办京簧竹刻技艺研习班,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三、2020年,创办京簧竹刻传承研究基地,更系统完整的保护京簧竹刻技艺。四、2021年,积极参加展览、展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簧竹刻这一传统技艺。五、2022年,创办京簧竹刻工艺有限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将竹簧工艺品推向市场。

监制:宋法学

原标题:《雄县京簧竹刻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