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尧都区乔李镇:倾心护桑榆 情暖夕阳红

2020-01-06 15: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尧都区乔李镇政府门口西行百余米,路南的一个胡同第5排就是乔李村村民杨安香和任胡长老两口的家。

每天临近中午,他们家都会传出阵阵笑声、散发出饭菜香味。走进小院,四五十位老人济济一堂,坐满了朝南的3间正屋。大家围坐在一起,有的唠家常、有的看电视、有的读报纸,一派和谐欢乐的气氛。这里就是“百姓打工直通车”公益互助养老中心乔李站。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空巢老人”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各地积极创新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抱团取暖”式养老等养老保障方式的历史潮流中,乔李村的互助养老中心也应运而生,并通过半年多的实践,将这个昔日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变成了老人们的“快乐大本营”。

搭建平台——

精准对接养老服务

2019年4月份开始,杨安香和任胡长两位老人就着手把自家小院改造成了互助养老中心。几个月来,每天来就餐的老人已经由最初的几个人增至50多人。12月6日,“百姓打工直通车”公益互助养老中心乔李站正式挂牌成立。谈起中心成立的过程,63岁的杨安香说,她和老伴儿以前在城里开过饭店、承包过食堂,年龄大了回到村里养老,但是“勤快的人真是闲不住”,她和儿子任先锋提议说想让村里的老人都来家里吃饭,大家在一起热闹一点。儿子一听,说:“这是好事啊,你想做我就支持你,让老人们免费来吃,费用我出。”

任先锋在市里经营着一家名为“临汾百姓打工直通车”的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帮助求职者找工作、维权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企业反哺社会、互联网公益就业+互助养老事业的新模式。任先锋说:“父母提出这个想法可以说与我们不谋而合。为了帮助在外务工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公司计划在村里建一个村级养老院,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子女在外打工的‘空巢’老人集中起来进行赡养。既让老人能在村里安心养老,也解决在外就业、创业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让村里的‘空巢’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当父母提出要把老人接到家里吃饭时,我就顺了他们的意,把养老中心设在自家院里了。”

所谓互助养老,就是让村里六七十岁能干活儿的人组成志愿者队伍,每天上午来养老中心帮厨做饭,义务服务村里年龄更大的老人。

81岁的王凤英老人每天不到11点就来到养老中心,跟大家唠唠家常。王凤英的孩子们常年在外地上班,“年龄大了,身上毛病也多了,做饭费劲了。”自从有了这个养老中心,王凤英的生活丰富多了。她指着一旁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在一个村生活了几十年了,过去小锅小灶各家吃各家的,很少有机会凑在一起;现在大家每天都会来这里,一起做饭、一起吃,就像回到了我们年轻时候的大队集体大家庭。”

“养老中心真好!”84岁的独居老人裴振英说,“大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心情愉快,好多人在这儿比在家里吃得多。互助养老中心给我们这些老年人办了件大好事。”

传递爱心——

弘扬孝老爱亲优良传统

2019年12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这家互助养老中心,帮厨的5位老人正在厨房忙活着。当天中午做臊子面,杨安香老两口一大早就开始发面、压面,吃饭的人多了,每次压面要用一大袋面粉。他们老两口都已年过六旬,每天还要为几十位老人义务服务。总有人问他们“累不累?身体能吃得消吗?”他们总是乐呵呵地说:“愿意干,不累,干着高兴。”

院子里,负责养老中心管理工作的任麦香正在为来得早的老人们读报纸。说话间,已临近中午,40多位老人们陆续来到养老中心,大家围坐在饭桌旁,不一会儿,一大盆热腾腾的臊子面端到了老人们的桌前。老人们说,这儿每天饭菜不重样,烩菜、面条、包子、油饼……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饭菜可口,适合老年人口味,比在自己家里吃得更舒心。

养老中心不只是吃饭的地,更是大家交流思想、娱乐活动的地方。一位90多岁的老人,每天中午来这里吃饭,起初不怎么说话,慢慢地和大家交流多了,也有得聊了。有一天,老人拿了一副纸牌来,说那是她50多岁时玩过的纸牌,珍藏了几十年了,现在拿过来教大家一起玩。“她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老人说在这里这些天比她在家三年说的话都多。”采访中,有人在一旁打趣说,“我们在这里每天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大家知根知底聊啥都能聊到一块去,还能延缓老年痴呆哩。”

一顿饭吃得舒心,一顿天聊得心里透亮。通过聊天,不知道的国家大事知道了,邻里间的误会解除了,多年的心结解开了,家里的小矛盾也得到化解了。村里一个老太太,孩子在市里上班,老太太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儿子一家也不能撂下工作天天在跟前陪伴。时间长了,老太太的性格变得孤僻,脾气也大了。自从她来到养老中心,现在人也变开朗了,精神也变好了,也很能理解孩子们生活的不易。

延伸服务——

促进就业解决后顾之忧

郭生耀老汉的儿子是开大车跑运输的,常常不在家,老人说:“儿子知道我在这儿能吃好,他也能专心开车,多了一份安全。”74岁王五女的儿子在电话里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我们常年在外工作,能陪在老人身边的时候很少,心里总是感到愧疚,自从知道老人在养老中心吃饭,我们放心多了。老人每次打电话都说在养老中心每天都挺高兴,这让我们做儿女的心里也能得到些许安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小小的帮助,就足以让老人感动。半年多来,村里越来越多的老人知道了养老中心,不时有人过来瞧一瞧、问一问,这儿环境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免费?也不断有人想过来报名。任麦香说:“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免费吃一顿午饭,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和子女的联系方式,子女签字同意就可以了。” 据任先锋介绍,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有的并不是缺那点饭钱,他们的子女各行各业的都有,来这里图的就是老朋友们在一起快乐的养老,他们需要的更多是陪伴和精神慰藉。“前几天,一个老人被孩子接进城里过冬。临走时,老人子女给养老中心送来了一袋面和10斤猪肉,感谢几个月来养老中心对老人的照顾,并表示等开了春,还让老人来这儿。”

如今,互助养老中心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常会有老人、老人子女和社会爱心人士送来面和油等物品。每一笔捐赠,都有专门记录,并将大家的爱心张榜公布在小院的墙上。养老中心每月购买食材、水、电、天然气等费用3000元左右,每一笔开支都有详细记录,一月一公示。也有社会爱心人士及组织提出要捐钱,他们都委婉谢绝了。任先锋说:“我们做这个互助养老中心是纯公益的,不接受外界的任何资金捐助。我们养老中心不流通钱,只流通爱心和奉献。只要老人的子女在外上班,都可以来这里免费吃饭,让他们的子女安心去打工。”

在互助养老中心,有才艺的老人还会时不时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大伙儿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做做操,定期有医院来给老人义诊、体检。天气暖和的时候,还有理发师上门为老人们免费理发。义务帮厨的王五女老人说:“帮助别人也是帮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都需要关怀和帮助。希望我们的互助养老中心越办越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